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柴胡汤的应用探讨
TUhjnbcbe - 2021/6/18 16:16:00
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 http://m.39.net/pf/a_5777821.html

小柴胡汤的应用探讨

主讲杨兆林

第一部分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仲景先生《伤寒论》中的少阳症方剂。此方剂的功能是专主和解少阳经,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从而达到人体外邪的驱除,内部各个组织机能的正常。

柴胡半斤,*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可分为柴胡、*芩为苦寒清热一组;

生姜、半夏辛温开散为一组;

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滋补为一组。

要想了解《伤寒论》处方,就必须要了解《神农本草经》对这些药物的作用记载。

柴胡、*芩为苦降之味,是本方主药,为一组;

柴胡微苦微寒,气质轻清,能疏能散,以解少阳之郁滞,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解。凡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者,大抵以此药为主。《神农本草》曰:“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说明柴胡在本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芩苦寒,味苦较重,能清少阳邪热,而除胸腹烦满。《神农本草》曰:“味苦平,主诸热,*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清火除热,使半表半里之热从肺与大肠而彻。

故柴胡、*芩合用,一则以疏解半表之郁滞,一则清泄半里之邪热,邪热郁滞得解,则枢机自能运转,胆腑亦必清和。

生姜、半夏辛温开散之品为一组。

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脾胃;其功能是温中止呕。

半夏,性温味辛,入脾胃;《本草》曰:“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此二味,调理脾胃,降逆止呕,是呕家第一圣药,并有辛行开散之作用。此外,姜夏二品,既能佐柴胡、*芩逐邪之力,又能行甘、枣之泥滞,故降逆止呕之中,又见泄满行滞之功。

人参、甘草,大枣甘补之品为另一组。

人参《本草》:“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益气补脾,扶正祛邪,使邪从外而解。

甘草《本草》曰:“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

仲景于解表之中一般不用人参,而今取之者有三意:一意,以保元气。因病入少阳,阳气有衰,故以甘补药物,益中气,和营卫,助正抗邪,使正胜邪却,在内既不留邪,而外邪又不能复入;二意,以防邪入内。因少阳为“阴阳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肝之病,当之传脾”之旨,应以“防”字为先。三意,抑制柴胡、*芩之苦寒,以防伤害脾胃之气。故用参枣甘,益气和中,为扶正祛邪之用,使中土健旺,则木邪不能害之。

总之,药味虽七,但配合默契,既有柴、芩苦寒清降,又有姜、夏辛温开散,更配参、枣、草之甘温补中益气,七药相辅相成,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故为少阳主方。同时运行气血,三焦通畅,生机旺盛,上下相和,脏腑协调,真和解之良剂。故小柴胡汤才有被后世称为“合剂之祖”的美誉

煎法: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本方煎法,“去渣再煎”,因为小柴胡汤中七味药,有取其气的,有取其味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辛的,要是按一般的煎法,药的作用有先有后,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补有泄,达不到和解的作用,所以去渣再煎,使不至于偏于寒,偏于热,取药性醇和之意,以达到和解之目的。

原方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前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第二部分小柴胡汤证

一少阳的生理

少阳包括手足少阳经,以及所属之胆与三焦二腑。

胆主疏泄,藏精汁而内寄相火,调情志,主决断。“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精神心理活动与胆之决断功能有关,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常从胆论治而获效。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水火气机运行的道路。气机调达,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升降自如,人体自安。着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二少阳的病理

由于少阳为枢的特殊位置,少阳发病,往往兼有太阳或阳明,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门柱坏了,还怎么开阖?

三焦者:主决渎,通调水道,而水和脾胃有关,因此少阳病又容易影响到太阴。因此,少阳以兼夹太阳、阳明、太阴的特点。

胆奇恒之府,内藏精汁,喜疏泄,主决断,寄相火,调情志。如果胆郁住了,就容易化火,加上跟三焦有关,就容易夹痰、夹湿、夹水。因此少阳发病,一般经、腑病同时发作。

三少阳病的成因

根据少阳病理,少阳病的成因无非是两种:

一是由于外感导致的;

一种是内部某脏腑的虚弱或者某经络的阻塞而导致的。

①外感而导致的的少阳病

如《伤寒论》:“本来是太阳病不解,而邪转入少阳的,见到胁下硬、满闷、干呕不能食、寒热交作。”又:“伤寒四五天,身热,怕风,颈项强硬,胁下胀满,手足温暖,而口渴的”,这不仅说明少阳病是由于太阳病不解而导致的,还说明了阳明病而传经也可以导致少阳病的产生。

②某脏腑的虚弱或者某经络的阻塞而导致了少阳病

如《伤寒论》曰:“气血不足,腠理不固,因而外邪得入,邪气与正气相搏,留结于胁下,正邪相争,因而出现往来寒热,其发作有定时,神情沉默,不欲饮食?”。这里的“气血不足,腠理不固”就指明了素日气血虚弱,肌腠疏松,卫阳不固,邪气可不经太阳,而直犯少阳,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少阳所主的部位,邪结于此,故发为少阳病。从而说明体质虚弱是少阳经发病的一个重要内因。

总之,少阳病的成因:一为外感之经病逐渐传入,或太阳传入,或阳明传入,或三阳俱病;二为气血不足而直接受邪,即“气血不足,腠理不固”而直接受到外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少阳经病。

四少阳病性质——半表半里证

少阳病的性质属于半表半里之证,这是因为少阳经恰处于阳经之末,阴经之始,故而可以向外,又可以向里。

邪在少阳,则已离太阳之表,未入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

少阳经脉行于身体的侧面,居太阳阳明的夹缝,故称半表半里。

实际上,这个半表半里不仅仅是太阳与阳明,还可以指三阴三阳。所以少阳为枢,是很重要的环节。

五少阳经病的基本症状

按照《伤寒论》所说,少阳病的基本症状如下:寒热往来、胸胁苦闷、默默不语、不欲饮食、频频作呕、口苦、咽干、目眩、心烦。

寒热往来;这标志着太阳病已罢,病邪入少阳。少阳受邪,病居半表半里之间,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由于正邪相争,各有进退,故寒来则热往,热来则寒往,寒热交错而作,谓之往来寒热。

这种发热不同于太阳病的翕翕发热;

也有别于阳明病的蒸蒸发热;

更与疟疾的每日或间日的定时发热不同。

六经病中此种发热为少阳病所独有的热型,亦是少阳病的主要见证。

胸胁苦满:是指胸部与胁肋两部痛苦的症状。这两种症状,有时同时出现,有时则单个出现。其“苦满”,即“痛苦”与“满闷”之意。

默默不欲饮食:此一症状,应该属于两种症状的合称。一则是指人神情不愉快,神情淡漠,不善言谈;另一则指病人不能饮食,不愿纳化。

心烦喜呕,因为少阳经循行于胸部,影响到胸部器官不能通畅,故而才会出现心烦的症状,由于心烦总想一吐为快,因呕吐可以缓解少阳经络不舒之感。

至于后三症,口苦、咽干、目眩,这都是少阳循行之处,且此三部皆处于经络循行的反复之地,故而此三症常常在病人症状中出现。

少阳内寄相火;主升发疏泄,其性喜条达,最忌抑郁。故邪犯少阳,以致气机郁滞,易从火化,再现热症。少阳胆腑,内藏精汁,其味最苦,若热邪蒸迫,胆液上溢,则口苦。火热伤津,则咽干;少阳木火之气,上扰清窍,则头目眩晕。

所以临床上出现以上之三症。”在临床上,这三个症状并不一定全部出现,有的病人则出现一症,有的则出现两症,而极少数病人则会出现三种齐全的症状。从另一方面看,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

(三)少阳经病的主要兼证

从少阳的生理和病理可知,易兼夹太阳、阳明、太阴,从而导致夹痰、夹湿、夹水。一般经、腑病同时发作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不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身有微热,或咳。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胁下满硬,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脏腑相互连结,有疼痛的,并伴有呕吐者,可以用小柴胡汤。

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发冷,胃脘部满闷,口中不欲饮食,大便结硬,脉见细。

病人连续呕吐不停,无论是进食还是饮水,都会吐出来,并伴有下痢、口干渴、喜冷饮食品之症。这时可以用小柴胡汤来进行治疗。

手足少阳二经病症状多,也最为复杂,表明少阳病的起初很多医者没有认识到是少阳病,所以治疗误用汗、吐、下以及用输水或消炎等办法进行治疗后的可怕后果。因此,对于少阳经病以及少阳腑病的治疗,应根据仲景认识,以上各条,“但见一症便是”,就可以使用本方来加以治疗,“不必悉具”而用之。

三少阳病的治法

《伤寒论》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口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微有发热,或咳嗽。”又曰:“伤寒病,脉见弦细,而头痛发热的,属于少阳。”以上皆可用小柴胡汤为主的方剂,随证加减。

这段话,不但说明了少阳病的大体症状,同时,也表明了少阳病的基本治疗方剂是用小柴胡汤来进行加减治疗。

这里的“可用小柴胡汤为主的方剂,随症加减”,其意就是在说明强调少阳病的整体治疗原则的。其“随症加减”指明了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变化,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小柴胡汤的原方剂。

第三节小柴胡汤证与少阳病证的关系

关于小柴胡汤证,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不过这里必须说明,小柴胡汤证与少阳证在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属于一类型的。少阳证是指少阳经循行经络上所出现的病症,而小柴胡汤证则是专指具有七大症状者之证。虽然人们常常将少阳证与小柴胡汤证并论,它们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

①少阳证的范围比较宽泛,它既包括着手少阳三焦经之病变,亦包括着足少阳胆经的病变,而小柴胡汤证的治疗范围则是足少阳胆经的最典型的方剂。

②少阳证的发病症状复杂繁多,不可胜举,其中既有手少阳三焦经的病变,又有足少阳胆经的病变,而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却在很大程度上专指足少阳胆经的病变。

③虽说少阳证发病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但就实际操作时则总是必须进行随症加减变化。因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只是足少阳胆经发病时所用的方剂,而非手少阳三焦经发病时所用的方剂,尽管能够使用小柴胡汤,是因为手足少阳二经相互联通的原因。

如果我们从少阳经络的循行思考,应该是有足少阳证才有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只是少阳证中一个最有典型的代表。少阳证不仅只是七大症状,而是有好多症状,包括其中有些被我们今天还没有发现的症状;小柴胡汤证只是治疗七大症状的典型代表者,而其中至今出现的一些病症并不是完全用小柴胡汤能够治疗的,这在《伤寒论》我们可以随处可见。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中医学的进步,人们一定会领悟出以小柴胡汤为中心的许多方剂。

总之,少阳证是经络病,包括手足二经中的症状甚多;小柴胡汤证只是典型代表症状;少阳证与人的整个机体联系复杂,小柴胡汤只是解决人体的两侧面病症的一种典型方剂;少阳证是全体的,小柴胡汤证只是比较具体的;少阳证的方剂并不完全,小柴胡汤只是少阳证具有七大症状的概念方剂。少阳证变化多端,故而小柴胡汤作为代表方剂亦应该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加减变化。

第五节“但见一证”及相关问题的再讨论

从《伤寒论》中可见,仲景先生曰:“伤寒或中风,有柴胡症时,只要见一个主症,即可确定为本症,不必症侯皆备。”应该注意文中的“主症”一词,是指少阳病的主要症状。这是因为少阳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不可能同时见到全部症候。因此提出“但见一症便是”的标准,而不必要所有症候全部出现。

所谓“一症”,当灵活看待,不能拘泥于一个症状,应视为能反映出少阳病病变特点的主症。故凡具少阳主症之一者,或部分主症者,即可用小柴胡汤和解之,不必主症悉具,然后用之。其“主症”当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语、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这七大症状为主要症状。因“往来寒热”,是少阳特有的热型,它反映了邪在半表半里,正邪斗争有进退出入的病变特点。“胸胁苦满”,是少阳病具有特征的症候。胸胁居身之侧,为少阳经所过之处,邪入少阳,结于胁下,少阳所郁,疏泄不利,故见胸胁苦满,或胁下痛,它反映了少阳病变的特点,试观《伤寒论》有关柴胡症各条中,以“胸胁满”、“胸胁硬满”、或“胁下硬满”证,所见最多,可见“胸胁苦满”有辩证中的重要意义。

而“默默不语,不欲饮食”则是病人的外在表现,其医者则可凭借望诊知道。此外,或者见“口苦、咽干、目眩”;或见“心烦、喜呕”等症,也可视为使用小柴胡汤的依据

本条所说的“但见一症”和“不必悉具”应前后对照,着眼点落在“不必悉具”上,细心领会其精神实质,辩证之中,必须抓住主症,依据病情,全面领会,不可机械对待。在临床实践中,就因为对于这些症状把握不准,导致了延治、误治的现象屡屡频出。

第三部分

少阳病兼变证

变证治则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知之。

一、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桂枝,*芩,芍药,人参各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擘),生姜各一两半,柴胡四两

本方是小柴胡汤、桂枝汤复方减半而成

这一条是少阳兼表的证治。因“微”恶寒,可知发热亦微,;仅肢节“烦”痛,无颈项强痛以周身痛疼,亦是太阳尚轻;微呕,心下支结是胸胁苦满同类而轻证;太少证候俱轻,故用小柴胡汤、桂枝汤复方减半而投,一则调和营卫,以散未尽之表,一则和解枢机,而祛少阳之邪。

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治疗范围早已大大超出少阳兼表的范畴。

如何万山讲伤寒时提到善治精神情志疾病,如癫痫,癔病,小儿遗尿,精神抑郁证;以及外感伴四肢痛疼,同时又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日本学者提出“能改变小儿性格”。

刘渡舟在运用本方时,去大枣基础上加红花,茜草,鳖甲,牡蛎等活血软坚药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治疗神经官能症,就是刘老说的肝气窜,效果很好,也就是一生气,感觉一股气在浑身上下左右窜,打个嗝就舒服了。治痹症:关节痛伴有肝气不舒效果很不错。

二、大柴胡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芩,芍药各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炒枳实四枚(枳实一枚14克),大枣十二枚(擘),大*二两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组成。

这个病是少阳证兼里实证治。服小柴胡汤后,更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是误下后,病邪兼入阳明,已成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化燥成实之证。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用,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

这个处方根据临床病症适当加减可以治疗肝胆、胰腺、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胡希恕常常用此方治疗痢疾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后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芩三两,煅牡蛎二两,炙甘草二两

去渣再煎

本方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而成桂枝通阳气,行三焦,行津液,利小便;干姜,炙甘草是半个理中汤,暖脾寒;栝楼根,牡蛎《金匮要略》是栝楼牡蛎散,主要是治疗渴的。

本方是治疗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因本证不呕,故去姜,夏;因水饮内结,故去人参。大枣之壅补,所加诸品,皆为水饮而设。

刘渡舟在运用时注意到这个方子既有养津液也有助阳气的作用,同时兼和解少阳,临床治疗以下疾病,效果很好。

这个处方既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又温中焦脾胃之寒,所以在治疗少阳证的时候,有少阴病苗头出现时(如腹泻,腹胀,腹痛等),就选择这个方子,效果显著。

这个处方治疗糖尿病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继发的糖尿病。伴口干、口渴、心烦,有能喝水,在此基础上有少阳病机,服药后血糖,尿糖降的很快。

治疗寒性疟疾。

临床看到一些肝炎病人,就是肝区痛,往后并偏上到煎,往下能到腰,痛的厉害,且手指头发麻,碰打都没有痛疼感,下腹部稍胀,脉弦而缓,用此方特别有效。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四两,龙骨,*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两合半,大*二两,牡蛎一两半(煅),大枣六枚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去炙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组成。(铅丹可用生铁落,磁石,琥珀粉等代替)

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的证治

少阳本应和解,却误用下法,促成变证。邪犯少阳,邪结胸胁,枢机不利,则胸满而烦,其中尤以“胸满烦惊”为辨证要目。胆火上炎,加之胃热上蒸,心神被扰,则惊惕谵语。少阳枢机不运,以致三焦决渎失职,水道不调,则小便不利。阳气郁于半表半里之间,不得畅达,则内外气机俱为之阻滞,故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小便不利,伴心腹部位的上冲、悸动感为桂枝、茯苓药证;谵语、大便秘结为大*药证;恶梦纷纭,惊悸不宁,癫狂,躁动,汗出等为龙骨、牡蛎药证,且脐下动悸为龙骨主治,而胸腹动悸为牡蛎所主治。

徐灵胎说:此乃正气耗,邪已入里,而复外扰三阳,故现证错乱,药亦随证施治,真神化无方者也。

综上所述,误下伤正,邪陷少阳,而涉及于心、胃、三焦,究其病机,本证属邪气弥漫,表里俱实,虚实互见之象。

治则: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现代临床多将本方运用于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癔病、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小儿舞蹈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膈肌痉挛、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五、热入血室

夫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七八天续得寒热,发作有时,月经适而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用小柴胡汤主

夫人伤寒,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状,此为热人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这三段是描述热入血室的证候和治法

夫人中风,逢经水适来,则血室空虚,在表之邪因之而陷,结于血室,是为热入血室。邪已入里,化而为热,与热相结,脉道因而瘀滞不利,故脉迟。肝为藏血之脏,血室即为血瘀所阻,则肝脉必不流利,故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血热上扰,神明不安,则发谵语,当刺期门,以泻其实邪。

热与血搏,其血必结,而使肝胆经气不利,故续见寒热发作,形如疟疾。“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一段,正是对本症病因、病机的自注。治宜小柴胡汤,疏解血室之热,以利少阳气机,使邪解则寒热自除,血结得散。

热入血室的证治及禁忌。

夫人伤寒发热,适逢经水来潮,邪热亦乘虚陷入血室,与血相结而血热之邪蒸腾不已,上扰心神则发谵语。因血属阴类,病在血分,故昼日明了,入暮则谵言妄语,如有所见。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非胃肠实言治疗禁忌。因谵语非胃肠实所致,故不可功下,以犯胃气;又不在中上二焦,故不可发汗催吐。“必自愈”,不是说坐待病愈,而是言在治疗中必须遵守禁忌,令邪有出路,顺其自然之势而愈,如刺期门及投小柴胡汤之类即可

六、四逆散

炙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等量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病机:肝胃气滞,阳郁致厥的证治

治法;疏肝和胃,透达郁阳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散结,芍药和营而调肝脾,甘草缓急和中,合而成方,使肝气调达,郁阳得申,肝脾调和则诸证自愈。

此方包组方精妙,配伍奇绝,包含几个方根:有柴胡、甘草为小柴胡汤雏形,是小柴胡汤方根;芍药甘草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为《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柴胡、枳实、芍药为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个基本方根的巧妙组合,是构成四逆散临床疗效的基础。

咳加五味子、干姜各各五分;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加茯苓;

腹中痛加炮附子一枚;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行气滞。

七、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出汗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芩,干姜,炙甘草,各三两,*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本证以呕吐为主,故用半夏为君,降逆止呕,更有散痞气之专长;干姜之辛,温脾散寒,*芩,*连苦寒清热;又因下后伤正,故佐以人参、甘草、大枣补脾益胃,助其健运之功。七药相合,即所谓“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以寒温并用,消补同施,而达到畅达气机,消除痞满的目的。

本方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加*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因以半夏为君,故取名半夏泻心汤。

又因本方具有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的功效,故也属于和解剂,是治痞良

叶天士苦辛开泄湿热法为温病湿温论治提供了新的治法

他提出湿温病的两个重要治法:即“苦泄”湿热法与“开泄”湿热法。“苦泄”法代表方从半夏泻心汤来看,“苦泄”也就是“辛开苦泄”,即用姜、夏辛温开结燥湿,用芩、连苦寒降泄湿中之热。叶桂以半夏泻心汤化裁用其治疗湿温、暑湿、伏暑、湿热疟等湿热类温病以及内伤杂病的湿热。甚至提出了“湿热非苦辛寒不解”的论断。

吴瑭深刻地理解了叶桂变通半夏泻心汤苦辛开泄湿热法的意义,总结叶案,在《温病条辨》中制定了9个加减半夏泻心汤方证,阐扬了叶氏苦辛开泄湿热法的理论,为湿温病的辨证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现行《温病学》没有重视对半夏泻心汤苦辛开泄湿热法的介绍,因此人们对于湿热类温病的辨证,仍然只知道三仁汤,甘露消*丹等方证,对吴瑭的9个加减半夏泻心汤知之者甚少。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阐述半夏泻心汤治疗湿温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青蒿鳖甲汤

青蒿6鳖甲15知母6生地12丹皮9

(桑叶6天花粉6)

功能主治:养阴透热。治温病后期,热邪深入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少阳疟偏于热重者,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弦。)

叶氏制订此方基本思路是,用青蒿、知母替代柴胡、*芩清透少阳,护阴泄热用天花粉、桑叶取代半夏、生姜清滋胃阴、宣降肺气而布津止渴;用鳖甲、生地、丹皮咸寒滋阴凉血,搜邪透络。此方滋阴凉血,清芳宣透少阳,是治疗少阳血分郁热良方。曹炳章推荐为“少阳温疟,营分伏热之主方。”

九、蒿芩清胆汤

青蒿4.5-6克,竹茹9克,半夏4.5克,茯苓9克,*芩4.5-9克,生枳壳4.5克,陈皮4.5克,碧玉散(包)9克(滑石、青黛、甘草)。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少,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本证多由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三焦气机不畅所致。方中青蒿取代柴胡清透少阳邪热;*芩善清胆热,并燥湿。两药合用,既能清透少阳湿热,又能祛邪外出,故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四药配合,使热清湿化痰除,故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出,故为佐使药。

杨兆林,男,45岁,河南南阳人,中西医双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现任三门峡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华峰骨伤研究所研究员,湖南泓仁医馆河南专家组成员,《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中成药便民网"中医顾问团委员,负责中医病案审核,多厂家特邀中医讲师,河南*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

在工作中,继承祖国中医精髓,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的研究,又善于汲取现代先进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善用经方,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在临床中对顽固性发热、咳喘、心悸、胸痹、头痛、头晕、胃疼、腹痛、心下痞满、腹胀、便秘、水肿,精神情绪一类病症,痛经、月经失调、乳房肿胀、更年期综合症以及风湿痛疼等等都有很好治疗效果。

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金匮要略脉论》等,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医临证讨论QQ3群:

方临证苑

中成药便民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柴胡汤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