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倒霉的时候,能到达什么极致?
如果你去几大网站搜索类似的话题,就可以看到各种五花八门的回复:
父母家暴出轨离婚、挚爱的爷爷奶奶去世、被老师当众辱骂、新手机电脑被偷、女朋友跟兄弟私奔、被房东赶出门、被公司开除、被电信诈骗、买到烂尾楼、车祸、癌症……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中,普罗大众可能发生其中二三,而典型的倒霉者则会经历十之八九,可谓凄惨至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些都曾让很多人欲哭无泪。人是经验的产物,不少人在多次经历这种打击性较强的事件之后,性情大变,或终日郁郁寡欢,或残暴狂躁,工作生活变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现实中,真有这种倒霉透顶、怕啥来啥、万事不顺的人存在吗?是他上辈子犯了大错,这辈子必须受苦受罚,还是上天想要举力摧毁他,又或者只是一种心理情感上的无限扩大?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心境依存检索,反映的是人们当下的情绪和态度,对过往事件的记忆留存有着巨大的影响。当一个人眼下诸事顺利、心情愉悦时,就倾向于认为某件事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多,而当他目前一地鸡毛、心情杂乱时,则更多的会批判某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比如一对情侣分手后,如若双方都找到了满意的伴侣,工作和生活一帆风顺,他们就会把那段失败的恋爱当成一件寻常小事,默默感谢对方曾经的关爱与陪伴,甚至还能做回朋友。
但倘若彼此仍是孤家寡人或所遇非人,就更容易记起对方曾经的过错,逢人便咬牙切齿地抱怨对方的无情无义,恨不得人尽皆知,最终他们成了闹得鸡飞狗跳、你死我活的仇敌。
其实单看分手、被裁员或者被骗钱,它是客观存在的一件事,分手带来的究竟是好处还是坏处,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而是由人类本身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当一个人目前各种状态不佳、厄运连连时,就更容易放大曾经的不顺与霉气,为自己构建出倒霉透顶、身世凄惨的假象。
所以一旦他们出现不顺,就会把过往的糟糕体验「温故复习」一遍,无意识地筛选并强化了它导致的负面影响。最终,明明只是一件短暂的棘手小事,却仿佛世界末日一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这也是现代人抑郁症、焦虑症上升的一部分原因。
同样地,当人类眼前的一切一片亮堂、万事大吉时,大脑中也就更容易留存下过往生活的甜蜜与幸运,美颜化不幸遭遇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于是这类人变得更加开朗、乐观,进而采用愈发轻盈的脚步走向未来。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作、爱情婚姻、人际关系都将是积极而平和的。
时光如梭,累积效应带来的差异极其明显。习惯于放大过往伤痛的人,产生了抑郁与焦虑的倾向,工作、生活处处碰壁,于是,他开始怨天尤人,抱怨时运不济、人各有命等等,而那些满怀信心不断打败人生路上小怪兽的人们,能力、胆识、魄力不断提升,体验到了工作的成就感与生活的惬意,因此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于是,这两类人就对未来产生了形态迥异的自我实现预言:
1.相信自己能力有限,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成不了大业,对于坏事,更是无力挽回,于事无补2.坚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只要找到事情的几个关键条件,就可以实现,对于坏事,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避免
第一类人在过往多次的失败经历中,自尊心和自信心遭遇了很大的打击,对未来作出悲观的预期,他们对一切持有消极态度。这种消极很可能具体表现在:不好好经营爱情和婚姻,肆意对伴侣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迟到旷工,对客户不尊重,对领导不上心;对交通法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于是,他们又开启了新的倒霉事迹之旅:分手,离婚,被降职、开除,酒驾被罚款拘留甚至车祸,跟父母闹翻等等。
没有人是一直走霉运的,这类人即使遇到了好事,也只把它当成是意外,悲惨、苦楚、倒霉才是自己的常态,好运绝不会临幸自己。
因此,在他们一生的记忆中,坏事、厄运常常是界限分明、醒目深刻的,好事和机缘都是天方夜谭。
而第2类人恰好相反,他们能妥善地处理好爱情婚姻、与公司上下级、与客户等各种关系,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高级动物,他们也常常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馈赠。
很多时候,运气的好与坏并不是由外界全权决定、自身没有一丝掌控力的客观存在,它与我们看待它的态度、采取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要低估人类的影响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作用力。
常常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根据清华北大每年的新生数据,只有极少数出身贫寒的人可以被录取,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其它的、的贫困学生比例虽有略增,但仍然很不乐观。
从理论上和统计数据上来看,的确如此,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统计学其实只适用于大范围数据上的统计、分析与预测,它对单个个体的作用力极小,统计学只适用宏观状态,而不适用于微观情况。
举个例子,经过统计,假如某场疾病的感染率为80%,已然相当恐怖的比率,但在你我都未曾感染的情况下,这个比率对你我毫无意义,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是0.而假设一台新手机在售出15天后,出现严重故障的概率为10%,只要你我拿到故障机,它在我们心里的概率就是%,心很碎。
从社会学或者社会心理学上来看,个体是群体的一部分,无数的个体组成了宏大的群体,但其实,个体与群体又有着极大的差异,以及,个体独处时的思维与行为,与身处群体时又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人有适应与调节自我的能力。
因此,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工作状态,他人走过的康庄大道,不一定适合你。
口碑绝佳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常年位居豆瓣电影第一名,它之所以能成为很多人重新振作起来的一味良药,就是因为主角安迪从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类似的“就这样吧,囚犯不要期望太多”的*话,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了典狱长的信任,同时帮助众多囚犯拿到高中学历,推动他们克服命运的捉弄,对未来充满希望。
就像他自己说的,Hopeisagoodthing,maybethebestofthings,andnogoodthingeverdies.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安迪因被误判为杀人犯而锒铛入狱,对于我们来说,大部分人都相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都吃牢饭了,还想咋滴?有犯罪黑历史,找不到工作,又没有老婆孩子,出去也只能混吃等死,人生从此毫无意义。
但安迪从来不信命,因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外界的刺激只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设定自己的未来,都是由自己说了算。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自己被命运所压倒。
同样,人也没有所谓的好命与坏命之分。机会有很多,只是,在机会来临之前,你做好充分准备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