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跟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我们同学对这些话熟悉的没法再熟悉了,这是《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原文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表明了孔子对于儒家弟子的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道德而不是知识呢?这和现在学校的要求似乎不一样呢。
现在学校和学生非常注重成绩与知识的获得,包括技能的习得,所以补习班才艺班成了孩子放学后的日常。通过白+黑,5+2的苦学,孩子们可谓拥有了许多的知识技能。但拥有知识的孩子就幸福快乐了么?
如果只为了知识而学习,我们与社会就是竞争的关系。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学不完啊,优秀的机会也只有那么几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人就是地狱。长年无休止的在这种紧张和竞争当中过活,哪有幸福和快乐可言,不仅过早戴上了眼镜,长期焦虑还引起了许多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狂躁症等等。
如果为了品德而学习,我们与社会就是互助双赢的关系。为了服务他人和社会而学习的人视野宽广,当他的眼中有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才不会为自己一时的失利想不开,也会更有奋斗的乐趣,遇到挫折能很快的爬起来继续前行。有德行的人还有助人为乐的快乐,大家想想,当你帮助了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开心。
相比于获得知识和技能,帮助别人,成长自己才是快乐的根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