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患者出院的时候,不少人拿到自己的诊断书,一看上面写着“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直接傻眼懵逼了,仰天长啸:“我得的是什么怪病呀?”
哎呀,厉害啦,自己一下就得了3个病: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病和重度抑郁。
大家莫急,先从一本诊断手册说起。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医生主要使用的诊断工具为世界卫生组织主编的《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这本书有27年历史了,可以说已经跟不上最新的研究,相当脱离时代。有些诊断名称都过时了,比如世界已经公认“同性恋”不是病,早就被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取缔,可是在这本书上仍然存在。
大家十分渴望更新,呼唤ICD-11很长时间了,可是她仍羞答答地迟迟不肯与世人见面,等得花儿都谢了。
在24年精神科前辈们将ICD-10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
值得肯定的是前辈们确实废了不少功夫来翻译该书,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诊断名称应该简洁明白的问题,仅仅按照原文完全一字不漏的翻译,所以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冗长而难以理解的诊断名称。
这个有24个字的“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诊断名称算不得稀奇古怪,还有更冗长、更复杂、更拗口的,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如: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他精神障碍:器质性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使用多种药物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依赖综合征,在临床监督下维持或替代性使用(控制性依赖)
大家看能一眼看懂了吗?类似的还很多,真不愧是精神科呀,一个诊断都可能把人搞晕。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其实每个诊断名称的前部分是核心,后面只是补充说明具体的情况,即分型。
好啦,回到“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来,这到底在说什么?
这个疾病诊断就是“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后面的“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只是补充说明,强调该患者目前就诊的主要表现为“重度抑郁发作”,而且还伴有“精神性症状”。
“重度抑郁发作”字面倒是很好理解,问题又来了,“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精神病性症状”又是什么?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要完全讲清楚该诊断名称可能很麻烦,直接引用ICD-10的解释:本病(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一生中既出现了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出现过抑郁发作,代表两种异常状态,这类精神疾病就是双相情感障碍。
国际上,双相情感障碍分两型: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有个躁狂发作的都是双相Ⅰ型,只有过轻躁狂发作的就是双相Ⅱ型,分别用公式表示:
双相Ⅰ型=n次躁狂发作(n≥1)+n次抑郁发作(n≥1)+n次轻躁狂发作(n≥0)
双相Ⅱ型=0次轻躁狂发作+n次抑郁发作(n≥1)+n次轻躁狂发作(n≥1)
什么是“精神病性症状”?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5》里的解释,“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言行紊乱(如:频繁的思维脱轨或联想松弛)、明显的紊乱的或紧张症的行为及阴性症状(既:情绪表达减少或意志减退)。
说这么多,大家记住“精神病性症状”最常指幻觉、妄想就够了。
因此,“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患者的诊断只是“双相情感障碍”,本次发病的主要表现为重度抑郁发作,同时出现了幻觉或妄想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还有以下情形或分型,就不再一一累述了。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