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剁手党与心理医生的灵魂对话健康陕西发布
TUhjnbcbe - 2023/4/6 8:00:00
白癜风袪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907/6511103.html

过了双11就是双12

接下来还有“双蛋”促销

购物节一波接着一波

有不少男同胞声泪俱下地控诉

购物节太密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钱包遭受血光之灾

“元气”大伤

80后的小耿一脸愤怒小鸟的表情

“让双11双12都见*去吧

每逢天猫促销

钱包总逃不过被老婆踩在地上摩擦的命运”

“你说这话明显有硬伤

双11我多半东西是为我老公下的单

再说

网购节之后吃土的不止你们男人

邻桌的璐璐怒怼回来”

……

看看数据

天猫“双11”实时成交额

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14亿中国人每人消费超过元

然而,双11之后

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另一翻景象

案例一:家住杭州市42岁的朱女士在“双11”这一天,一夜网购花光10万元,因疯狂购物被丈夫送医诊疗,随后,朱女士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障碍”。

案例二:无独有偶,沈阳的李某在今年的11月,先后共计网购商品20万元,而且出现明显的躁郁情绪;家属赶紧将医院心理科,最后,医院检查确诊为狂躁症:李昕疯狂购物是因为“躁狂发作”。

案例三:徐某在双11这一天共网购下了56单,这56个订单中从名牌包、运动鞋、羽绒服、粉底液、婴儿玩具、尿不湿、卷纸,再到眼部按摩仪、各种小零食……加起来有7.9万元。

案例四:西安市民李先生的母亲最近喜欢上了养生保健品,每天起早贪黑去离家不远的某机构听讲座做“理疗”。有天晚上,李先生的母亲还带回来一张3万元的收款收据,原来老母亲又买了3万多元的中医药保健品。李先生反映,早在去年,母亲就曾花多元买过某机构的净水设备,老人退休后没事,经常结伴听公益讲座,李先生认为这没什么,谁知没过多久就有人上门来说给安装由母亲购买的净水设备。此后断断续续地,还买过颈椎枕、足疗仪、床垫等保健仪器,前后加起来有四五万元。因为母亲有退休工资,老人说花她自己的钱天经地义,做儿女的不给买也请不要横加阻拦。为此,李先生很是苦恼,怀疑母亲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所以特意打来电话咨询。

真是太难了!

随着零售模式从实体到线上的转变,双11双12让多少国人甘愿沦为剁手*。其实不光是双11双12这两个针对实体商场拟定的网购促销节,现在网络销售为应对传统商场零售挑战,已经在平常的节假日形成线上同步促销PK。所以每逢促销,勿论男女,淘宝、京东、拼多多上打折的吸睛程度明显优于线下的商场、超市大促,所以网民被“种草”的心态形成了一种购物节不在网上下个单仿佛错过了什么。所以由网民衍生的网购,已经变成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仪式。不光年轻人,深夜里刷手机抢店家红包、打卡网红爆款、等待限量款发售下单的中年大妈、大叔大有人在。

剁手*上线,除了各自的钱包在深夜里瑟瑟发抖,也有一票挣扎在“精致穷”阶层的少男少女做好了“接下来吃土”的准备。据统计,线上消费比在实体店的成功率更高;同样,退货率也更高,尤其双11双12的退货率更是高达30%以上。

秦小健作为剁手*初级代表,看到以上案例也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双11双12不买东西觉得自己会吃亏?网购为什么会滋生这么高的冲动消费?强迫性购物障碍是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拿什么来拯救这些陷入躁郁症的购物狂?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过分依赖属不属于心理卫生范畴?应该如何缓解这种健康焦虑?为此,秦小健专门采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陈策教授,与专家展开了一场灵*对话。

秦小健:陈教授,您有过网购经历吗?

陈策教授:网购是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秦小健:我和大家一样,双11抢了好几单所谓尖货,快递到了有种莫名的兴奋,打开一看挺失望的,觉得自己完全属于冲动消费。但是不买的话老有一种吃亏了的心态,这种心理不平衡是不是也属于不健康心理?

陈策教授:从众心理是正常的,但不一定是理性的。

秦小健:心理卫生学上怎么解释案例中提到的“强迫性购物障碍”?

陈策教授:强迫性购物障碍是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像有的人*博成瘾,称为“病理性*博“。*博成瘾的人在*博的过程中大脑中与快感有关的脑区活动会加强,从而让人体验到欣快的感觉。购物成瘾的人在下单时,大脑的活动与*徒放下*注时是一样的,同样会让人产生满足感、欣快感。因此造成疯狂购物的行为。

秦小健:按说线下的打折促销更容易激发消费者的现场从众心理,但双11双12高达亿的销售额和30%的退货率也恰恰说明了网络行为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比如案例1中的朱女士,从心理学角度这怎么解释?

陈策教授:现在的在线支付方式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网络消费没有真实的货物,但比实体经济更让人眼花缭乱,无数的网店,数不清的商品,给人提供更多选择。各种促销手段,又诱惑着人们“占便宜”。以最小花费得到最大利益的心理人人都会有,双11双12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了人们这样的心理。其实在实体经济发达的年代,商家推出的“满送”、“满送”等等的活动,同样如此。所以出现过开元商城元旦促销,全场买赠活动搞到凌晨2-3点结束;华润超市年终促销也是凌晨结束,整个超市像被洗劫过一样,货架基本卖空的景象。只不过电商的崛起,让这种曾经的“购物狂欢”以网络消费的形式表现。另外网络消费很多商家无条件退换,也是很多人下单不假思索的原因,“反正退货方便,买来不合适退货就行。”因此线上消费比在实体店的成功率更高,同样,退货率也更高,造成双11双12的退货率高达30%以上。

秦小健:案例2中提到的李某“狂躁症”发作,为什么选择了疯狂购物这种渲泄方式?

陈策教授:躁狂发作不是狂躁症发作,躁狂发作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心境障碍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抑郁发作,即抑郁症。抑郁发作时会觉得什么都没意思,愉快感消失,悲观失望,什么都不想做,脑子反应变慢,什么都干不了,自卑、自责,失眠早醒,食欲减退。躁狂发作时是截然相反的表现:心情愉快,脑子反应灵活,觉得自己能力强,可出现吹牛皮、说大话表现。想法多、活动多,见人搭话,好管闲事,花钱大手大脚,对人热情,食欲亢进,对睡眠需求少,每晚只睡2-3个小时,就觉得已经够了,白天精力充沛。案例2中李某出现“躁郁情绪”,她的疯狂购物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尽早正规治疗。

秦小健:这位李先生的母亲是我身边真实的存在,我了解到这位阿姨文化程度很高,生活中看起来很有条理,不太像是容易被盅惑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理性消费。

陈策教授:老年人群对养生保健物品的“迷恋与不理性”原因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冲动型购物。老年人因为衰老,会出现生理机能的正常减退,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疾病与不适。老人担心自己会给儿女带来负担,怕自己患病,希望自己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推销保健品的人利用的就是老人的这种心理,会夸大产品的作用,会信誓旦旦地说用了他们的产品不用服药,没有副作用,可以解决所有的不适。

另外许多推销保健品的公司都会有免费讲座,小礼品(几个鸡蛋、一个奶锅……)赠送,甚至免费短途旅游等手段,利用的也是人们“占便宜“的心理。推销人员多二十来岁,对老人嘘寒问暖,”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叫的无比热情、亲切。有些老人的子女因工作繁忙,对老人无暇关心,保健品公司的推销人员满足了老人对情感关怀的需求,老人们不自觉地就被”套路了“。

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退休的医护人员同样会受到蛊惑,会上当。

秦小健:应该如何纠正这种以购买体验来缓解焦虑的心态?

陈策教授:如果是精神疾病那就得治病,如躁狂发作得治躁狂,冲动控制障碍的可以小剂量抗冲动的药物治疗。如果是以一种购物的方式缓解自己现实中的冲突,那就应该寻找一种更为健康的减压方式。比如:跑步、打球、游泳、唱歌、找好友倾诉等。

个人建议年轻人不要养成”寅吃卯粮“的习惯,提前透支消费,然后再还卡账,这样容易出现冲动型消费。量入为出,或者限制透支额度有助于控制自己不节制的行为。

减少从众心理,不要看见别人“剁手“,自己不”剁“好像亏了。老话说“从北京到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再大的打折、优惠,”不剁手就是最大的优惠“。下单时想想”这个东西是必须的吗?为了凑够优惠额度,我需要多花多少?

编辑:秦小健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剁手党与心理医生的灵魂对话健康陕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