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全部源自网络,侵删
01
Firstperiod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去一位医生朋友那里看了很多案例,也听他讲了很多,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
其中的一个案例让我记忆深刻。
这是一个来复诊的患抑郁症的小孩。当时小孩在看书,朋友走过去一边陪小孩看书,一边表扬她用功。话音刚落,孩子母亲紧接着说了句:“假用功。”朋友听了气得不行。
孩子母亲话语里嘲讽鄙夷的味道太浓了,无论怎么交代怎么叮嘱,他们还是要忍不住去说。医生们辛辛苦苦的把孩子们心里的洞一点点填补上,家长的一句话,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小孩子有什么烦心事,怎么可能会有抑郁症?”
“我不过说他了两句,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
“你就是不想上学用抑郁症当借口!”
拒绝交流,回避人群,过激行为……有关青少年过激行为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其不约而同都指向了一个大部分家长都不太敢正视的话题——抑郁症。
02
Secondperiod
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抑郁症筛查”将纳入大中学生、孕产妇和老年人的体检项目。
消息一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其中不乏有人好奇,青少年为什么也会被作为抑郁症筛查的重点群体?青少年也会有抑郁症吗?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年北大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的研究显示,全球估计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中国患者超过万,女性占六成以上,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
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自-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的1.3%。
到了年,抑郁症群体中青少年的比例已然达到了4%-8%,甚至有更加低龄化的趋势,其中最小的患者年仅8岁。
更有调查显示,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
而与之相反的,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于中学生抑郁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医院的识别率也仅为15%左右,如果放眼整个青少年群体,未被识别的就更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抑郁的误解,是对抑郁症患者最残忍的事。而父母的不理解,更是让更多的孩子不愿将心里的话说给家长听。
看了那些案例我发现,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学校、社会、或者基因遗传等等。但那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家庭问题。
每个生病的孩子背后,基本都有一个生病的家。
03
Thirdperiod
家庭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
?影响孩子的性格
作为童年时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行为养成。而家庭氛围是否融洽,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也同时会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里有一个“踢猫效应”。
当一个人对弱于自己的对象发现不满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坏情绪有金字塔顶尖一直扩散至最底层,最弱小的那个,会成为无处发泄的受害者。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就经常处在情绪的最底层。
孩子们由于接受了太多来自父母的情绪,但自己却无处发泄的时候,心理环境就会开始发生变化,性格也会随之改变。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有内化的攻击,比如自我贬低,脆弱的自我等等,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问题。
?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
家庭作为孩子们面对的第一个社群,最初的社交技巧基本都是从父母家人的言行中学习的,所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言行。
如果孩子时刻处在一个父母关系不合,争吵不断,并且经常将孩子作为出气筒的环境下。孩子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会让孩子们缺乏家庭观念、缺乏亲密感、不信任他人,从而拒绝社交。
?影响自我认知
家庭的不和谐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不被重视、没有价值的,不利于孩子发展独立的自我,长大后容易自卑,没有自信。
?过早成熟
还有一种家庭,父母无法解决两人之间的问题,孩子便成了调解员。由于过早地承担了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却无法自己排解相应的情绪。一旦超过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他们就极有可能会在抑郁和狂躁两种情绪之间持续摇摆。
04
Fourthperiod
来自父母的压力、不信任、贬低,这些在青少年抑郁症中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作为父母,面对抑郁症的低龄化,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学会鼓励孩子,一味贬低不可取
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母亲跟孩子说话总是带着讥讽的语气。这在亲子交流中是非常不可取的。打压的话语偶尔说一次可能会激励孩子,但是将其形成一种习惯,只会消磨孩子们的自信心。一直被否定,即使是一个成年人都承受不住,更别说是一个小孩。
相信孩子,承认孩子的优秀,并不是一件难事。适当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会比一直打压更有动力。
?了解抑郁症表现,早发现早就医
很多人分不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认为抑郁症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也有的父母不相信自己孩子会得抑郁症,觉得只是在骗自己。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导致了很多孩子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
了解抑郁症的具体症状,发现有抑郁倾向的时候及时就医,抑郁症是可以被治疗的。
?所有的疗愈,都离不开爱
无论是已经被确诊抑郁症的孩子,还是有倾向的孩子。他们需要的除了医生的治疗和药物的控制,更重要的,他们需要父母的爱。学着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为什么痛苦。
在孩子心里,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永远都是父母,如果我们愿意去了解他们所想,他们慢慢的也会向我们敞开心扉。
如果面对面沟通一时不好实施,写信、留言板、家庭日记等方式都是可取的。
05
Fifthperiod
最后,不要让自己的伤痛延续到孩子身上。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现在小孩的承受能力太差了。
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不是也没事吗?其实非也,现在的孩子需要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社会竞争,甚至有时候需要面对校园霸凌。
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作为孩子们的避风港,而不是吹向孩子们的那阵风。
如果无法驱散黑暗,唯有爱是一道光。
-END-
图片源于网络/文字:雅雯/编辑: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