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威作品)
人的很多念头就像天上的云朵,随时会来,随时会走。
01
前言
很多人听过抑郁症,因为张国荣,以及许多才华横溢而英年早逝的天才。抑郁症里有一个分支很少有人了解:躁狂抑郁症,名气不大,但它的几个患病者名气不小,希特勒、梵高、陈奕迅等等。
笔者是年前后(高中)得的抑郁症,确切的说学名叫“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算起来属于抑郁症的一种。与单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如“沮丧、活动力降低、疲累、自责”等相比,“躁郁症”多了它躁狂一面:“情绪高昂、意念飞跃、活动量增大”等。
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同时存在于我这里。也许早上还是兴奋的一逼,感觉自己是“宇宙之王”,无所不能,思维飘逸,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兴致盎然的规划自己的未来,浑身散发着欢快欣慰的情绪;但下午就会变得郁郁寡欢、万念俱灰、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这一正一反的状态离奇的共存着,心理学家发现每当躁狂发作前都伴随着轻微的抑郁,所以,躁郁症也称“双相障碍”。
可我从来不避讳自己得过躁郁症的事实,甚至在跟朋友述说自己患过躁郁症时自视有种(他们不具有的)独到经历和经验的快感。我甚至认为——最幸运的人就是那些经历过最大痛苦的折磨却不至于丧命的人。有如福柯所言:一个人势必要先穿过地狱般的苦痛才能体会天堂般的极乐。
如果一个正在经历抑郁折磨的人来写这篇文章,可能会视野不开阔,固步自封。如果一个没得过抑郁症的正常人来写这篇文章,可能会入境不深,毫无味道。就像乔布斯嘲讽比尔盖茨缺乏想象力,让他去抽过大麻才来PK。之所以我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
各位所需要的正是这么一个经历过严重的抑郁折磨而后痊愈者的自白。
本文着重于患病时的情绪和认知体验,不求夸张的语言,但求如实朴素的描述。因为抑郁症大家较为常见,所以会适当增加躁狂状态的描述。相信正常人会被躁郁症患者的奇异世界所震撼,抑郁倾向的人也能从这篇短文里收获不少帮助。
02抑郁篇
情绪低迷:
抑郁时期的情绪低迷不同于正常人“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心情不好的状态,它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大脑反应(后来知道抑郁症患者的大脑里缺少“5-烃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跟情绪紧密相关)。
身边的朋友如果发觉你异样的情绪,他们偶然会出于好意,叫你看开点,积极点,放松放松自己。
问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最难以让人接受的现实是,连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好像自己抑郁的情绪是凭空而来的!
再细腻的人也无法说出自己陷入一片抑郁情绪的确切原因,再努力的人也很难通过解决现实提升现实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绝非只是简单的现实情况让你陷入抑郁的境地,产生抑郁的原因千头万绪,你无法清晰的摸索出一个明确点。
现代精神动力学发现,人的情绪实实在在的被相关的激素控制着——你处于什么状态,心情如何,包括你所有的喜怒哀乐,这一切都是激素说了算,这是很致命的。
继续来说抑郁时的体验。
注意力涣散:
正常状态下,一个人面对一项事务,会本能的把注意力聚焦在事件本身上面,把重心放在事件本身带来的效用效果上。简单的说假如你成绩不好,你会自然的想些有效的改进措施,比如制定学习计划、更加努力啦等等。
但抑郁袭来之时,你的注意力无法控制的被事件之外附带的各种细微的事情占据而不是事件本身。如事件附带的情绪变化、人际、甚至桌椅的物理位置的改变等等。这一切让你的能量被套在各种于现实毫无作用的细小之事上反复内耗,直至耗尽你的整个精气。
与现实隔离:
抑郁时的状态仿佛像在大脑上抹了一层灰色的浆糊,它把大脑和外界隔开,让你的整个世界被独自糊在自闭的颅骨里,让你无法思考无法集中注意力。
什么叫“把大脑和外界隔开”?
在正常人那里,人们的喜怒哀乐常常与自己的认知和实际情况相协调,而抑郁状态下,你的情绪状态常常独立于实际状况和当下认知。
同样如一个正常人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心情大受影响,变得闷闷不乐。而后他通过努力,改变了先前的实际状况,成绩有了进步。这时,他先前的问题得到了正面的回馈,之前“成绩不好”的认知被“我的成绩进步了”的新认知取代,相对应的情绪困扰就逐渐消失。也就是说,此时他的情绪状态与当下的认知和实际情况是相匹配的。
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而抑郁症患者所谓的“把大脑和外界隔开”呢?
就是自己的大脑和外界的联系好像被某种阴暗的力量所切断,几乎不能通过什么有效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恢复正常。就算我的成绩真的突飞猛进的事实已经立在那里,但很难由现实情况的变化产生一个新的认知再由这个新的认知与当下的情绪相互接洽。所以现实的变化对改善自己情绪方面的效用真的微乎其微。
归根结底,我情绪低迷的缘由并非像正常人那样,可以通过分析现实状况和自我剖析找到精确的源头,而后通过改善它再提升自己的情绪水准。
你的情绪状态无法跟当下的认知和实际情况相匹配,你找不出一个确切的源头让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斗志去改变现状,你的整个世界被涂上灰色。
上文提到过,“抑郁症患者的大脑里缺少“5-烃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跟情绪有关的激素:你处于什么状态,心情如何,包括你所有的喜怒哀乐,这一切都是激素说了算,这是很致命的”。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
虚无缥缈的状态:
时常体验到自己和自己感受的分离,像是一个分裂了的木头人存在在这个世上。从早晨洗漱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到白天上课,到晚自习跟同学一起吃完夜宵然后又独自回家——以往惯常的行为如今一切都似乎变的极度费力……
“我好像被抛进了一个阴暗潮湿的洞里。里面有蜘蛛、蚂蚁、蝎子和*蛇,以及所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它们仿佛在我周围蠕动,嘶嘶作响,朝我身上释放粘液和*汁。”
我的整个世界被恐惧和悲观占据,觉得自己再也不会有春天了,我厌倦了世界,世界也抛弃了我。
“一天晚自习结束后回到家里,我独自一人站在窗户前,外面只有黑暗和雨声。我闭上眼睛,世界当即静止了:外面只有雨声,身体里面只有跳动的心脏声和自己疲累的大脑。除此之外,我的世界别无他物。”
你的心思会变得极端细微,你的注意力飘忽不定。当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假若他以很不经意的眼神扫了一下你,这就足以让你浮想联翩。你会花大量的时间思考那个眼神意味着什么,他是否有什么企图,他是做什么职业的……,也许一个正常人也会下意识的做类似的联想,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些旁门左道的细微之事就是他们的全部,整个身心陷于其中无法自拔。
被抑郁包裹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这种体验。
当然上面的分类不严谨,只做读者了解之用。
我要说的是:如果我单单是抑郁而没有躁狂,我简直无法想象自己如何熬过来,我至今仍旧回味自己躁狂时的状态。
03躁狂篇
如果说抑郁是情绪范畴,那么躁狂于我来说则更体现在认知范畴上。
抑郁将你的情绪拉至谷底,躁狂则能让你的思绪上天,同时,这种奇异的思绪夸张得激起你高亢的情绪。只有陷在躁狂的状态之下,我抑郁的情绪才得以解脱。那时我时常下意识的让自己处于躁狂的状态下以逃避抑郁时那种极端的痛苦。这两者好比天使与魔*,它俩一直博弈抗衡,看哪一方统领着我。
正常人用双眼看世界,而躁狂症者不用双眼,用“意象”看世界。
躁狂让我看到以前完全感受不到的世界的另一面。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大脑毫无阻力的畅通运作,仿佛可以瞬间提炼出事物最核心的要素,嗅出人心最隐蔽的欲望,而且极端清晰,整个世间的规律一目了然。
来说几个有代表性处于躁狂状态下的例子以管中窥豹。
1.高三某次阶段性数学测验。大家都在埋头演算做题。我看到一个妹纸焦头烂额的演算一个数学题,当看我到她焦急的在稿纸上演算的表情后,注意力马上被这表情吸引过去,我仿佛嗅到她整个动物性的欲望被文明的条条框框所压抑住——这个表情的最深处仿佛在跟你述说她是迫于某种压力而从事与她年龄不相仿的事情。我当时就感到,像我们这样处于激素爆棚的青春期,几百万年前应该把衣服脱光了,裸着身子在草原上追逐嬉闹,尽情的释放自己的荷尔蒙。那种画面感十分逼真的呈现在你脑海里。随后与真实的情况一对比,我不禁在考场上笑出声来。
很夸张是不是?躁狂状态下就是充斥着这般飞一样的意念视角。
2.发情期的狗。一次下午放学回家,我看到两条公狗在争夺一条母狗的交配权,我马上嗅到公狗之间的互斗气息并被这奇异的现象吸引过去。我一路尾随观察的同时仔细体会它们各自心里的状态,不久我便感受出那条母狗更加倾心于其中一条公狗。果然一会儿,母狗便和那条倾心的公狗交合上了。被冷落在一旁的公狗在一旁极其无助的叫唤。
那一瞬间我完全进入了那只被冷落的公狗的内心世界,我完完全全的体会着它被抛弃后剧烈的忧伤,那种根深蒂固的悲痛。此时,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抱着那条被冷落的公狗一同痛哭流涕。
事后,我好像懂得了所有“动物的语言”一般。我可以完完全全的体会一头狮子捕猎时的心态,一头老虎在享受食物时的状态,宠物狗在草地里打滚时是哪种愉悦的体验……那时,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马上去菜市场买一块生猪肉或者生牛肉,去体验猛兽进食时的状态。
这种心理上的移情没有多余的概念和抽象的标签,是一种更加原始纯粹的情绪共勉。我甚至发现在疏于语言文字等标签化的动物界,这种原始的交流方式几近是通用的,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这种纯粹逐渐被抽象而不严谨的概念所磨合替代,但它们并未消失一直存在于你的深处。
事后回家途中我看到一个妇人在门前教训自己的孩子,我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他们身旁有几个邻居像看热闹似得你一句我一句,好像那孩子尖锐的哭声对他们并不是件多大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一样。
我看到这一幕,简直无法忍受。我无法忍受大人们如此随意的对待孩子的哭喊而无动于衷。我从那孩提尖锐的哭声里听出了一种极端悲壮的严肃,致命的述求以及人性深处让人震撼的自我毁灭之欲望。
3.广场上的群交。每逢周末从自家赶去学校上学,途中转车要经过一个广场。这大概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广场舞乐忠者(八九年前)。一次我看到一个在广场最前排的中年女人,她的动作很标准,舞步里透着一股乖戾的自信,尤其引人注目。
本来这项活动对于这个年纪的人是很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但我却从她的动作和眼神里看到了严重被压抑的性欲望——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似乎都成为她释放性压抑的出口,仿佛在昭告身边所有的男伴:我在发情,我急切的渴求男性的目光和注意力,快被我吸引!
也许她平日的生活里安分守己,她无法接受自己是个肉体主导的动物,需要一个看似有高尚精神的理由去掩护。但此时此刻,她被不可遏制性表达的欲望所牵制,已经不需要顾忌,直白的流露那见不得人的欲求。我可以立即脑补出她与数个被她性魅力所倾倒的男性交欢的场面,她那自足而邪恶的眼神不正如她现在那样吗?
随后,整个广场上舞动的男男女女变成各种强强弱弱的性压抑、性欲望的释放,整个广场变成各个中年男女乱交的画面。
这种性欲望的意象视角被我延伸到其他各个方面。比如在团体讨论某个问题时,哪些人是针对问题,哪些人不是针对问题,而是用自己的意见与他人的比较,看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自己的性魅力。你可以很自然的感受一对男女在交往过程中各自性欲望的张力几何,甚至在同性间也微妙的存在着。你可以轻松的嗅出哪些人拥有的是健康的好胜心,哪些人是因过度自卑产生的畸形的好胜心,等等。
躁狂状态下,我时常陷在基于奇异的认知而产生的高亢情绪中。当你的情绪被一种强烈的感受填补,你反倒变得充实起来。
4.要上天。如果说上面几个例子都在说躁狂状态下对情绪共勉以及人心欲望的敏感,那么这段是在说躁狂状态下对感知世界运作方式的敏锐,你的脑力被空前的开发,让你实实在在的变成“天才”。
形象的物理定律。
假如你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这个结论有种逻辑跨度,所以第一反应是莫名其妙,但细细一想,会觉得大抵是如此的。这是正常人的思维流程。
躁狂状态下呢?你的思维收放自如,注意力极端细腻。
你可以瞬间建立任何结论的逻辑链,而且是全方位的。你精神的所有注意力立即倾注在这个结论上,就在那么一瞬间,(比如上面这句话)你脑袋里像放幻灯片那样一张张闪过单细胞生物如何演化成植物,植物如何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包括光合作用的各种细节也在瞬间里的瞬间完成),各种动物如何从植物开始建立食物链(牛吃草、人吃牛肉等等),人类在食物链的何种位置……在一秒钟之内(也许更短),你会完完全全的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味,太阳能如何作为一个动力源存在。你感觉自己的认知紧贴着大自然原本的运作方式,你的思维极其流畅毫无阻力,整个精神在身体的最深处与自然共振着。这种奇异的高峰体验时常发生。
高中因为躁郁症,很多课程垃圾的一塌糊涂,尽管你自觉完全可以学得更好,但是过于发散跳跃的思维让你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神奇的是,在物理科目,这种躁狂很好的帮助着你。
当他人还在背记浮力定律或者F=ma等物理基础公式的时候,你已经可以通过那种更为纯粹的物理直觉把控它们。在物理直觉上,你可以精确的感知到F和ma的数量对应关系。复杂一点,如万有引力公式F=G*mM/r2,你仍旧可以在脑子里快速转化出一个数学几何模型,这个几何化的模型很形象的展示着为什么引力跟距离的平方反比,质量是如何相互影响引力因子的等等。
最终的效果就是大部分物理公式对于你来说,就像看动画片那样形象,因为你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去理解它们,而是一种更纯粹的“自然直觉”。因此,借着强大的物理直觉,笔者的物理学得很快,基本上过一遍书不需要任何课外辅助,大部分的试题都是秒解的。
立体的乐感。
当我们失恋、恋爱、或者发生重大事件之时听音乐,会发觉音乐特别能表达你的情绪和状态,甚至能够边听歌边由歌词和曲调的起承转合构思出一个意味深沉的故事和场景来。
躁狂状态下呢?根本不需要恋爱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为美妙。
你可以清晰的感知到歌曲的和弦以及歌词的变化是如何逐渐推动你的情绪慢慢高涨的,甚至这首歌的作曲者在作曲的时候是处于怎样一种心理状态。当逐渐深入下去,你甚至能发现创作一首流行音乐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等等。到后面的感觉是,如果我有基本的声乐知识,只要给我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就可以创作出一首动人心弦的流行音乐来。
如今看来真是天方夜谭,但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件不那么费力的事情(至少当时自信“完全可以”)。
奇异的身心分离。
一个正常人在走路。普通的毫无味道的事,因为我们太习以为常了。当躁狂到一定时候,我的身体会跟意志分离:你身体上的所有部件对于你的意志来说是件极其陌生的事。这种感觉就像当你戴上泳镜潜在泳池底下看水里的世界时,会看到与地上不一样的视野,一种怪异的新鲜感。
当我抬脚的时候,我居然可以把脚抬起来诶!我艹!什么情况!我走路的时候居然可以双脚交替的前进!!我勒个去!太尼玛神奇了!!!我居然可以支配自己的肢体!!!!可以左转转右转转!!!!去洗个手吧,拧开水龙头,龙头居然随着手的用力而转动啊!!!我艹这水声听着好新鲜好悦耳啊!!!!
…………
就此打住。
除了正向体验外,躁狂状态下还有很多难以忍受的并发症。精神疾病终究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项“能力”。
04并发症
失眠。
各种并发症,在我这最为严重的就是失眠。有些抑郁症患者嗜睡,而躁郁症患者大都失眠。我再也没有体验过有哪件事情比失眠更痛苦的了。不是一天两天的失眠,而是几个月几个月的失眠,连续长时间没有深度的休息。
长时间的缺乏睡眠,白天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疲累不堪的大脑,根本无法应付日常的学习生活。
因为得病的原因,高中自己在校外租房住,想或许可以从改善条件方面来安顿好自己的睡眠,可是根本没有用。我总是想着如果今晚可以睡一个好觉,明天就会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好好学习,从此我就可以告别这种苦逼的生活状态了。
别拿“这才多大点事儿啊”来恶心我。对于一个长年累月没睡好觉的人来说,这真是我每天至高的追求了。
不切实际的妄想。
在躁狂状态下,往往做出很多自己目前无法完成的事情的承诺,对未来一厢情愿的乐观,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事后又因为目标的落空而一度自责,做事往往虎头蛇尾,反复陷入抑郁-躁狂-抑郁的循环模式。
阅读障碍,逻辑链无法稳固建立。
躁狂时,你读一个句子,尽管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但很难组建整句话的完整意义。比如当你看到“象棋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这句话,我的注意力可能立马被“象”字吸引,随后脑子里天花乱坠的浮现出汉字“象”字的构字法,诸如汉字是象形字,“象”字是如何从动物变成类似的文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到隶书再到如今的文字,你的注意力发散的过快以至于无法在规则之内去调度它。
同时,躁狂时的思绪跳跃,难以稳固的建立逻辑链。比如你读一个数学题时,给出条件:角A=30°,角B=50°(可以推出角C=°),很多时候是你看完了角B的度数却忘了角A的信息,逻辑无法顺畅的连接到角C=°。
精力被正事之外的繁琐事务主导。
上文抑郁篇里提到过,当抑郁时注意力无法聚焦在正事之上,躁狂时也是如此。尽管你的思维流畅意念飞跃,但它像脱缰的野马那样任意驰骋,你无法控制它,只能任由它窜来窜去,尽管你知道很多时候它并不往该去的地方去。
05自我疗法
对于正规治疗的私人态度。
患病期间没有看过精神医生,也没吃过精神类药物。因为患病的原因自己在图书馆查阅过不少书籍,我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躁狂的概念是高中毕业以后才知道的),但并不因此认为自己是精神性疾病患者。主要原因是怕会给自己造成“定义上的压力”。
我无法接受“自己有精神性疾病”这个定义,我更愿意认为自己是正常人而不是承认自己有精神性疾病的前提下去治疗。因为我发现除了我之外,他人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情绪,只不过我的比较严重,仅此而已。
医院看过几次,给出的诊断都是神经衰弱。哈哈,我依然记得当我把这个诊断结果告诉我同桌时他那木讷的表情,好像在说:这尼玛是神经亢奋吧!怎么可能是神经衰弱???
精神疾病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概念,它的机理极其复杂,各家众说纷纭。在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那里,对待抑郁症是一种疗法,在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那里又是另一种疗法,在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那里,抑郁症又是另外一个全新的概念。当我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去“试验”效果的时候我无法接受。
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葡萄牙医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以表彰他发明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个手术是什么意思?就是简单粗暴的把精神病人的脑前叶某些神经联结挑断,这时病人会性情大变,变得温顺很多。但背后意味着某种脑功能不完善,病人像动物般的存在着。
这种简单粗暴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式在当时是主流。看过小李子的电影《禁闭岛》的读者应该可以体会。更早之前,人们用镣铐、紧身衣、皮带以及一种特制的“浴桶”来强制束缚精神病人的活动。
才过去几十年的如今呢?治疗方法已经足够完善了吗?
当然,之所以我不愿意接受正规治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笔者的症状仍在可控和可意识的范围内。
来说说自己的调节方式。
最核心的概括起来就一句话:转移注意力。
我通过阅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从高中那小小的图书馆里(只有平左右的校图书馆)搜罗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看各种人物的传记,也看各种心理学和哲学类的书籍(不是那种民间的鸡汤心理学和哲学书,是名哲的原著,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甚至在抑郁袭来的时候会翘课去图书馆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在一个角落忘我的读着。
期初并非兴趣使然,大部分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陷在自身内部做过度无益的自省。那时候一张学生证只能借2本书,我经常拿着好几张同学的学生证去借书,一借就是十几本。在周围的同学们为了高考夜以继日的学习课内知识时,我却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在同学的眼里,我无疑是个怪异的人。然而,那时候的我已经逐渐变得不介意了,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整个身心被不可遏止的、深深的被更为精彩的事物吸引了。有了这个爱好后,我的抑郁情绪居然逐渐减弱,以至慢慢的消失。
就这样,高二高三两年时间,我几乎读遍了图书室里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书籍。从这段经历里我悟出一个至今仍然受用的道理:
越是心理健康的人在平日的思维习惯上就越对自我之外的事物感兴趣——他是否能把对自我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