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中探索光亮,在问诊中学习
如果没有和他交流过,很难想到这位精神疾病领域的专家,在大学时竟是临床医学。陈光亮告诉记者,大学课堂上很少接触精神科的知识,对精神医学了解的很少,直到国家分配后,才正式接触这类疾病。一开始由于不了解这种病的病症,所以见到发病的患者,心里会害怕,跟病人交流起来很困难。
专业的不对口,让陈立亮不得不把更多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习从未接触过的精神病类专业知识。年,他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修,系统学习,并掌握了精神病伤残鉴定和行为能力鉴定方法。“医学发展很快,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学习就是要随时随地。”从医三十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学习中取得研究成果,从不放过任何可以进修的机会,并一直将“书是照着病人写的,但是病人不会照着书去得病”作为激励自己进步的箴言。
他说:“在治疗病人过程中,会带着问题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将知识结构补充起来”,在北京进修期间深入学习了有关儿童孤独症、情绪障碍等方面的知识,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狂躁症、抑郁症等方面,探索出了独到的方法。
病人伤他千百遍他待病人永不变
记者了解到,作为精神类疾病的医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陈立亮左手手面上有一条红色的咬痕,上面的齿印还依稀可见,问及原因时,陈立亮摸着伤口轻声说:“中午在查房,安置病人时没有注意,被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咬伤的,也无大碍。”“手和脖子经常会被抓伤,咬伤,夏天身上没有一块好的地方”陈立亮说道。精神疾病发病期不固定,而且发病时不受自己控制,病人扑倒医生也是常事。
对于经常被病人咬伤这件事,他会抱着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去看待,陈立亮说道:“其实他们不是故意要去咬伤你的,只是被病痛折磨太痛苦了,找不到发泄的地方,但他们恢复正常后也会记得咬伤了护士和医生,他们会主动道歉。”
即使会有受伤的风险,但他对病人的牵挂依然不变,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早上五点半起床,早到一个半小时,到病房中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