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不断有名人宣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也有不少自杀之人事后被说成是抑郁症。各个领域的媒体也大力传播抑郁症的危险性,呼吁社会大众关心和帮助抑郁症患者。但是很遗憾,根据笔者十多年来研究和帮助各种大脑异常的群体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因为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得不到关心和帮助,甚至会让人避之不及,唯恐被缠上。他们得到主要“帮助”最多也不过是劝他们去精神科医生和按时吃药。
本文探讨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希望抛砖引玉,能引起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邻居及专业人士的注意,让抑郁症患者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关心和帮助,早日恢复大脑健康,热爱生命、能够克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意外和挫折,主动保护自己的大脑不再失控。
原因一:自杀
将抑郁症和自杀相关联是人们远离抑郁症以及抑郁症污名化的最主要原因
这里引用了近年来被很多媒体采访的一个抑郁症名人撰写的介绍抑郁症治疗的感悟:
“中国有病历记录的抑郁症患者超过万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诊的患者,保守估计约万。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据一项统计,在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曾经有一个估计: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予治疗,约三分之一会自然恢复正常,大概需时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终会选择自杀。这两年,有不少抑郁症患者或其家人来咨询我,我往往会详细询问他是否有过自杀意念。在我看来,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意念,再正常不过。”
现在很多媒体在介绍名人、官员自杀时几乎都加注了他们生前患有抑郁症。结果就是当一个人说自己患上抑郁症的时候,他人首先就会想到他很可能不久就会自杀。因为自杀的抑郁症患者有吃药的,有不吃药的,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少招惹麻烦、远离是非,少说为佳。
将抑郁症和自杀相关联不仅让人远离抑郁症患者,而且也增加被诊断成抑郁症的人的恐惧。一位地方*府负责统计自杀的公务员来北京做心理咨询,被医院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之后他万念俱灰,觉得迟早会死,就把自己的财产都交给了父母。后来被一位朋友劝说来北京找到我做咨询,只做了连续2天2次6小时,回去不到一个月就完全正常。一个月后到京开会,顺便找我咨询恋爱婚姻困惑,开始追求新的生活。
(实际上中国社会及文化的自杀和贫穷、丧失、绝望高度相关,而导致人绝望的原因有很多。中国社会有“不成功则成仁”和过去高考后“一根绳子两手准备”的说法。如果抑郁症患者没有绝望感,自杀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并不需要太多的担心。这里是摘自凤凰卫视年7月9日《总编辑时间》的报道:
“中国似乎实现了一个经济奇迹,自杀率从世界最高之列降到世界最低之列,更令人惊奇的是这还是在中国大陆的心理健康服务没有大幅提升,以及*府没有为降低自杀率而开展全国性大规模宣传运动的情况下实现的,报道说,近期进行的研究显示,中国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率近年来下降到90%,中国经济的改善导致城市居民的自杀率出现下降,而城市生存条件的改善又为农村妇女解脱生活烦恼,提供一条途径,进城打工可以使她们摆脱父母的压力,不幸婚姻以及贫穷的生活。”)
所以当人出现抑郁症状时,首先要了解他们是否有绝望感,因为什么而绝望。
原因二:伤人
现在媒体不仅报道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而且还有人用抑郁症辩护减轻罪责。试想正常人面对一个贴了抑郁症标签的人会怎么想?还是远远躲开为妙。实际上有些抑郁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时宣泄过度的行为,但是最多不过拳打脚踢几下周围的亲人。
原因三:人际交流沟通差
很多人在出现抑郁症之前就属于没有知心朋友,和他人的关系也就维持在日常打招呼,公事公办,吃喝玩乐的层次。当他们出现了抑郁症之后人们最多只是惋惜,而不会主动帮助他们。因为没有深入的了解,想帮助也帮不到点子上。这些人主要有几种类型:
1、长期不高兴,没有好脸色,好没完没了地唠叨,等等,显得比较冷酷、孤独、清高、坏脾气。通常这些行为足以让他人不愉快;
2、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不是一枝独秀招人嫉妒就是对自己和下属异常苛刻,没有丝毫的包容忍耐,让人敬而远之。出现抑郁症后周围人虽然不至于幸灾乐祸,但也不会有丝毫的同情;
3、为人非常热情、喜欢牺牲自己帮助他人、总是给周围人带来快乐。这些很美好的行为如果是人快乐自然流露出来的,那是值得鼓励赞美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做这些事的根本原因是出于恐惧,为了避免恐惧而八面玲珑、讨好他人,不敢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其中一部分人会因此耗竭大脑,“突然”出现抑郁症状,甚至会自杀。周围的人只有惋惜而爱莫能助;
4、总是传递负面信息、否定他人的想法,不能正常的讨论商量问题,与周围的人互相心生埋怨;
5、思维僵化、不会妥协、缺乏变通,接受不了他人的观点意见,我行我素,很难融进环境。
很多西方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改变这些情绪和行为以及背后的观念。很多人在咨询室有认识,离开后就恢复原样。有些人甚至会因为自己没有改变而更加自责。但是从神经-行为疗法的角度,人们改变观念是建立新的神经突触的连接基础之上。这些连接需要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的参与,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即使神经突触暂时连接了,也很快会断开。也就是说会彻底遗忘。
原因四:长期营养不良
很多人从小就因为贫穷而缺乏营养,或者恐惧肥胖而故意少吃、吃减肥药。还有就是长期吃饭随意、喝水少。这些人通常会因为受到某个刺激之后“突然”开始持续几天不吃不喝、在床上躺着不动,乃至大小便失控。出现这种症状的人除了能感受到爱而主动改变之外,基本上会让周围人包括父母、伴侣、朋友等束手无策,唯有送进精神病院。一个找我做婚姻辅导的研究生讲了她的自我觉悟的经历。她在大学期间因为失恋,状态越来越差,后来躺在宿舍不吃不喝等死。宿舍阿姨打扫卫生看到她这个样子时说,你需要喝小米粥才能好。阿姨到餐厅买了小米粥回宿舍后发现粥里还有绿豆,就用筷子一颗一颗地把绿豆夹出来。她看了阿姨的行为后深受感动,就开始恢复饮食,逐渐正常了。
现实当中更多是失败的案例。有位长期营养不良的女生,虽然初中成绩优秀,考上省重点高中,但是无法应付高中的紧张学习,逐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大脑思维浑浊、行为缓慢僵硬,最后不吃不喝、在床上大小便。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出院后她和我说她知道自己在床上大小便,是故意的。可惜她为“故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此不能上学,又不甘心,在家里嚷嚷,父母忍受不了,再次把她送进精神病院。
长期营养不良,再加上几天不吃不喝的人的危险在于脱水,极度咽干,血液中缺钾、钠离子,让人极不舒服,大脑会出现萎缩,认知会出现偏差,人会因为无法忍受而自杀!急救方法之一是输生理糖盐水。当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爱,觉得未来有希望。否则任何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
原因五:情感变化
根据笔者创立的生命学理论,人的情感变化范围是“狂躁-兴奋-平静-焦虑-抑郁”。当人的情绪主要在兴奋-焦虑范围内波动时,就是所谓的正常人。情绪超越了兴奋-焦虑范围,就很可能被视为异常。不正常的情感波动范围分为偏狂躁,偏抑郁,或范围大的狂躁-抑郁,也就是所谓的双相情感障碍。大部分人抑郁症出现之前都会感受到明显的焦虑,而且中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大多会同时存在。
人们一般不喜欢和焦虑的人在一起,因为人在焦虑的状态时会让他人着急、紧张、烦躁、无奈。所以当焦虑发展成抑郁时,人已经基本没有朋友可以求助了。
中重度抑郁在转好时不仅必然要经过焦虑阶段,即可能会出现恐惧、怀疑、后悔、责怪他人的言谈举止,而且还可能出现短暂的兴奋、躁狂症状。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忍受抑郁症人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抑郁阶段人的记忆极差,所以很多人会出现“忘恩负义”的现象。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康复完全是药物作用,或者突然变好,这让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比较沮丧甚至愤怒。
原因六:拒绝帮助
很多抑郁症患者认为没有患过抑郁症的人不能理解他们,自然也很难相信他人能够真正帮助他们。这个特点决定了在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家属的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