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至爱梵高聊聊疯子天才中国数
TUhjnbcbe - 2023/5/21 20:15:00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日出

最近刚上映的电影《至爱梵高》是第一部油画电影,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油画。除了风格上对梵高作品的高度还原,整部电影更是用几十张梵高各个时期的作品作为画面的基础——用肖像画引出人物,用风景画作为场景,每个“画中人”都由真人扮演,先由真人演一次之后,将画面转化成了一幅幅油画,最后以定格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部电影以一位送信人穿针引线,通过多位人物的视角,对梵高最后两年的生活进行了回忆——梵高到底疯没疯?他到底为什么自杀?梵高在世人的眼中是个“疯子天才”,这次就从梵高来聊聊“疯狂的天才”。

梵高到底得的什么病?

梵高在年,自愿住进阿尔勒的精神病院,在那里,医生诊断他患有癫痫以及苦艾酒中*(Absinthism),这是十九世纪很常见的对精神病患者的诊断。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精神病的诊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年曾发过一篇论文,专门回顾了关于梵高所患疾病的讨论。曾有超过位医生给出超过30种诊断,包括铅中*、美尼尔症到各种精神疾患,大多数医生认为梵高患有多种疾病。梵高住进精神病院时的诊断是癫痫,年学者更明确指出是病灶在颞叶(由于服用苦艾酒治疗边缘系统的早期病变而导致)。其他精神疾患的诊断包括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性梅*等等。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第一版在年发表,随后经历过年、年、年的四次重大改版,年出版了最新的第五次改版。每一个版本都反应的是当时主流的精神病学理论,比如第一版和第二版主要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更可以看成一本探讨精神病症状产生原因的“理论书”,和现在的精神疾病划分已经大不相同。从第三版起,DSM改用了医学模式的诊断方式,这也使得“病”与“非病”之间有了明确的区分,成为了一本指导临床诊断、区分疾病的工具书。DSM涵盖的精神疾病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在年出版的最新版DSM-5中,包括种精神疾病,其中大部分甚至不存在于年出版的DSM-I,而DSM-I中的很多疾病也被新的标准和名称取代。

因此,梵高到底得的什么病,从现在的眼光看肯定与当时有所差异。根据梵高留下的书信往来、周围人对他的回忆,以及在阿尔勒住院期间的记录来看,大多数人认为梵高更可能是罹患了精神分裂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常说的躁郁症(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图注:DSM的变迁

能从艺术作品看出艺术家的精神问题吗?

艺术作品不仅表现了艺术家观察到的世界,也映射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还是以梵高为例,他一共留下了多幅画作,这些作品很明显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根据画面的色彩和内容,有人把他的画分为“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等等。不少医生认为梵高在“蓝色时期”处于严重的抑郁时期,而“玫瑰时期”的画家处于躁狂状态。画作的色调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情绪状态。

实际上,画作中的灰暗不仅体现了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还很可能是他们眼中世界的真实表现。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的确比健康人更为灰暗,甚至有学者认为抑郁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感觉失调的疾病。在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找来40名抑郁症患者和40名匹配的健康成人,为了了解抑郁症与视力的关系,通过微电极采集神经电信号,对视觉细胞和神经在工作时的神经活性进行了检查。被试者坐在一间昏暗的房间中,观看屏幕上的黑白方格。这些黑白方格有6个阶段性变化,对比逐渐降低,也就是画面变得越来越灰暗。每个阶段持续10秒,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重复实验。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电信号较低。例如,当看到黑白方格出现时,健康参与者神经活性为抑郁症患者的3倍,表明后者感觉对比度的能力较差。对色彩对比度的区分能力,也与抑郁症状成反比,抑郁症更为严重的患者感知对比度的能力则更差。仅通过视网膜低对比度这个特征,可以准确分辨出92.5%的抑郁症患者,排除77.5%的健康人。这个研究团队之后对抑郁患者的视觉进行进一步研究,抑郁患者在经过抑郁症治疗之后,不仅抑郁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视力对于对比度的分辨也恢复了正常。可见正是抑郁症,让病人眼前一片灰暗,当症状缓解,抑郁症病人的世界又会恢复晴明。

图注:梵高经常画的主题之一——星空夜

与“蓝色时期”相反,梵高的“粉色时期”画作颜色更为鲜艳、明媚。从精神病诊断的角度,不少医生认为这时的梵高处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狂躁期。跟抑郁症患者一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视觉感觉损伤,他们对于运动物体的视觉感觉较差,尤其是运动物体对比度的感觉较差。换句话说,移动的物体需要和背景有更高的对比度,才能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看到。

除了色彩,对于人物的表现也可看出端倪。梵高留下了很多人物肖像,这些肖像大多表情凝重,没有笑意。是这些人不会笑吗?这么多人,总有会笑的吧。那么这种普遍的严肃表情,有可能就是因为梵高本身“看不到”表情——很多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等),都存在情感麻木的症状,对他人的情绪表现也较难区分。

不过,到底能不能从艺术作品中对艺术家的精神状态进行判断,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曾经有研究者让12位精神科医生对20名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各10名)和10名健康人的绘画进行判断,分辨出哪些出自精神病患、哪些出自健康人之手。结果这些精神科医生并不能有所区别。再让这些医生和12名普通人对4名有名的“疯子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判断,不论医生还是普通人都可以从画作中区分这些画家的发病时期。由此可见,对于艺术家精神状态的诊断还需要根据其他方面的症状进行判断,仅从作品出发就只是辅助而已。

图注:哪幅画是画家在发病之前画的、哪幅画是在发病之后画的?

创造力与精神病

不只梵高,很多艺术家在普通人眼里都“精神不正常”。梵高的好友高更就是一个例子,甚至梵高都觉得高更是个疯子。英国诗人拜伦说的更直接:“我们这些艺术家就是一群疯子。”

早期关于创造力和精神病的研究主要是对于高创造力个体(比如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回溯性研究。比如最早对位“天才人物”的传记分析发现,其中4.2%的人曾在某一时期表现出躁狂症状,8.3%曾表现出抑郁倾向。艺术家们所具备的某些人格,跟精神病患者的人格特质相吻合,比如这两类人都有较高的神经质及精神质。而在普通人群中,某些负面人格特质得分高的人,也同样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比如对多名管理者的研究发现,负面人格结构中的妄想和浮夸戏剧化得分高,创造力得分也更高。另一方面,某些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加工特点,也符合高创造力的特征。比如思维奔逸就可能与发散性思维的某些特点相吻合,而在很多精神疾患中存在的高警觉特点也可能有利于艺术家对环境信息的“高敏感”加工。

有人说疯子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他们在大脑结构和功能、神经分子层面都有相似之处,这可能是因为疯狂和创造力可能有着共同的遗传学基础。Andreasen对30名作家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结果发现80%曾经出现至少一次抑郁或躁狂发作,在他们的一级亲属中,不论是高创造力者的比例(53%),还是罹患情感障碍的患病率(18%),都远高于普通人群(27%和2%)。而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后代中,创造性思维的得分也高于普通人群。瑞典一项对超过30万人的家族谱系研究发现,在创造性行业中(包括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分裂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兄弟姐妹占比远高于普通人群。

图注:英国画家LouisWain从正常到精神分裂期间画的各种猫

年一项来自冰岛的研究对创造力和精神病并存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更明确的支持——创造性行业的人群中携有导致狂躁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的比例更大。研究首先对名冰岛人的基因进行了检验,发现一种基因的特定基因型(neuregulin1T/T基因型),携带这类型基因的人躁狂抑郁精神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的两到三倍,它在艺术家中的携带率比其他人高17%。随后,又对挪威和瑞典的人进行了检验,那些需要较强创造力的职业中(比如画家、音乐家、作家和舞蹈家等),有25%的人携有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潜在基因,比例远高于一些对创造力要求相对较低的行业,如农业,手工业和销售业。

“疯子”与“创造力”共存,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作品是疯狂或者克制疯狂的产物。创作是疯狂的产物比较好理解。就像前面所说,精神症状发作时,人的感觉、情绪、思维都与正常状态下不同,更不用说妄想、幻觉这些常人不会有的体验,这样的状态下所呈现出的作品就表现出了“不走寻常路”,可能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创作也可能是抑制不良的情绪反应和症状发作的一种方式。比如梵高就说高更:“画画并不是因为他疯了,而是让他远离疯狂”。一些精神科医生就将艺术治疗用于精神分裂、狂躁障碍的辅助治疗,或当做恢复期的干预方式。而《至爱梵高》中出现的加歇医生,也认为画画有助于梵高的康复,这可能也是梵高能在不到10年的画家生涯中留下多幅作品的原因吧。

《至爱梵高》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梵高自杀去世一年之后,梵高生前写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还没有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于是邮*局的老局长委托儿子阿尔芒将信送给提奥,已完成梵高最后的嘱托,最重要的是解决父亲的一个心结:在梵高自杀前六周,老局长还收到了梵高的信,说自己状态平静,怎么会自杀了呢?阿尔芒于是开始送信并探究梵高死因,他接触到了在梵高生前最后六个星期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阿尔芒先来到巴黎,找到了绘画用品供应商,却得到了提奥在梵高去世后半年也自杀而死的消息。之后阿尔芒来到了阿尔勒,梵高最后居住的南法小镇,在那里,他见到了梵高所住旅馆的老板女儿、梵高医生加歇的女儿、管家以及加歇本人,还有镇上为数不多的与梵高接触过的人。通过他们的回忆,梵高的经历和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但梵高之死,就像罗生门一样,每个人都只看到了一部分的事实。最终梵高最后给提奥的信辗转交到了提奥遗孀手里。梵高是不是自杀、到底为什么自杀?从提奥遗孀誊写的两封信中,阿尔芒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图注:《至爱梵高》中出现的“画中人”

参考文献:

1.BlumerD().TheIllnessofVincentvanGogh,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

2.etal().SeeingGrayWhenFeelingBlue?DepressionCanBeMeasuredintheEyeoftheDiseased,BiologicalPsychiatry,68,-.

3.BublEetal().Effectofantidepressivetherapyonretinalcontrastprocessingindepressivedisorder.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

4.FitzgeraldPJ().Graycoloredglasses:Ismajordepressionpartiallyasensoryperceptualdisorder?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

5.KeshavanMSRaoA().CanPsychiatristsRecognizeMentalIllnessinPaintings?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

6.李亚丹等。“基因-脑-环境-行为”框架下创造力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及大数据背景下的研究展望,科学通报,6,61卷,-.

7.PowerRAetal().Polygenicriskscoresforschizophreniaandbipolardisorderpredictcreativity,NatureNeuroscience,18,-.

8.KyagaSetal(1).Creativityandmentaldisorder:familystudyof,peoplewithseverementaldisorder.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至爱梵高聊聊疯子天才中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