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不高兴,沮丧等,经过适当调整可以转移注意力,并且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我们称之为抑郁情绪,还不能算作抑郁症。”滕晶告诉记者,“如果程度稍微比这个严重,我们医学上把它界定为抑郁状态,仍然不能算作抑郁症。真正的抑郁症特点是患者兴趣明显降低,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社会功能,伴有自杀念头、无欲无求,甚至连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了。”
记者调查相关资料了解到,10%的抑郁患者会表现出狂躁情绪,滕晶补充说:“狂躁是抑郁症患者的一大特点,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双向障碍”,但这还不是全部,妄想、幻听等等也是抑郁症的表现形式,重度抑郁症患者不仅如此,而且还会表现的极为不服从,依附性非常差,面对医生、家人、朋友的劝慰常常表现出反抗、反感,其心理防护层很厚,已经无法听进别人的意见。”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滕晶建议去正规的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专门治疗,医院接诊的患者大多是处于抑郁情绪与抑郁状态的患者。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年我国有病历记录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万,以目前的发展趋势,到年左右,抑郁症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看到副作用就不想吃药弃本逐末延误疾病治疗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这是五种常见的治疗焦虑、抑郁的药,同时,在医学界对它们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称谓叫做“五朵金花”。
虽然“五朵金花”的头衔很好听,但很多患者却并不“买账”,长期以来,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是否可以持续、长期服用能否产生依赖性等等问题的困惑,让不少患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仅仅是这五类药,我接触的患者当中,对于中药还有其他药物也同样有着排斥心理。”滕晶说,“有些传统药物起效慢,在药物起效过程中又可能伴随着病情加重或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于是成为很多患者拒绝使用的依据。”
记者发现,打开药物包装,里面的说明中的确记载着很多副作用与注意事项,那么是否真如患者担心那样,这些药会起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效果呢?
“药物都有一个起效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忍过去,药物将会发挥很好的疗效。”滕晶告诉记者,“西医用药的临床试验特点是,即使在样本中发现一例特殊反应,也会记录在案,在药物出厂说明中注明可能存在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相当低的,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拒绝用药。医院也采用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用药安全方面已经越来越完善。此外,药物的用量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逐渐减少,只要效果达到,不会产生依赖性。”
心理健康要靠心理疏导移情易性有助缓解抑郁“通过这些年就诊患者的情况,可以说明当下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自我重视程度在逐年加深,这是一个好现象。”滕晶对记者说,“在国际上来看,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身体与心理两个层面的健康,只有两个都达到了,才称之为健全的人,但社会迅猛发展,对人们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导致很多人每天头顶着很多压力,这些压力在身体这口‘压力锅’中打转,如果没有‘泄压阀’,不能及时将这些压力排解出去,势必导致‘情绪爆炸’。”
“抑郁症患者大多数存在‘注意力狭窄’的情况,他们无法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不能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与惊喜,而是喜欢钻牛角尖,喜欢对某一事物追着不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认真、仔细、偏执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滕主任表示,“医院的患者中,最小的上初中二年级,还有很多初三或者是高中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临着升学等方面的压力,也很容易产生抑郁,所以,能否及时通过心理干预来帮助患者,是非常关键的。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将会更好。”
抑郁症不排除反复可能最大敌人还是患者自己“我们在很多网站上都能搜索到抑郁病人应该怎样吃,怎样补等等信息,其实我认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讲,不要过多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