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旨在通过进一步弘扬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海报
没有精神障碍并不代表精神完全健康,事实上一个人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最极端的例子如自杀。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出现精神卫生问题不一定等于有精神障碍。
从一个普通大众的视角,生活中现在谈到精神健康问题,有两个转变:第一个是精神障碍本身在改变,第二个是我们对精神健康或精神障碍的看法在改变。第一个转变主要是由社会的变化引起的,而第二个则是从之前精神病的刻板印象转变为不同程度的障碍:轻症的精神障碍,比如说焦虑,抑郁,神经官能症,失眠,而以前所说的精神病特指重性的精神障碍,目前在精神科医生工作量中显著降低,医院的心理科来说,主要服务的是这些轻症的精神障碍的患者,重症的精神病还是比较少的。重症,一般特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还有些器质性引起的,比如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其他的,比较常见的中轻度的抑郁症,各种焦虑症、恐惧症、恐怖症、应激障碍、失眠症,心身疾病,都是属于轻症的精神障碍。目前,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人都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最常见的就是焦虑和抑郁。
一生可能遇到的精神问题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2)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3)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4)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5)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睡个好觉
现在人们普遍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普遍偏低。戒除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健康高质量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2.进行户外运动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使人心情振奋、精神愉悦。体育锻炼还能改进自我形象,得到团体成员的帮助,分散对日常忧虑的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