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天才儿子共情背后
TUhjnbcbe - 2023/4/14 0:43:00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日前,一个满怀深情的真实故事《我们的天才儿子》在全网“刷屏”,当事人金晓宇的故事也被网友们称作是“杭州版《美丽心灵》”。

在金晓宇父亲金性勇的讲述下,向人们展示了其“精神病患者”儿子的坎坷之路:6岁时被同伴的玩具枪打瞎一只眼睛,高中时金晓宇因罹患躁郁症被迫中断学业,成年之后金晓宇一直与父母相依为命,因病情发作入院治疗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但在与心理困境抗争的过程中,金晓宇在外文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十一年间先后翻译了22部外文著作,近七百万字,其多部译著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

记者发现,不少人为这个故事所动容,不仅出于对金晓宇才华的敬佩,也出于自己或家人长期为躁郁症等精神疾病所困的“共情”。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了解到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往往会面临更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而精神疾病由于被“歧视”,难以受到如身体疾病般的重视,需要更多的
  
  
  
  
  

——据新华社

躁狂抑郁多才俊?

“天才与疯子”一体两面

在优美文字的背后,金晓宇是一名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是否如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所著的《躁狂抑郁多才俊》所说那样:许多历史名人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天才艺术家?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宗春山认为,很多“天才”的表现是“超常”的,客观上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超常就是超出常态,无论是过强或者过弱都不是常态。”他继续说,“天才”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其“过弱”的一面,因为其“过强”的一面由于对社会有贡献所以往往被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才儿子共情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