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期恨君不似江楼月第十五期
《恨君不似江楼月》是由何澍培执导,茅子俊、易柏辰、郭姝彤、陈雨成、权沛伦领衔主演的民国剧。
该剧于年3月3日在芒果TV播出。讲述了“暴力”警察江月楼与“良善”医生陈余之,在乱世中彼此救赎、相互扶持成长的故事。
蓝色法国号
以评促建,鼓励为主
看到这个剧名就很好奇。倒底为什么“恨君”,又为什么有这么浓的离情。
4集一个单元看下来,两位男主角的知音相惜情能体会个七七八八。看样子,结局大概率不是一个相知相守的happyending。
单就制作讲,民国氛围其实营造得挺好的,带点现代想象的复古感,跟现在美国的古装网剧——比如《凯瑟琳大帝》《狄金森》——是一个路子。
但就是这个故事,着实急躁了些。
开篇景城的人物关系还没焐热,就一杆子把两位男主角支到了香港。虽然说英雄相惜吐真言,但也没有必要安排得像是怕他们只有7秒记忆一样,一秒相遇,二秒相知,三秒就相爱。
其实双男主的戏没什么不好。我们希望在各种题材的创作中看到现代化的男性:他们不用借酒发挥也能卸下社会规训,学会跟妻子以外的人展露内心——不管是同性的密友还是异性的朋友。他们能像女性一样警惕男权教条对自己的束缚。
但两位男主动不动就拉手手、打晕晕、拖走走的戏份还是少一点吧。真心觉得还挺迷惑的。
我并非耽改剧的受众,且一直对此类题材带有些许偏见。单就《恨君不似江楼月》来说,它正在印证着那些偏见。两位男主角相遇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雨从身边落,片叶不沾身,当真是惊天颜值,神仙手段。从演员外形到角色“技能”都完美贯彻了“同性暧昧,凡人止步”的理念。干净的街边小摊、亲切的街坊邻居以及进出随意无需锁门的小院,都让人有理由相信该剧的背景是在路不拾遗的大同世界。除此之外,对于有心投身于耽改剧的男演员来说,该剧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窗口。比如,你需要学会的技能有:宠溺的小表情、意味深长的微笑、嫌弃的小眼神、演戏认真不走神的职业态度(更多详情请前往弹幕了解学习)。午言绝专业睡觉,业余追剧马二
看到有人刷分,就无能狂怒
其实我一直不太理解,要从哪个方向来鉴赏耽美剧。
近几年来,它们已然像过去的甜宠剧一样,圈地自萌。从戏剧鉴赏的角度来说吧,绝大多数的耽美剧都名不副实。它们不仅做不到现实主义,连浪漫主义都做不到,倒像是情感宣泄的空想主义。
要是将耽美剧视为小圈子自嗨的产物吧,它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普世鉴赏标准。圈外人在观赏耽美剧的时候,又应当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呢?
就像在豆瓣上,一部耽美剧的9.0分,与一部历史剧的9.0分,显然不一样。但这种不一样的准则,又要到哪里去学习、代入呢?我搞不懂。
这不是健康的创作体系。更不用说,它背后的现实意义了。虽然如今有不少人在为LGBT发声,但当荧屏上播出的耽美剧都是些不涉及现实、不指涉社会的空想产物,普罗大众又如何能对性少数群体产生改观呢?
说回《恨君不似江楼月》。我还是上文的疑惑,应当以哪套体系来评价它呢?近几年,小成本民国偶像剧出了不少。及格的没几部,多数都“扑街”了。这部剧也应当划归到这个范畴。
你要是从耽美剧的角度来评价,它似乎也没那么甜,情感宣泄的空想主义都做不到。
总而言之,没有必要一味批判耽美剧,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鉴赏趣味。同样,也不要强行赋予这种鉴赏趣味一种普遍性,使它成为唯一真实的鉴赏趣味。
在耽改来之前,这剧能不能火一把?从原创剧本层面考察,《恨君不似江楼月》缺少天然的书粉围观基础。但既然安排了“暴力”警察江月楼与“良善”医生陈余之的双男主配置,自然还是想让两人产生些化学反应。
但看到女配角为了救助受伤的江月楼而不得不去找医生,而她出门就撞上了陈余之后,不禁让人觉察出太过巧合的味道。两位男主角在命运的安排下,又相遇了,又再次相遇了……剧作上缺乏内在原由的强行纠葛不断上演,让人疲乏。
都说双男主剧最擅长捧演员,但这一热一冷两个人物也没能擦出多少火花。警察署长见到医生就开心,偷偷照顾医生,这就是一般言情剧的逻辑啊。这也回归到双男主剧的核心问题,除了“暗戳戳”发糖,兄弟情还能不能有更多维度的表达了?
文朔朔水大鱼大,努力摸鱼思路
逃脱中落网
一文一武,一刚一柔,恰恰是当下耽改剧吸引粉丝眼球的重要利器。从剧名《恨君不似江楼月》不难看出情感上的相爱相杀:我以为你是柔凄凄景城湖畔江楼月,没成想倒是个黑黢黢情理难通江月楼。不免想到那部《鬓边不是海棠红》,只不过后者还有点乱世梨园风雨情,至于前者则打着民国缉*的幌子,弄着一出不伦不类的“国民偶像剧”。
我并不排斥耽美,只是其态度需要反思。当下耽改剧,出发点仍旧是粉丝经济(割韭菜)。通过小成本制作,结合原著小说的粉丝基础,捧出几个网络红人,过程根本谈不上创作。
这一系列做法架空了同性话题,将其归置为一种猎奇行为,少了对同性恋情正大光明的审视以及客观思考。观众戴着有色镜去看男男之情,认为男人间恋爱就是玩暧昧,这何尝不是一种腐女们对男性的性凝视呢?
还是建议创作者,把耽美作品放在现实背景中,通过正常的生活矛盾、情感关系加以讨论。那份悸动,那份小鹿乱撞,甚至是两个人在一起后的情感纠葛(例如男性在职场理念上存在的分歧,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情感上分道扬镳)。包括男性爱恋中不同于女性爱恋的部分(更迅速,更信息化),都需要去区别。
性少数群体最忌讳被病态化,结果耽美还不厌其烦地加强这种病态审美。剧中涉及狂躁症、抑郁症的表现,现实并非如此。别以为两个男的抱着猫在那谈天说地,彼此就治愈了。
只求耽美能落实它的现实意义,否则只能落个“愚蠢不堪”“可笑至极”的名号。
其实本人很吃疯批警察和温柔医生的设定,但是《恨君不似江楼月》不太行。首先是视觉观感。作为一部民国剧,剧中的服化道都太现代化了,让人有种正在看现代剧的时空错位感。其次是内容观感,看完前四集,剧情上的夹生感越发明显。剧中主角的关系变化、情节推动靠的都是生拉硬拽的误会。设定先行,人物内在的心理动线缺乏合理的逻辑,这让整个故事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看剧过程中,我时常发出“这是谁?这干啥呢?”的疑问。当然带着滤镜嗑CP,还是可以的。茅子俊的演技过关,深情凝视易柏辰的样子太带感了。易柏辰就差点意思,但是温文尔雅的气质很到位,很期待后期两人“心心相惜”的互动。关于耽改剧,首先《恨君不似江楼月》本身就不是耽改,它是一部打着擦边球的原创双男主剧。其次即使是耽改剧,也并不能判定有罪。你说耽改在割韭菜这不假,但是为何会有韭菜,为什么韭菜愿意被割?耽改剧的大量出现,说明观众对同性题材的需求在增加。而真正表达同性情感的作品的缺失,让耽改成为了观众的替代品。总要给耽改、耽美剧一些时间来自我探索发展。作品多,市场竞争才激烈,观众不是傻子,能突出重围的总要有一些可取之处。关于同性情感,争议不断总好过避而不谈、寂静无声。剧集之外的行业乱象,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粉丝经济惹的祸,耽改剧背了锅。流量战争即使在异性恋情感剧里也是有的。阎七嗑学家往期推荐影视独舌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