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体制内媒体是金饭碗还是鸡肋围城里是去是留
TUhjnbcbe - 2021/5/23 19:57:00

体制内媒体是金饭碗还是鸡肋?

是座围城,是去是留,为什么你总是纠结……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这几年,在新媒体冲击之下,体制内,是座围城,去留纠结是常态。

这几年,也是中国传媒业处于杂糅的年代:危机、转型、创新、创业等思维、话语及行动,在同一时空内交织和共生。

媒体人面对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有兴奋、有期待,但更多的可能是焦虑和恐慌。这几年,传统媒体面临极大冲击,订量下降,广告减少,生存堪忧。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一切:十年前在北京地铁,几乎人手一份报纸;但现在,手机替代了报纸,而且还不占地方,报刊亭驻足停留的人,越来也少,很多人表示一年半载,都没有碰一下报纸了。

体制内自诩是官场的一部分,多数奉行“枪打出头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老处事“精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只有自己的核心利益被动了才会着急,但想奋力突围,锐意改革的人也不多,因为人心太散,内部同样看热闹。

传统媒体的地位岌岌可危,传统媒体内部更是危机四伏,“去还是留”,成为大家讨论得最多的话题。

收入稳当、压力适中、对未来有着稳定的预期,是不少人选择所谓"体制内"的原因。

简单的说,体制内和外面来比,薪资水平中规中矩,创造性、挑战性不如商业公司。但是,体制内媒体行*级别的高附加值性,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人情偏好等等问题,还有传统人才选拔制度的缺陷,也使得优秀人才,在体制内媒体职业上升空间狭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目前,值得体制内媒体警醒的是,不少优秀人才跳槽到新媒体或其它行业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大问题。媒体精英仍多在体制内,但正在加速度流失,精英越来越少了。阵地在,骨干已不在。

今天讲一些体制内媒体的问题,一些不吐不快的话。

这几年来,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程度开始倒退,而官本位的味道开始加强,官本位文化开始盛行。

谁官大谁最懂,谁官大谁知识最多,谁官大谁能力最强?

体制内官媒中,不乏这样的官老爷:

(1)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出去调研采访,“御驾亲征”,走一走、看一看,与群众握个手、照张相,两手空空一身轻,不带纸来不带笔,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收个小红包,摇上车窗,就算ok。人到心不到,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2)还有很多媒体一把手,封建官僚思想,就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搞“独立王国”;封官许愿、任人唯亲,专横跋扈,践踏民主集中制,大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树立所谓“绝对权威”,成了“一霸手”。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做事霸道独断,急于求成,工作不深不细,采取官僚主义作风和“甩手掌柜”的做法,往往促使下属为了完成任务、交差应付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假数字、搞*绩工程。这些人情况不明胆子大,总想着烧“三把火”来立威、来体现自己的本事,几番猛火之后,就失去了耐力和定力,搞得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最后媒体成了烂摊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害了一大帮人。

(4)只唯上,不唯下,只做一些显山露水,给领导“贴金露脸”的事,一辈子栽花,从没栽过刺,正面典型报道做得多,给领导服务做得很好,但是一辈子没发过一篇为百姓说话的舆论监督报道,巴结领导,阿谀奉承,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不敢讲真话,他们跟人不跟理、从上不从道,是非曲直、好坏对错,心里清楚,口是心非,装睡,装糊涂。见人说人话,见*说*话,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搞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伪忠诚”,实际上是“两面人”,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群众观偏离、权力观扭曲、*绩观走样,媒体内部也失去了*心人心。

(5)这些人奉行着官场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这些庸俗腐朽的处事逻辑,自己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对待下属和普通编辑记者却求全责备、锱铢必较,用马列主义手电筒照别人,用自由主义的电筒,照亮自己。工作方式简单、态度粗暴,没有耐心和恒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用压服代替说服,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大动肝火,存在*绩“狂躁症”,盲目增加媒体负担,透支发展后劲,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一顿乱搞之后,拍拍屁股走人,换个地方继续做官老爷,继续祸害其他单位部门。

说来说去,体制内媒体,总体还是缺乏优秀的一把手。体制外的世界很精彩,体制内的世界很无奈。

(一)体制内是深井,体制外是江湖

*媒是做什么用的,也就是官方的喉舌,宣传舆论工具,但是多半有事业编制,即使没有事业编制,在父辈的眼光里——走出去貌似也比市场化媒体和私营互联网公司有社会地位,吃官饭的有面儿。

新闻媒介的权力层级不等,行为逻辑也各有差异。*媒必须遵循*治逻辑,与官方立场不一致的将会受到惩罚。这时,传统*报因其“喉舌”的天性就具有优势,也接近权力中心。

中国新闻媒介间的权力是不平等,不仅总体层面上存在权力层级差异,在各新闻子领域内也存在优先顺序。

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排序: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央广、央视、国际台、科技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18家中央媒体权力层级最高,然后就是一些省级*报、电视台,然后是地市媒体,地方日报*报,最后是地方*报旗下的都市报、晚报。

体制代表权力、地位、代表稳定,体制内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代表甲方。

做甲方,意味着不用求人,有社会地位,意味着出去混拥有话语权,说话腰杆子硬气。

*报*刊大台大网,去新闻民工化,会让你有一种优越感,自己好像不是有个屌丝新闻民工,带来稳定的体面感,带来安全感。

(二)媒体人也分三六九等

有官员记者,有职业媒体人,也有新闻民工,这是咋分的呢?

也就是说体制内*报*刊的记者是官员记者,早晚写而优而仕,混个一官半职的。

职业记者就是,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新闻人,还有一种就是新闻民工,一个意思是媒体人的自嘲自黑,抱怨辛苦待遇少,钱包干瘪,另一个是心态上是拿新闻这口饭,浑饭吃的人,没用职业荣誉感和事业心的人。

中国媒体分化出三个舆论场:以*报*刊、国家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等为主体的官方舆论场,以市场化的都市媒体、商业网站组成的市场化媒体舆论场,以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为主渠道传播的民间舆论场。

媒体在“管制的市场化”之下,生存逻辑其实就是一句话——*报跟*治权力合谋,市场化媒体则选择跟资本权力合谋。

当上了记者,去哪个单位,机构其实也是投胎,平台机构不一样,命运前途也不一样。选择比努力还重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部门分割所造成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体制内部门就业工资优势较为明显,工资增长稳定,失业风险相对较小,从而吸引了大批高素质劳动力参与竞争。

每个大学毕业生优先选择进入*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在所谓“就业观念落后”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利益结构。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以行*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这部分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这些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弱化了一些部门和行业利益,但是仍然有许多市场化的制度障碍难以突破,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单位控制着各种资源,使这些社会资源在体制内部进行分配,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就业岗位,在社会结构中,拥有不同的社会权力、福利待遇及社会声誉。

(三)“非阶层化”神话的破灭

你和报二代,媒体二代的区别在哪?

体制内,平静表面下,却也遍布沟壑。

有人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官二代”与非“官二代”的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发现前者起薪比后者平均高13%,这一差异并不能被学生的家庭收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学生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和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

非官二代和官二代的区别在哪里?

一个扎心而残酷的事实是——家庭背景对子代的福利有深刻影响,父代既可以通过投资于子代的人力资本,以提高子代获取收入的自身能力,也可以通过权力寻租和积累财富,提升子代的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以直接提高子代收入。

也就是说,在中国现实国情之下,非体制内人士的子代与体制内人士子女相比,仍然处于显著劣势,再分配体制内外分立的二元结构,是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特征。

这是教科书上所宣讲的“非阶层化”神话的破灭,现实还是扎心的。

体现在地位获得上,体制内人士的子一代,总是有机会进入更好的起步工作单位,起点还是要比体制外人士高。

在进入体制内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家庭背景因素的重要作用,损害了机会平等的市场原则,堵塞了没有良好家庭背景学生的上升通道,从而使教育的作用被低估,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对于社会底层的家庭来说,由于教育无法改变自身的底层命运,反而对教育不重视,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社会的分化会更加严重。

现在你理解了吧,为什么会有报二代,媒体二代了吧?

不同家庭背景的子代,进入不同类型单位时的机会,实际上产生了分化,子代在进入与父亲相同级别或类型的单位时,比进入其他单位时具有显著优势,单位地位在一个个壁垒(行*级别、所有制类型或单位类型)的保护下,实现了代际再生产。

体制内官媒内部人员“差序格局”的形成,不仅剥夺了弱势阶层子女平等发展的机会,也以社会成本的形式,持续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人事招聘上,直系亲属没有回避,利益配置失衡,自然会产生对峙感,这也直接导致了——体制内单位公平性和公信力的耗损。

如果利益配置失衡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些体制内单位的公信力就会受到质疑,甚至会引起系统性的信任危机。

(四)谈钱是必须和正义的

打鸡血和喊空洞口号没用

这些年,**机关和体制内媒体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明显,主要还是薪酬福利待遇问题。

如果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人才可能只会愿意出体制,而不愿意进体制。

在严格吏治和高压反腐背景下**官员“下海”经商的新闻,不绝于耳,厅长、县长、市长、局长下海经商的,也不鲜见。

有人说你想的太幼稚了吧,体制内的是个官都有隐性灰色收入,红包拿到手软,工资薪酬只是零花钱吧!

不能这样看,这些年反腐高压之下,我们总不能提倡个别人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去在体制内工作的最主要好处在于保障水平较高,如工作稳定性强,住房养老等福利好,掌握资源的某些人,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灰色收入等等。

但是这几年,反腐高压之下,体制内吃顿饭都要交待清楚的,不是以前了,所以不能搞不正之风,也别指望那些灰色收入和贪污受贿手法敛财养活自己。这几年,反腐高压之下各地*府原有的一些工资福利名目被挤压甚至完全取消,反腐高压的态势一直持续,且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使得在体制内获得灰色或黑色收入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而且也没有重新回头的迹象。

一些对于未来晋升机会不抱太大希望的人,一些对体制病,特别是权力斗争和职场暗疾受过委屈的人,很容易选择离开体制,通过市场来实现个人的经济和自我价值。

谈钱不伤感情,谈贡献和谈钱,其实也不是对立和矛盾的,个人是需要生存保障的。

体制内媒体首先要承认人才的价值,是否真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要看它是否愿意为人才,提供与人才价值基本吻合的薪酬福利待遇,打鸡血和喊空洞的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五)体制内媒体生存法则:多做事,少说话

除了钱以外,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很重要的,无论任何平台都要能够给人提供发展和进步的机会,让人获得成就感或自豪感,人才才能留得住。人活着,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总是要通过一些获得感和存在感,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体制内媒体,体制病严重,特别是北方。管理机构臃肿,行*人员越来越多,当了官基本也不写稿子,不做业务了。

此外,“官本位”的社会文化和体制内诸多显性或隐性痼疾,体制内的组织文化需要进行改造,派系山头主义、官僚主义、部门主义、形式主义、推诿扯皮等问题很扎心。

有人说,在体制内媒体工作,虽然深知体制内关系比能力重要,拍马比卖命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但是性格多年养成,以致埋头做事,虽然同事认可,专业能力也算突出,领导却不喜欢,怎么破?难道这就是命?要么“成熟”,要么离开,要么做点什么来改善这种体制内的文化呢?

体制内媒体生存法则:

早上班,晚下班。提水,拖地,抹桌椅。勤给同室倒杯水。干好这些活,先学习大家之长。多做事,少说话。不可不懂装懂,更不可眼中无人,盛气凌人。班间不乱跑,不闲聊,不闲玩。雷厉风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拖拉。做事靠谱、凡事做到有始有终。学会吃小亏,不与同事多计较,不争名争利。先做人下人,必成人上人。

有人留下了掏心窝子的话:在体制内媒体,特别是*报,电视台,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祛除傲骄之心,学会装孙子!本以为考进了自己心仪的编制,就能过上体制内的安稳生活,可事实证明自己还是太嫩了。刚来没几天,就有“热心”的同事打探我的家庭情况,刚进去做了一点成绩被领导重视了一阵子之后就开始被人栽赃,抓住小辫子大做文章,我现在已经成了单位的边缘人了,而且设计我的,就是同龄的女孩子。

领导把专业的打压在底下,专业的闷葫芦只知道干活;年轻人各种明里暗里巴结领导,连发朋友圈都是为领导们定制的;各种两面三刀挤兑甚至栽赃同龄人,对有势力的笑脸相迎;对没靠山的各种栽赃和借题发挥,衬托自己,左右逢源。

而自己别说操作了,看都看不懂。

体制内的社会关系网,真的很让人怀疑人生……

体制内的人命运其实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你再努力,还得遇到个看你顺眼的领导。遇到一个好的领导,你一顺百顺,遇到一个跟你不对付的领导,就算你有逆天的本事,你也得低眉顺眼的夹着尾巴做孙子。

(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体制内新闻媒体里面,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落井下石——冷漠型

有虚荣显摆——嘚瑟型

有牙尖嘴利——攻击型

有吹毛求疵——挑衅型

有迷之自信——爆棚型

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卷入复杂的——中国式体制内媒体人事纠葛。

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治敏锐性,在体制内媒体,就是对于任何小事儿,都很容易被扣上上纲上线的可能性。

(七)体制内媒体,看似是个媒体,其实是个官场

大媒体里的小人物怎么办?恐怕体制人难逃体制之困。

很多体制内媒体是个小官场,行*级别的职业目标,股权激励的缺位,以及事后追惩制的缺乏,也很难使他们具有敢闯又稳健的企业家精神。

到了利益的争斗场,也是人性的展示场。

年轻人,经常流露出对体制的不满,在领导面前会给他留下一种偏激、不够稳重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往往难以改变。

在体制内媒体,如果你不能够谨言慎行,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尤其是在干部提拔的关键环节——总有人羡慕嫉妒恨你,试图搞掉你!

(八)谨言,慎行,是自保良药

作为地球人的你,拼死拼活考进了体制,却发现一点微薄的收入,却要干不少的活、加不少的班,自然会郁闷一阵,有时候直男癌就忍不住了,这个时候你最好还是闭嘴为好!

你选择了什么生活,就得遵循最起码的游戏规则。

体制内媒体要想活下来——饭不能乱吃,话不能乱说,衣服也不能乱穿。

体制内媒体,不按常规出牌的人,是不受待见的,交浅言深,把同事当知己,认识三五天就给人家掏心窝子说真话的,也是危险的。

你和某同事吐露的丝毫小事,都有可能被她马上汇报到领导那边去,这年头靠卖友换取领导信任的所谓闺蜜、铁子遍地都是,都想踩着你的尸体往上爬!

在体制内办事,能当面说的,绝对不打电话;能打电话的,绝不发短信;能发短信的,绝不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制内媒体是金饭碗还是鸡肋围城里是去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