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症高发人群具有哪些共同特质?
遗传因素可能是一个方面,但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相对来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双相抑郁)可能受遗传的因素影响还更大一些。
1)其他病症引发
比如边缘性人格障碍、物质引发性心境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精神分裂症、重度焦虑症……但也可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2)生物学因素
包括一小部分遗传因素,还有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有的生物化学失调的原因,也跟服用药物有关。正是因为这方面原因,不管是抑郁症还是躁郁症患者是必须接受服药治疗的。这一部分通过自控、食疗、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正向思维建设都无法根本解决。
3)错误的思维方式
很多错误的思维方式才是把自己逼入死角的最终原因,也可以理解成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的一个白眼对一些人来说无所谓,对有的人来说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极端性格
自我认可度极低、钻牛角尖、偏狭、较真、自毁等极端性格也会把人最终推向抑郁,这样的人,在遇到生活中的打击和挫折时,更容易选择阴暗、负面的方式去理解和思考。
这些是从患者角度认知的关于抑郁高发群体的一些共同特质。可能大部分人受后两点的影响最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人生中都会遇到一些负面的、突发的打击性事件,有的人会彻底抑郁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可以克服……这跟思维方式和性格都有很大关系。
2、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走不出抑郁的阴影?该怎么改变这一状况?
我认为,除了比较严重的、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知”能力的抑郁或双相障碍患者(双相抑郁),大部分人都可以在专业医生、药物的帮助下(解决生物学因素),以及凭靠自己的意愿、努力逐渐走出抑郁。
首先,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时是一切的基础。
撇除药物(生物学因素),初期走不出抑郁通常是这几方面原因:
一、无意识层面
习惯性“负面思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发生,都条件反射的习惯性从负面甚至阴暗的方面去想问题。
习惯性承受压力、忍耐“不好”——一贯忍受负面情绪,以及过多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自卑(通常由“比较”心理造成)——习惯性跟人比较,习惯性只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行动力不强——有上进心,但是行动力不足够支撑自己的上进心
二、有意识层面
1)不知道怎么跨出第一步,不知道怎么去分解“走出抑郁”这个大目标
2)不知道怎么求助?(大部分人第一次跟至亲求助时得不到理想的反馈)
3)不知道怎么增强行动力——缺少足够的动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所以我的切身体验,想要真正走出抑郁:
1、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确诊,接受治疗——解决生物学上的问题。这是一切的基础!
2、改变思维方式,改变生活习惯
3、训练自己分解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小事,每天做一件,逐渐从量变到质变
4、学会跟亲人求助——严肃求助,多次求助。不要以为以玩笑口吻的“求助”别人能够听明白。
至于具体的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分解目标、客观求助……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门别类详细写过一些内容,后面还会陆续更新……以上,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3、抑郁症会遗传给孩子吗?
客观来说,相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双向抑郁),抑郁症的遗传概率更小一些,这件事从我自己的切身经验来说:
我自己就是双相障碍患者,我儿子现在两岁多,他有可能会遗传,因为双相障碍的有一定的遗传概率,我自己可能就跟遗传有很大关系,但我认为最终导致我发病的跟我偏执的性格和偏执的思维方式有更大关系。
稳定的家庭生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性格、思维的正向引导都会对他有更大的影响(相比于基因)。乐观点想,可以把这事就当成疫苗一样看待,疫苗也是病*,但不一定会致病,对不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进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