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爱喝鸡汤的中国式父母
TUhjnbcbe - 2021/5/27 23:40:00

20年前,我们正年少风华,那时市面上突然流行《心灵鸡汤》系列书。

小火慢炖,美味滋补。发现人生真善美,感动自己、温暖他人,心肝脾肺肾一阵妥帖。

这的确是有用的,每天学习15小时,天不休,骨髓都被榨干的高三学生,一碗鸡汤灌下去,心里暖洋洋的,因此大家没有自杀。

20年后,我们年将不惑,上有老下有小,锅盆碗灶、一地鸡毛,活得人不如狗,老鸡汤又来了……

我严重怀疑泡制鸡汤的还是原班人马,换汤不换药。

这次鸡汤的内容是亲子关系,主治家长在辅导作业中突发的各种高血压、脑梗、心梗以及间歇性狂躁症。

喝了这碗鸡汤,你会珍惜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一盏小台灯,台灯下有个懵懂但听你话的娃,这时候娃的翅膀还没硬,还没飞出家门,还没“有了对象忘了爹妈”。你依然是他心中唯一的依靠,地位近乎于神。然后家长辅导的时候不要炸毛,也不要拿凶器,小火慢炖,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孩子,别成了“空巢老人”再后悔自己当年的粗暴!

干了这碗鸡汤!因为我也是家长,也是鸡汤治愈的对象。我甚至应该喝两碗,因为我家俩魔星。

然后细想一下,似乎觉得哪里不对。

试着梳理一下,开怼:

全文中以非常感性的文字描述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有“捆绑生长”的嫌疑。孩子似乎成为家长的所有物,同时也是父母人生中的唯一主角。我们呵护他们长大,再目送他们离开,然后感怀当年亲密的亲子关系,念念不忘、依依不舍。

首先,我不赞同这种亲子捆绑生长的想法。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与任何人捆绑生长,包括成长期的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婚后与爱人,未来与孩子们、孙辈们,都是一样。没有谁应该陪着谁长大,或老去。我们都是自由地长大,然后自然老去。煽情说陪伴谁一起生长,只会混淆个体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残酷地举个例子:亲人们仙逝了,我们缅怀,然后继续抚养下一代,星火相传,DNA延续下去了。有的不幸失去了孩子,白头人送黑头人,幸运的还剩下别的孩子,始终意难平,但仍要坚强活着。还有失独的父母,活得很是艰难,甚至行尸走肉,但除了高龄产子,有的选择了做义工,支教贫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保姆放大火烧掉了妻子与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那位父亲在消沉痛苦了三年之后,又重新站起来,挺起脊梁,决定把自己的童装品牌再经营起来。人类总是有超强的韧性,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如同涅槃的凤凰。我敬他是条汉子,人们不应再说他孤情寡义,伤痛在心,但活着的人总得做些什么,实现活人的价值。

所以家长应该看清自己的人生,你的标签就是你的名字,而不是XX妈,XX爸。孩子不属于你,他属于他自己。不看清这一点,未来有多少巨婴、妈宝男、啃老族?我们应该呵护他们长大,让他们有衣穿、有饭食,有快乐,有健康。但不舍与挽留,不应熬成鸡汤,絮絮叨叨地回忆着当年自己的舔犊之情,孩子的全盘依赖。那些终将过去啊!

大家有缘聚在一块,有幸一块生活十多年。缘分尽了,各奔前途,天各一方,互道珍重。

这样洒脱又节制,挥手自兹去,涕泪不沾巾。

其二,我觉得家庭关系的重心应该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从属于夫妻关系。中国式婚姻在这一点也混淆不清。所以婆婆爱儿子,不愿分家;姑子讨厌嫂子,觉得她是外人。刚生孩子的女人眼里只有孩子,没有丈夫。那丈夫怎么办,只能彩旗飘飘了!妈妈爱我,妹妹爱我,但这不够,可老婆只爱孩子,缺少爱情,只能向外发展了。老婆也委屈,我每天在家当老妈子,你还要出去搞三搞四!狗血的故事由此开始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家庭关系的重心没理清,原生家庭和小家庭没保持好限界,没认清婚姻关系的实质是夫妻主体,没好好经营重点关系。所以有的男人虽是孝子、好父亲,但是个差劲的丈夫,这婚姻要分崩离析。女人也一样,太多关心放在娘家,帮补小舅子,注意力又放在孩子身上,丈夫自然要不平。

中国男人很可怜,年幼时在学校被女汉子校园暴力,长大些变妈宝,在婆媳夹缝中艰难生长,老了成为岳父或公公,也依然是背景板,只能在宅斗中充当“和稀泥”或“和事佬”等群演角色。呜呼哀哉!

第三,我觉得中国父母已经陷入了某种思维定势,将亲子关系框定为“辅导作业”和参加各类兴趣班、补习班上。

那篇鸡汤文写的就很有趣,回忆起往事,多半只记得孩子在台灯下埋头做作业的身影,或是在卧室里无聊玩闹的场景。这很可悲!

家长工作日上班,周末奔走在各个补习班和兴趣班的路上。孩子们像赶集似地,去了城东去城西,周六上午美术,下午数学,晚上弹琴;周日上午英语,下午跳舞,晚上羽毛球。周一至周五晚上也没休息,编程、机器人、下棋、写作、书法、吹号、打鼓、主持人。

我都替他们累!咱们的孩子的童年只能如此了?咱们的家长就只能干这些了?

不知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不会记得父母辅导自己作业的点滴,但我不记得。家长的感动点,多半是自嗨,觉得每天送孩子多么辛苦,其实孩子反感的要吐。

我是个在乡下留守到9岁才去城镇上学的第一代留守儿童,侥幸我并没有学坏,虽不是学霸,但囫囵地长大了,现在也算是个四有青年(勉强算青年吧)。也在为建设祖国而发光发热,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没有给父母丢脸。

我小时候没有学过任何兴趣班,现在在专业技术领域也并不弱,18-38岁,在自我兴趣上的坚持,才是更重要的。修行靠个人嘛!

小时候带我长大的外婆是文盲,不识字。她从未辅导我学习,而且我小时候并没有台灯,只有一盏煤油灯,因而并未出现鸡汤文里的场景。但我深深地记得她在春季摘了花椒的鲜叶和着面粉,教我炸着吃,又在秋收后教我把红薯和土豆埋在灶灰里烤着吃。她夏天带我去走亲戚,在那个沙滩岛上摘西瓜,冬天自己擀麻花、炒花生。许多美好的回忆,编织成厚厚的一本童话,有美食、有生活、有智慧,但都与辅导或课本无关。

我问女儿童年记忆最深的是什么,她说起了湖北乡下的菜地与过年猪、张娴家的狗子,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涯,又提及我们第一次带她去野外扎帐篷露营。孩子们不可能认为课后辅导作业是她童年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帧。

我又问她,最近同城有小学生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跳楼,这件事里谁的损失最大。她回答,当然是家长了。有许成年人也都认为是家长损失最大,养了12岁的闺女就这么没了。

我说不对,我说你再仔细想想,谁的损失最大。残酷一些说,孩子如同家长的游戏帐号,大号删了,还有小号,许多关系还能重建,虽有一辈子的心伤,但损失依然不是最大。

到底谁最大?

她弱弱地回答,难道这个12岁的女孩才是损失最大者吗?

我说当然了,未来几十年,她还有许多事情没有经历,许多曲折没有探索,许多可能没有发掘,许多机会、许多幸福、许多时光汇成的饱满的一生,她都没有办法体验了。她这一跳,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所以只有自己最受损。要牢牢记住这一点:虽然你是我生的,但你不属于我,你属于自己。

所以,是时候找回些理性思维,少喝鸡汤了。孩子长大了,家长也要成长。是否培养出学霸,并不是家长的唯一努力方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HK那些搞事情的学霸还少吗,数典忘祖、卖国求荣,不好好做个人,学霸又有什么用,人才变废柴。

丢!

PS:最后一段,最后一字,是粤语,国骂。Diu~

BY灵性

-11-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喝鸡汤的中国式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