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艺——加拿大疫情公益讲座专场
第23讲
主讲:阎威
(本文是根据年2月28日线上讲课内容,音频合成:老灰;文字整理:冯粤、Lucyyu;阎威老师校正)
加拿大疫情之下,由著名艺术家阎威和大潘老师共同发起网络公益讲座,感恩生活在加拿大这样一个善良,博爱,美好,包容的国度。希望我们在任何情形下大家都没有沮丧与绝望,大家能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守望相助,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做好防护,盼着疫情能早点结束。
各位朋友好,欢迎各位,今天我继续来聊西方美术史之逆袭之神,上次已讲过了高更,今天我们一起回忆这位被不厌其烦地谈了无数遍的梵高。他和我之前讲过的塞尚和高更並称为后印象派三巨匠,三人当中呢,尤其这位梵高,是最具有传奇色彩和神秘感的人物,包括他的割耳事件,精神病,自杀这些骇人听闻的轶事,还有他生前贫困交加,一文不名,失意落魄,他生前只卖出去一幅名为《红色葡萄园》的作品,价格四百法郎,实际上还是他弟弟提奥找朋友帮忙来鼓励梵高的。在梵高人生的最后时光,他写信给弟弟时无不伤感地说,“作为一个画家我是难成大器了,我非常肯定这一点”,但是梵高去世后却可以在美术史上声名显赫,他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他所崇拜的一众大师:米勒,杜比尼,卢梭,修拉,毕沙罗和高更等等人。众所周知他是荷兰人,他在荷兰几乎和伦勃朗一样被视为荷兰人的骄傲!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价格屡创天价,更是举世珍宝,他是人类历史上毫无争议的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不折不扣的逆袭之神!在欧洲旅行时追随梵高的足迹都是很多人的最爱,从北到南的线路--荷兰,比利时,法国从巴黎到普罗旺斯都是广受推荐的旅行路线。喜欢梵高的朋友我一般都会推荐两本书,一部叫《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IrvingStone写的,由常涛翻译的,这部《渴望生话》是Irving的成名作。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百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了无数读者。这部人物传记是欧文在26岁时的年完成的,虽说那时候的梵高虽已去世近四十年了,但是在美国知道他的人很少,已致很多出版社都不愿意出版,后来随着梵高的遗作慢慢的在欧洲被更多的展现出来,使世人真正被梵高的人生所感动,后来这部书成为热门刊物,被翻译成八十多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使亿万读者一边读一边唏嘘不已。我推荐的另一本书,就是他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书信集,叫《亲爱的提奥》,由汪洋翻译的版本。实际上就是梵高信体的自传。是对他的对生命,对艺术本质和对自己的剖析。包含梵高私人书信、珍贵手稿,及高清传世画作。我认为梵高留给人间最大的遗产一个是画,一个是书信。他的信有七百多封,其中六百五十多封是写给弟弟提奥的,我们可以从中读到甚至感受到梵高虽外表粗犷、但是内心极度地敏感而体贴。他为人木讷,又是不太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观衣着,给人的感觉比较粗糙,又不善言词,但是他勤于写信,而且文笔不错,言辞精辟又细腻。关于他的生平,画作被后世咀嚼得津津有味儿的,更是越来越详尽,关于他的影视作品很多,如前两年的《至爱梵高》拍的很独特而且细致;黑泽明的《梦》干脆直接入他的画;年柯克道格拉斯演的梵高都非常有神韵,把梵高全释的入木三分。大家都知道的是梵高英年早逝,他才活了短短三十七年,关于梵高的死亡,一个流传已久的版本是死于自杀,但是也有不同版本,比如美国两位艺术史专家史蒂文.奈菲(StevenNaifeh)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WhiteSmith)创作的《梵高传》出版,又提出了另一个版本——死于误杀。我通过看他自己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分析,还是更相信他是自杀而亡的。今天我就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历史,一起追溯这位逆袭之神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年7月27日在巴黎以北二、三十英里外的奥威尔小镇的夏彭瓦尔村,当时人们听见了一声枪响,那是在下午的时候,也没人太在意,可能没有人以为是有人开枪。在晚上,一个瘦瘦的男人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一样的迈进了一个叫拉乌的旅店,旅店店主古斯塔夫.拉乌的太太,马上认出是住在这里的房客梵高,他曾向拉乌提起过想借他的左轮手枪用一下,是因为有时他在麦田画画时总有乌鸦来干扰他画画,他只想用鸣枪来哄赶乌鸦,所以店主也没多想就借给了梵高。谁想到怎么会是这样,大惊失色的他看到梵高的上腹部中弹,马上请了医生来治疗,两个医生检查了伤口,并动手仔细探查了他的上腹部。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子弹击中了他的一根肋骨、穿过了他的胸膛,但没有打穿,而是停留在脊柱附近,也没有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子弹从一个罕见的倾斜角度射入体内的,而且子弹是从是近距离射进的。但他的伤口却很大,因为没有外科医生在场,子弹无法取出。警察来了以后,根本没有目击證人,问梵高是不是自杀,躺在床上的梵高有气无力的说:"我认为是的"。医生给他做了一些应急处理,然后就离开了。梵高则一个人待在卧室,抽著烟。第二天他的弟弟提奥心急如焚地跑来,一下子跪在床前泪如雨下…这个时候梵高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提奥握着梵高的手,一起回忆着俩人小时候在布拉班特的趣事,而且梵高还嘱咐提奥为了他的太太Joanna和刚刚出生的和他同名的小姪子要多保重,要提奥坚强的为妻儿活下去…然后梵高身体状况在数小时内迅速恶化,最终因伤口感染而在29日凌晨在他弟弟提奥的怀里,文森特梵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临终遗言说了句:“痛苦永存…”。梵高多年穷困潦倒、身心备受折磨的生活中,提奥一直是梵高最重要的家人、朋友和支持者。在梵高短暂而灿烂的十年艺术生涯里,提奥比谁都更懂梵高那融在画作中的-在当时几乎无人在意的心路历程。提奥任职的巴黎古毕尔画廊虽然是他们梵高家族的生意,但是在梵高去世前几年他们梵高家族已经把股权都卖了,所以提奥只是一位打工者,后来因为只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广印象派和梵高的画而使画廊生意一直都是在亏本,也面临着被解雇的命运。伤心欲绝的提奥于半年后也疯颠而随他哥哥离开了人世…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梵高有精神病,而且还伴随着癫痫病,这些应该都是家族里遗传的,比如他祖辈,据记载他母亲家族有癫痫病史。个性极其善良的梵高,在他短暂的37年人生里,简单的说前他的前27年是把人生看成是一个朝圣的过程,把自己看成传教士,专门为穷苦人家传去福音,当他看到那些无依无靠的人、酒*甚至和一些娼妓,他想要去寻找渴望得到光明的人们,他对世人倾诉着他心底的爱,但是他从来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他的爱情也很失败。所以他放弃了以往的生活,年,27岁的梵高才决定开始画画。梵高家族叫文森特·梵高的共有五位,分别是梵高的祖父的祖父也是一位雕刻家,他的祖父,他那一出世就夭折的哥哥和他的姪子,也就是提奥的儿子。从这重名来看东西方文化上的差距太大了,我们的传统习俗是绝对不能在同一家族起祖先相同名字的,一是乱了辈分,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格,有高有低,这样起长辈的名字会对后人不利。梵高全名叫VincentWillemVanGogh,他于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的一个叫津德尔特的村庄,当地人多为天主教徒。他出生前一年的三月三十日他的哥哥就是我刚说的也叫VincentVanGogh的哥哥一出生就夭折了,结果他成为了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俩弟弟三个妹妹,梵高的父亲TheodorusvanGogh是当地新教的神职人员。梵高的母亲安娜出生于海牙的富裕家庭,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重视家庭。梵高的名字是他当牧师的祖父文森特.梵高给起的一样的名字。老文森特梵高有六个儿子,有三位是相当成功的艺术品交易商。梵高的父亲与这三位做艺术品交易商的叔叔伯伯感情很好,也经常在一起谈论艺术,因此,梵高所成长的家族环境中,已经与宗教和艺术拥有着深厚的渊源。梵高的艺术启蒙来源于他母亲,他母亲刚刚也说了出身富户,从小受到了传统的价值观影响很深,注重重家庭观念。她嫁给梵高的父亲后对孩子们的教育一直很重视。梵高父亲薪水虽然并不高,但是当地教会给了他一套房子,并派给他一名女仆、两个厨子、一个园丁及一匹马和马车,所以梵高母亲也一直向孩子们强调他家属于当地上层社会。梵高小时候在家里接受母亲和女家庭教师的辅导,他的母亲培养了他画画的兴趣。在梵高十一岁开始直到十四五岁,他虽然上了两间不错的寄宿学校,但是他都不太满意,于是十五岁就一直辍学在家。后来梵高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写道:“我的童年艰苦朴素而毫无生趣”。这么一个大小伙子老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啊,他的伯父说你去艺术品交易公司去当学徒吧,这家叫“古皮尔”(GoupilsCie)艺术品交易公司很大,在欧洲各大主要城市都有分部,比如后来提奥就是这家公司驻巴黎的主管。他伯父带他去这家公司在海牙的分部见习,那年梵高十六岁,他一干就是四年。他二十岁时见习结束后被调到英国Stockwell斯托克维尔的南安普顿街分部工作,由于他对欧洲艺术有渊博的理解,他赢得了同事敬重,工作也很愉快。年纪轻轻的他的工资一度比他当牧师的父亲还高。这是梵高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梵高的爱情生活挺坎坷的,先是爱上了房东太太的女儿,但人家不爱他。在梵高经历了失恋之后,他突然从这个原本前途看好的行业中自我放逐了,开始充满着宗教激情,愤恨艺术的商业化。这样下去也不便在这行业继续干下去了,于是他的父亲和叔叔将其调回巴黎,但他在一年后就被公司辞退。后来梵高在23岁时又返回英格兰,去当代课老师。学校后来搬往埃尔沃斯,梵高本打算一起前往,但最终未能成行,而他转而成为了一名卫斯理宗牧师的助手,这个卫斯理宗(Wesleyans)是遵奉英国18世纪神学家约翰·卫斯理宗教思想的各教会团体之统称。这一年,就是年他的家人搬到了荷兰的埃滕去了。这时的梵高陷于宗教狂热中,还曾一度成为素食主义者。家人也让梵高开始准备入读阿姆斯特丹大学神学系,但他没考好,没进入神学院。年7月他离开叔叔家前往拉肯的一个传教士培训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培训,但最终再次落榜。年1月他接受了一份到比利时南部工业区博里纳日的小村小瓦姆(PetitWasmes)传教的工作。他几乎将自己拥有的一切物质全部给予出去,甚至将他在点心店租的屋子让给了一个流浪汉,而自己搬到贫民窟里头居住,每天睡在草垛上,让自己不仅是精神、而肉体上也与这些矿工同在。当矿区发生灾变,梵高竭尽心力分担矿工的苦境,甚至把自己的衣服,包括内衣都撕了当成绷带,每天从头到脚都布满煤灰。有次教会神职人员来这里考察一下梵高的工作,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哪个是梵高,因为他本应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神职人员制服被他穿的上面全是黑炭。这些来考察的布道委员会人员觉得梵高应当引导那些矿工认识上帝,而不是成为矿工的一分子,他们觉得梵高这种邋遢、不成人样的外表会使人不愿意信仰上帝。这样极端强烈的宗教情感与悲天悯人的性格,却使福音布道委员会的成员一致认为梵高不适合担任传教士,于是给他解雇了。他后来又去过博里纳日的屈埃姆。但双亲担心他的精神问题,甚至曾考虑将梵高送进海尔的精神病院里。迫于双亲的压力,他后来一度返回了埃滕。年8月梵高再度前往屈埃姆,和一名矿工一起待了两个月。这时27岁的梵高开始产生画画的冲动,他认为不能浪费了他在画廊行业这么多年的浸淫,以及不能辜负了大自然的美好,于是他有了画下周围的环境的念头,加上弟弟提奥的鼓励,他这人一爱上什么就是要非常的纯粹,而且义无返顾,正像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里的一句台词”不疯魔不成活“。他一陷入到艺术世界,就再也没出来过,可以接一句”不偏执勿宁死“!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他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多幅油画与多幅素描。但他毕竟是没有什么基础,所以说他的学画经历也挺曲折的。他先在年底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师从威廉·勒洛夫斯(WillemRoelofs)。虽然梵高表示他讨厌学院式艺术,但威廉还是鼓励他就读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年11月梵高注册成为学院的学生。在那里,他学习了解剖学和透视等基础绘画知识。但是只学了几个月学院派的东西他觉得特无趣,于是年4月他就回到荷兰埃滕的父母家中。他开始以邻居为模特练习画画。后来他的表姐来看他妈妈,他又经常以他表姐作模特儿这时的梵高28岁,渐渐地又爱上了大他七岁的表姐Cornelia,这位还带着个八岁的孩子的独身女人因为刚刚老公去世了,本来是看看小姨来散心的,谁想到小姨有这么一位儿子,本来都是亲戚,这位表姐也没多想。七月的一天在花园中散步时,当梵高突然地向她求婚的时刻,这位表姐吓坏了,认为梵高昏了头了,他们之间根本无可能的,非常果断拒绝。这位表姐也马上离开了埃滕。梵高仍然没有对表姐死心,这表姐拒绝再次和他见面,而Cornelia的父母则说梵高的坚持“令人恶心”。在绝望中,梵高在手上写下“我能在火上忍多久,就让我和她在一起多长时间”,并将手放在灯火上烤。最后可能他的姨父把火熄灭,将他救了下来。他姨父和他坦言:考虑到梵高连支撑自己的收入都没有,他怎么养活这孤儿寡母!他俩根本就没有一丝可能。这事最终演变成了家族丑闻,导致梵高与他的父亲大吵一架。最终梵高离开了这里前往海牙建立画室。在那里他见到了做画家的表兄安东·莫夫,这位莫夫也是一位当时在荷兰有些名气的写实主义画家,是海牙画派的领袖之一。莫夫欢迎他来访,并建议梵高开始练习炭笔和粉彩画。梵高回到埃滕,按莫夫的建议进行训练。这时梵高的父亲想要他进入教会工作,但这时的梵高痴迷于绘画,因此拒绝了父亲的提议,再度离家前往海牙。但一个月后他和海牙的安东·莫夫发生了矛盾,莫夫想要他照着石膏模型练习,而梵高坚持雇用真人模特。实际在年3月,莫夫已经对表弟梵高很失望了,也不再给梵高写回信了。那时他发现他这位表弟有点不可救药,俩月前,梵高和一个整日酗酒,还带着五岁女儿的妓女西恩(Sien,本名ClasinaMariaHoornik,–)发生了关系。当时的西恩已经怀孕,7月2日西恩诞下一个男婴,起名威廉(Willem)。威廉后来曾以为梵高是他的生父,但这并非事实。后来证实那孩子不是梵高的,跟梵高没关系。梵高的父亲后来也发现了两人的关系,强令梵高离开西恩,梵高一开始拒绝听从命令,还考虑过和西恩一起搬到城外去住,但在年年末,梵高终于屈服。西恩后来可能因贫困而再度沦为妓女,年在斯海尔德河投水自尽。年,梵高又搬家到荷兰的纽奥南(也有翻译成尼嫩)。在纽奥南时,梵高完全埋首于绘画中。他的创作速度很快,主题多是织布者和村舍。年秋季,邻居的女儿、比文森特年长十岁的玛戈特·贝格曼,在梵高献身于绘画时一直陪伴着他,因为梵高的善良与执着爱上了梵高,但是梵高並没有像对以前房东女儿和对他表姐的那种强烈的爱意,也没有拒绝,于是他们决议结婚,但遭到双方家人反对,尤其是玛戈特的家人觉得嫁给梵高是太荒唐的事,拒不接受。玛戈特性格很刚烈,服了灭鼠药自杀,医院,人虽然救活了,但是这段感情也越来越淡了。年3月底,梵高的父亲死于心脏病,梵高悲痛欲绝,打击很大,回家奔丧时和家人又大吵一架,因为他妹妹说他父亲的去世都怪梵高,说他干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都是让父亲不省心,才得的病。无奈之下梵高又回到了纽奥南,心情坏到了极点。梵高实际上一直都非渴望女人的爱,只是他这几段情感经历都太艰难不顺,爱情受挫和父亲去世对他的情绪起伏影响都挺大的,后来他得的精神疾病多少跟这些因素有关。梵高开始接触社会下层,在矿区时他就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喜欢梵高的朋友一定记住梵高他的作品先后受到我讲现实主义时的农民画家米勒的影响,后来到法国时又受到新印象派乔治.修拉和保罗.希涅克的点彩画法的影响,还有就是来自东方的艺术影响,尤其是在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但在年时的梵高还只是喜欢米勒,他也想当一名农民画家。《吃土豆的人》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这幅《吃土豆的人》是他在年创作的油画作品。81.5厘米x.5厘米,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这幅是他接触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可以看到画的虽然感情真挚但是技巧不够成熟,人物显得很笨拙,很朴实。因为离模特太近,导致透视比例产生了偏差,但是,梵高在这幅画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而不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冷静旁观”。这幅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虽显得粗野,但是整体感强。当时这里的大多数农民都和这家人一样,虽然贫困艰苦,却是那样的安详和平静,令观者对人生、对命运产生无限的感慨。在纽奥南时梵高和一家叫德格鲁特的农民成了朋友,所以他的这幅画画了这家人从地里,挖土豆,煮土豆,吃土豆的一系列素描。他在这幅画里,描绘着这家昏暗灯光的房间里吃土豆的情景。。他曾作了许多这家人的农妇的肖像,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这幅画尝试着描绘农民在家里所得到的片刻休息,他们的卑微,他们的自然,是梵高努力描绘“真正在画农民”的关键。这作品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们的“力量”。画中右手边的德格鲁特的老妇人,生活的重压剥夺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机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与餐桌上的任何一个人交接;画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对面的母亲,脸上表情很复杂。昏暗的灯光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梵高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高自己称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的诞生”。他说的确实不错,这时他的艺术思想已渐渐地明确起来了。他曾经说:”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当时其他的同行指责他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梵高说:“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像,而是画出生动的表情。简单地说,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梵高这个时期虽然深受荷兰画的影响,但是以前的荷兰画派只要是描绘农民,大都去描绘星期日身著盛装的农民,梵高更想力求表现农民艰辛的现实生活。为了追求这种意境,在这幅画中,梵高选用了灰暗浓厚的色调,以此体现家境的寒苦。他又以苍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桌上悬掛的油灯构成画面的焦点,昏*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背景敷色稀薄浅淡,反衬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以此看出,梵高力求表现在光的映射下,几种色调变化的效果。当时有同行笑话他这幅画根本不像是一幅油画,更像是幅漫画。梵高写信回复说:“你根本没有权利以这种方式来批判我的作品,我一直都在尝试自己还做不到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才能不断学习如何实现我想要的。”其实学术界一直认为,这幅画是梵高在纽奥南时期的最佳杰作,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时最好的作品。年初,提奥说巴黎有人对梵高的画有点兴趣,问他的哥哥是否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以供参展,梵高就用刚才的这幅《吃土豆的人》和几幅农民肖像参展,结果根本没有买家。到了八月,梵高在油画商卢尔斯在海牙的展览橱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也一幅都没有卖出去,梵高觉得这是因为他的弟弟没有努力推销,而提奥则说梵高的这些作品色彩都太过灰暗,不符合当下流行的亮色的印象派画风。这年的九月,梵高遭人指控说他让德格鲁特家里的女儿怀了身孕,就是那幅《吃土豆的人》里背对观众的那位女模特儿。天主教村神父于是禁止村民为梵高做模特儿。这时的梵高很是气恼,明明不是他,实际上是村里教会的执事干的,嫁祸给梵高,因为梵高确实也和这女孩来往比较频繁。可是他也懒得理会这种误会。他慢慢的想离开这儿了,搬家时他匆匆数了数,光是在纽奥南的两年间,他创作了超过幅油画。于是在年11月,梵高搬家了,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穷困潦倒的梵高只能靠着弟弟寄来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每天固定只吃面包、喝咖啡、抽烟,但也常常酗酒。年2月他给弟弟的信中说自去年五月以来他只吃过六顿热饭。这时候的他又患上了梅*,年2月至3月间频繁入院以治疗梅*。绘画上,他开始研究色彩学和鲁本斯的作品,因为鲁本斯当年就是在安特卫普创立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室。梵高同时还买下了一些浮世绘作品,就像我刚刚说的日本的绘画也给予了他很多的创作灵感。这时候的他,参加了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年1月入学,学习油画和素描。但不久之后因为不正规的绘画方法而和教他油画的老师、同时也是校长的查尔斯沃尔莱特CharlesVerlat发生了矛盾,同样,他和素描老师尤金,赛伯特EugèneSiberdt关系也很差。当Siberdt要求他照着米罗的维纳斯画一幅素描时,梵高画下的却是断臂的弗莱芒布拉班特的农村妇女。他的老师认为梵高是有意和他作对,因此大力地用蜡笔给他修改,以至于扯破了画纸。梵高怒而吼道:“你肯定不知道一个年轻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混蛋!她有的是一个用来生孩子的屁股和盆骨”。这可能就是梵高最后一次在该美术学院上课,他就这样结束了才两个月的学院式学习。这时提奥说,你应该到巴黎来看看。于是梵高于年3月来到了巴黎,这个法国之旅,即是开始也是结束,就是他的艺术篇章于法国掀开了新的一页,当然几年后也是他生命的终点站!他刚来巴黎时前两三个月在费尔南德·柯罗蒙的画室就学。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些巴黎的画家,有上次介绍的那位让高更刮目相看的年轻画家埃米尔·伯纳德,还有约翰·彼得·罗素、路易·安克坦和我讲德加时曾提到过的身残志坚的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和大名鼎鼎的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他们常去逛唐吉老爹的画店,这小店是当时唯一有售塞尚作品的地方。梵高也和塞尚在这个小画店见过一面,可这俩都是不太爱说话的人,梵高木讷而塞尚更是少言寡语,所以历史上没有什么更多的关于两位大师相遇的介绍。这段期间与弟弟提奥同住在提奥位于蒙马特的公寓中。他的作品以巴黎街景、熟人比如记忆中的西恩和各种静物为主题。年在唐吉老爹的店里举办了两场点彩画派和新印象派画展,这是这两派作品最早的公共展出。梵高虽然对艺术界的动向不是很敏感,他却也曾说:“在荷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印象派;现在我才见到,而且仔细看了一番。虽然我没有加入他们的圈子,却十分欣赏他们的一些作品。”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这段巴黎之行,尤其是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莫奈那变幻的色、跳动的光,使他感到充满战栗的生命感,他看到了毕沙罗多变又欢腾的笔触,他也深深被他们的技法所震撼。他后来到巴黎街头,近郊进行了很多写生,梵高已然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后来他去法国南方普罗旺斯阿尔勒的那段时间里见到那灿烂的阳光,丰富的色调,都给了梵高许多灵感。他的作品开始比所有印象派画家彩度都高,而且他又学到了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的点彩技巧,在逗留巴黎期间,梵高还搜集了他搜集了上百件日本浮世绘风格的雕版作品。早在安特卫普时,他就对这类艺术深表兴趣,用浮世绘画作装饰了自己的画室,由于浮世给版画鲜明的大色块对比的装饰性色彩,使他一见倾心。并且在自己的很多作品里运用了这种风格,这时终极版的梵高的风格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尽管这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刚刚发上来的这幅画的就是他们众多画家的好朋友《唐吉老爹》,这幅年画的。梵高一共画了三幅唐基老爹。分别收藏在法国罗丹美术馆,丹麦哥本哈根新嘉士伯美术馆,这幅是罗丹美术馆收藏的《唐基老爹》肖像,尺寸是92x75厘米。是梵高在巴黎时期的人像代表作。人物置于中央,构图几乎对称。后面浮世绘图画形成复杂的背景,与前景人物相对照,同时由于画面倾向平面化而产生前缩性的空间感。在背景上几幅浮世绘的临摹画中,日本的浮世绘有史称浮世绘三杰的歌川广重与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右上就是歌川广重的《名胜江户百景》,右下为溪斋英泉的《花魁图》,中央为葛饰北斋的《红富士》,左上是歌川广重的《飞鸟山暮雪》,左中是歌川丰国的《歌舞剧演员图》。梵高为了表达他对唐吉老爹的敬意他特别用画圣像似的构图。唐吉老爹(PèreTanguy)原名朱利安·唐吉,他热爱现代艺术,为人豪爽大方,经常接济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因此他也被画家们亲切地称为“老爹”(Père)。所以他根本没有把画中模特当成精明的商人来画,却他描绘的是一位被东方文化氛围包围着的慈祥而仁厚的老先生。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华丽感、对比鲜明的用色,是梵高接触到了印象派画家们以后在画面用色时非常大的一个转变,而且延续到之后的阿尔勒时期。比如他画中人物偏冷偏深的眼睛和暖色的嘴唇,包括那静脉浮起的手和花白胡须,甚至深蓝上衣和熟褐裤子的对比都很明显。背景中,粉红色的花、淡蓝色的天空与暗绿色的风景之间,取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下面左右两边明朗的条纹图案与多幅日本的浮世绘的平面图形都很好的衬托出了前方的人物形象。在这个小店里里,梵高与保罗·希涅克结识,希涅克也是乔治.修拉的好朋友,这段时间里,梵高的画里吸收了点彩画派的一些绘画技巧。年末梵高和伯纳德、安克坦等人在蒙马特克里希大道(avenuedeClichy)43号的饭店“Grand-BouillonRestaurantduChalet”里组织了一场画展。这时场景回到了我上次讲高更时曾提到的提奥和梵高与刚到巴黎的高更结识,毕沙罗、希涅克和修拉曾来逛过他们举办的画展。此时的梵高对于巴黎有些厌倦了,他又简单数了数他来巴黎后他又画了多幅有作品。梵高在年2月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或译亚尔、阿尔)旅居,有可能是打算将这里当成艺术殖民地。就是说他想集合一批画家一起创作,一起生活,卖了画大家一起分享…丹麦画家克里斯蒂安·穆里耶-彼得森(ChristianMourier-Petersen)曾和他来往了两个月。刚到阿尔勒时,梵高画了很多这法国南方的春天景色,得知曾教过他画画的表哥安冬莫夫去世后,十分悲痛,画了一幅《桃树》来纪念这位他曾经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此画又名《盛开的桃花》。这幅画尺寸是81X60厘米,现存于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作品传达出梵高理想中的日本风景,所以里面既有他从新印象派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那里的色彩分割式的碎小笔触,又有着他临摹了大量日本浮世绘版画后对于色彩的理解与转变,同时呈现春天的喜悦和乐观的情绪。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我刚把画带回来,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安东·莫夫的通知。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咙,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莫夫,文森特与提奥。如果你同意,我们就以这个名义把它赠给莫夫夫人。我不知道他们将会对这幅画说些什么,但这无关紧要。我以为一切纪念莫夫的东西,一定要既亲切又愉快,而不可以带着丝毫悲哀的调子。不要以为死者是死了;只要有人活着,死者就会活。""我就是这样认识问题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加使我伤心的了。他的逝世对我是一个可怕的打击。"普罗旺斯给了梵高更多的灵感,从春到夏,梵高被他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着眼泪,大声呼喊着在田野里狂奔,向着太阳奔跑,他是在用生命追逐着太阳灿烂的颜色。当地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没人可以预感到,这个他们眼里的疯子,就是后来为他们这地区的旅游业贡献非常大!是位在人类历史上伟大艺术家!就是在这个时期,就是在这片美丽的田野,年8月他那些让人感动的系列油画作品《向日葵》诞生了!上面这幅是梵高画的众多向日葵里最突出的一幅,尺寸是1米乘76厘米,现存于日本东京安田.葛西美术馆。(关于这个美术馆因我本人未去过,其他的梵高《向日葵》系列也可以在德国慕尼黑新皮纳克提美术馆,英国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等地观看原作)。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梵高,尤其是他画的向日葵系列呢?因为人们从他的画里看到他赋予植物强烈的律动感和生命力。他在写给提奥的信里说:在*色背景前面的一幅15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我们看这幅画,基调跟他画的所有向日葵的主调一样,都是*色和橙色,而用绿色和深蓝色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基本不是在花瓶上面,就是在一朵花的中心。而且他画的籽粒上的那种浓重色非常的醒目,把花瓣的饱满,还有纹理,都表现得很婀娜。可以感受到这幅画像火焰一样,满怀炙热的激情,仿佛是将调色盘上鲜艳的油彩大力挥洒出去,不仅仅燃烧画布,更加燃烧观者的内心。无论你之前有多平静或冷静,看到这幅画很少有不为它的热流而引起共鸣的。人们在观看这幅画时,没有不被它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震撼到的,心灵没有不为之震颤的。观者都能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情感世界中。他那种旋转不停的笔触,非常坚实、粗重而且有力,非常直接。色彩单纯,强烈的对比,颜色厚重的色块儿结合的天衣无缝,更创造出一种新的对比色系,对之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着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把向日葵炫丽的光泽和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使用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退了原有的光泽,我要把它们保留下来”。梵高,如我之前所说,非常渴望有一个印象派的小团队。他跟提奥提了好多次,说想邀请一些画家过来。提奥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说那你得看别人愿不愿意过来,你就去问问伯纳德。结果提奥从中帮助搭线,伯纳德和高更都愿意过来。伯纳德过来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走了。在提奥提供的每月法郎的经济资助的鼓动下,高更是决定在梵高那儿常驻的。梵高知道他的偶像高更决定要过来,可以说是翘首企盼,并为此特地租下了阿尔勒圣马丁广场二号的一处房子。因为他喜欢*色,就把房子的外墙全刷上*颜色,被后世俗称为“*房子”。而且他还买了两张新床。高更在10月23日到了。在艺术创作上,高更和梵高互为重要的伙伴,和交流对象。一开始他俩彼此相互赏识,高更的出现也给梵高一直压抑的生活带来了一点点欢悦的气息。他们经常一起去阿里斯康远足,还去藏有库尔贝和德拉克罗瓦作品的法布尔博物馆参观。当然哥俩也少不了一起去嫖妓。后来他们之间逐渐出现了不和谐,而且关系越来越恶化。如同我在上次高更的讲座中提到,梵高是非常景仰高更的,并希望高更能平等地对待他。但高更比较自大,所以他们多次吵架。除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最主要的是两个人在艺术认知上存在巨大差异。高更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抽象的,不能只画眼睛看到的东西,而应该以想象力为主,主观地控制画面。梵高则认为画什么都应该用心去画,用热情去画,无论你画眼前的物体或景观,又或者是人,要画到本质与灵*,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俩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那时梵高心直口快,经常给高更讲一些大道理,说你这么冷静地画画是不对的。而高更就说,你既然这么喜欢讲大道理,还不如继续当传教士,干嘛来画画?这样做艺术家,你不会有出息的。那梵高会反击说你的画面毫无感情,你这么画还不如继续接着去卖股票。像这样的对话几乎天天在*房子里上演。两人生活习惯也不同。高更喜欢整洁,而且喜欢自己做饭吃,当然他也会给梵高做。而梵高属于那种典型的艺术家,比较散漫,经常把屋里弄得凌乱不堪,最最重要的是提奥可能还没支付答应要给高更的每月法郎。这使得高更对他们兄弟二人非常不满。所以这最终导致了梵高在12月23日的那次割耳事件。这个我就不细讲了,只说明一下,割下的耳朵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当时他自己包扎一下伤口,就把割下来的耳朵送给当地的一个妓女,结果那个妓女当时就吓昏了。医院以后,实习医生叫费利克斯·雷伊(FélixRey)帮着梵高重新处理了一下伤口,但是没有把耳朵缝回去。因为精神问题,梵高本人也记不得事情经过。提奥24日晚上搭火车赶到阿尔勒,见到梵高以后就忍不住哭了,问梵高为什么这么做。梵高一直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提奥为了安慰梵高,说要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梵高说自己最爱听好消息,问是什么好消息。提奥说他认识了一个漂亮的荷兰姑娘叫乔安娜(JohannaBonger),并已向她求婚且得到了允诺。梵高想挤出让弟弟高兴的笑容,不停地跟提奥说太好了,说都30了也该成家了,真为他高兴。又说真的不好意思,让他大老远跑来,叫他快点回去,说自己已经没事了。他向提奥保证再也不干这种傻事了。后来提奥就回到巴黎去了。上面这幅是梵高非常有名的自画像,是他在年2月作的《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这幅画尺寸是51乘45厘米,被私人收藏。可以说这是一幅为后人展现了当时梵高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一幅自画像,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消瘦的脸庞,头缠着纱布,深陷的眼睛,虽然很悲怆,但是依然很倔强。尽管从画面上看,梵高的伤很严重,可是这幅自画像却没有表现画家受苦难的迹象,笔触还是那样的热烈而直接。很多画家都画过自画像。而梵高的这幅自画像在描绘自残以后的自己时,依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这表现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意外却又最可爱的地方。一个多月以后,梵高逐渐恢复,回到了*房子。並在接医院精神科继续治疗精神问题。三月时,阿尔勒的市民,尤其是住在梵高附近的邻居,因为不想和割耳的神经病人住在一块,尤其是当地一群淘气的小男孩儿经常故意激怒梵高,叫他把另外一只耳朵也割了,问他为什么不割下另一只耳朵。因为被激怒梵高显示出对孩子们非常的不友好,导致跟当地的邻里关系非常的紧张。大概有30个居民联名写信给市长,结果警察强行将梵高从*房子中搬出,医院接受治疗。他住院期间保罗.西涅克来看望过他两次。后世的学者对梵高的精神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年,首次有人提出梵高得的是躁郁症,这种说法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也有人推测说应该是叫颞叶癫痫病,病因是遗传,也可能是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失眠和酗酒。4月时,他搬到费利克斯.雷伊医生家里。又过了两个月,因为费利克斯.雷伊医生的推荐,梵高自愿住到圣雷米的精神病院。为了感谢费利克斯.雷伊医生,梵高为他画像,但医生并不喜欢,后来将画转给了别人。梵高在一个牧师的陪同下,于年的5月住进了阿尔勒30公里以外的圣雷米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和周边的景色就成为了梵高这段时间的作品,比如下面这幅《星夜》。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标签,尺寸是73.7乘92.1厘米,收藏在MOMA(MuseumofModernArt),即纽约的现代艺术馆。天空中漩涡状的星云,被普遍认为是参照了日本的浮世绘,尤其是那幅非常著名的版画作品:《神奈川冲浪里》,我等一下会给大家发上来。在《神奈川冲浪里》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浪的形状以及整体构图都给梵高在创造这幅杰作提供了灵感。这就是那幅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的作品,创作这幅作品时,他已是71岁高龄。葛饰北斋的孙子嗜*成性,花光了他全部的积蓄。葛饰北斋明白,如果自己不重新画,不去卖画,他将非常凄惨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于是就创作了这幅。这是他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也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在年左右,日本版画大量地流入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原本快要走进历史角落的《神奈川冲浪里》凭借独特的构图和张力十足的表现力,可以说在欧洲一炮而红。梵高非常欣赏浮世绘的作品的风格,尤其是这幅《神奈川冲浪里》。《星夜》画中的景象,是他在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窗外夜空的景象。在精神状态各方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梵高得到了医生的许可,可以画画,这幅画是他透过窗子看到景象的写生。这幅画就是因为他借鉴了浮世绘的《神奈川冲浪里》,所以构图非常特别。别人如果这么画,肯定会破坏画面的平衡感,就是那种Losebalance,但是梵高没有。他用大胆的笔触,把天空的纹理处理成好像漩涡状的星系,并伴随众多的星星点点,而月亮则是以昏*的月蚀的形象出现。天空的色层使这幅画不仅充满了律动感,而且充满了神秘感。蓝色是主旋律,但是画面中有很多种不同的蓝色,有普兰,有钴蓝,有天蓝,有群青,有靛蓝…给人的感觉是忧郁、伤感和不安。画中的柏树像几条缠绕在一起的巨蟒、也像火蛇一样直上云端,更加加深了这种不安的情绪。而画面底部的村落却是异常的安详宁静。画面的上部用粗犷的弯曲漩涡状的线条,和画面下方描绘小镇短而平直的线条,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在高度夸张变形的对比中,体现了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当我们了解梵高之后,就会明白他这幅画的内涵实际上是在痛苦中寻找光明。我们仔细看这幅画,就会发现星空上的星星越来越亮。如果长时间地站在这幅画面前,你会感觉到梵高用生命中的所有能量去燃烧,用他自己微弱的光亮力图照亮一方夜空,留下绚烂的背影並力求留住人们的惊叹和回味。梵高可能把他自己也想象成这幅作品中众多流星中的一颗,他可能也预感到自己会像流星一样-生命期限不会太久。但是他的意愿是竭力地留下自己划过天际时那一抹灿烂的星光。尽管他知道可能光亮并不耀眼,但他仍然非常拼命地去捕捉。而他不知道的是,在短暂的艺术生命里,他早已比流星更夺目。他哪是流星啊?他简直就像是一把火炬!而这火炬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熄灭、黯淡,而是照亮着,激励着,影响着后来者在这条漆黑的道路上继续追寻。在年的2月到4月间,梵高的病情继续恶化,经常犯癫痫病,非常痛苦。有时候突然间就头疼欲裂,根本无法书写或进行创作。后来他在写给提奥的书信中说,他那段时期只依照对着北方的回忆画了几幅很小的作品。也就是说那段时间,他对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和米勒的作品进行一些临摹。在年5月,为了和心爱的弟弟提奥更近一点,梵高搬到巴黎北部的,离巴黎差不多两二,三十英里的奥维尔。这个地方有条河,叫瓦兹河。他之所以搬到这里,也是因为接受保罗.加歇(PaulGachet)医生的邀请。这位在奥维尔的保罗.加歇医生是画家毕沙罗和塞尚的朋友,受毕沙罗的力邀给梵高治病。加歇医生本人也是一位业余画家,而且他很喜欢画。他和除毕沙罗,塞尚之外的许多印象派画家,包括一些不太知名的画家都有交情。他自己也收藏画,尤其是格外喜欢印象派的作品。毕沙罗跟提奥说,他认为由这样一个精神科医生给同是画家的梵高治病,是最合适的。他认为加歇医生是梵高理想的医生和精神伙伴。刚见到梵高,加歇医生就鼓励梵高说他的病一点都不严重,说他需要多画画去忘掉疼痛。在梵高去世之前的两个多月里,几乎每个星期日和星期一,加歇医生都把梵高请到家里来吃饭,画画。但是加歇医生没有请梵高住在家里,而是把他安顿在离自己家不远的一个小客店里。梵高当时在加歇医生家里画了很多画,而加歇医生也很喜欢看梵高画画,看得手舞足蹈的,还喋喋不休地发表评论,像个孩子一样赞不绝口。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写到,他认为加歇医生的很多艺术见解和他是不谋而合的。为了加深和医生的友谊,他在年6月他画了两幅加歇医生的肖像。上面这幅画中有一株植物-毛地*,是用于提取强心剂,治疗心脏病的象征着加歇的身份是医生。这幅画的尺寸是67x56厘米。在完成画作整整年以后的年的5月,这幅画以万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刚才我提到,梵高一共画了两幅加歇医生的肖像,这幅是私人收藏,还有一幅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奥赛美术馆。梵高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说,加歇医生“在几年前不幸丧妻。但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医生。他的职业和信仰激励着他。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我正在为他画像…"他头戴一顶白帽,色彩极淡、极亮,手呈肉色,身穿蓝色大衣,背景呈钴蓝色,他的身体倚靠着一张红桌子。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星夜》类似的影子,蓝色的线条和*色的弯曲漩涡。梵高以蓝色为主调,但是各种蓝又互不相同,色调分明,中间背景的色彩非常坚实。可是从他的笔触中,我们总能看到一种令人不安,甚至近乎于抑郁的动感。这幅作品中,人物的姿态虽然安详,却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常忧郁的情绪。构图也是不拘一格,画中瘦瘦的加歇医生用肘支撑着桌子保持身体的平衡,沿着对角线成倾斜的姿势,从画布的左上角一直贯穿到画面的下方。我们从构图,旋转的笔触,还有人物四周的空间,就能感受到当时梵高的精神状态绝对是非常的不稳定,从画面上看是一目了然的。左下方红色的桌子在深蓝色为主的画面里面显得特别突兀,和画中蓝色调子相呼应的是加歇医生忧郁的,深思的表情。虽然这不是一幅非常写实的肖像画,但是这种不经意的表现方法,这种表现主义的画法,却使这幅肖像画成为肖像画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在人生最后的几十天里,梵高画了大约70幅左右描绘自己家乡北方的油画。那时他对所处城市奥维尔的麦田非常感兴趣。梵高认为这些混乱天空下的麦田,代表着悲哀与极度的孤独感,非常地契合他当时的心情。这幅《麦田群鸦》是梵高临死前的几幅作品之一,尺寸是50x厘米,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画的是瓦兹河上的奥维尔镇周围乡下麦田的情景,这幅作品也可以说是被后人解读最多的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梵高仍然把他喜爱的金*色作为主色调。金*色代表着勃勃生机,是他内心生存下去的强烈的欲望。但是,上空沉甸甸的乌云密布的蓝色,把这块金*色压得快透不过气来,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给人一种不安和阴郁的感觉。尤其是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激动的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的情绪。这幅画非常真实地预示了他极度的孤独感和已经对现实社会绝望透顶的心理。梵高用深蓝色和黑色表现天空,与远处飞来的乌鸦相互相配合着,给人不祥的征兆。他运用了大量短线条。这些短线条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梵高躁乱激烈的内心,表现出他挣扎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当时一直纠结于是生还是死的矛盾中。梵高在画这幅画时,可能已经有了告别世界的念头。他想到提奥为了支持他,在快被解雇的情况下,仍然在经济上,精神上和生活上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为了治疗他时常发作的癫痫病和狂躁症,提奥可以说是身心俱疲。然而他也知道提奥还要养家,孩子才那么小。这时,梵高就想和他生命当中的亲朋一一告别,尤其他想起为他自杀的玛格特,他认为自己有愧于她。可除了给提奥写信,对于其他人他也不知道怎样去表达,他只会通过画画表达,但那时他又不知道画什么。终于在27日,他在麦田拿着左轮手枪朝自己开了一枪。本想着射中心脏,可射偏了。几个小时后,他又逐渐清醒,自己踉踉跄跄地回到旅馆。于是就发生了我开头讲述的那幕场景。在7月30日,梵高的遗体葬于瓦斯河畔奥维尔的公墓。参加葬礼的人呢,除了提奥,还有提奥的岳父安德列·邦格,还有就是高更的学生查尔斯·拉瓦尔,埃米尔·伯纳德和加歇医生等。由加歇医生讲了几句话。当时最伤心的人就是提奥,一直由岳父在旁搀扶着。这时提奥的身体也不太好,之后更是每况愈下,终于在半年后的年的1月25日,也去世了。提奥先是葬于乌特勒支,在年,由其遗孀乔安娜按照他生前的意愿,将他的遗体和梵高葬在一起,都在奥维尔的公墓。众所周知,对梵高作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主要有两位,一位是上次讲的高更以外,还有就是他的弟弟提奥。他的弟妹-提奥的太太乔安娜.梵高对于梵高也很重要,虽然乔安娜在梵高生前没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