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会丧失对事物的兴趣、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出现睡眠障碍、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严重的会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等。
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它有其复杂的神经生理学根源。目前,虽然有不少的药物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但是我们距离攻克抑郁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rainnews精选了近期关于抑郁症的新进展。
brainnews--抑郁症相关主文推荐
1.《科学》重磅:小鼠研究提示氯胺酮可以修复抑郁“损伤”的大脑!
2.BiologicalPsychiatry:抗抑郁的潜在新靶点——海马SIK2蛋白
3.长文
抑郁症研究中:小小的突触,大大的作为
其它精彩汇总1,AdvancedScience: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双相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双相障碍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显示肠道菌群能有效用于BD诊断以及疗效预测。
浙江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双相障碍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中国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其可以作为临床识别和治疗预测的生物学指标(biomarkers)。研究主要结果于年5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Science,题目为“Gutmicrobiotachangesinpatientswithbipolardisorder”。
阅读链接: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双相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
中国最强音
2,MolecularPsychiatry:抑郁症患者经ECT治疗后齿状回增大的7T磁共振成像研究
来源:思影科技
ECT(电休克)被认为是治疗抑郁最为有效的方式,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有关动物ECT相关研究中发现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元再生现象。在人类研究中也有报道指出海马增大,但由于常规MRI技术难以对其亚区进行准确的测量。对此,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MolecularPsychiatry杂志发文表示:通过7T高场强MRI扫描有助于对海马亚区进行更为精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马齿状回体积的改变与ECT治疗抗抑郁有关,并且可能反映了神经元的再生。
详情链接:
MolecularPsychiatry:抑郁症患者经ECT治疗后齿状回增大的7T磁共振成像研究
3,为什么抑郁常常伴随胃肠道不适?
来源:大话精神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胃肠道不适是一种常见的额外负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一些人来说,这两种情况是由神经元化学上的同一个小故障引起的——低5-羟色胺水平。
该研究的两名合著者,杜克大学的MarcCaron博士和JacobJacobsen博士,发明了一种实验性药物治疗——5-HTP(5-羟色胺的前体)缓释剂,提高了小鼠肠道神经元中的5-羟色胺水平,缓解了便秘。这项研究首次表明,可以促进肠道神经发生,从而纠正肠道异常。
阅读链接:
为什么抑郁常常伴随胃肠道不适?
4,MolPsych:移植肠道微生物能够缓解抑郁以及大脑炎症反应
来源:细胞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将肠道细菌从易受社会压力影响的动物移植到非压力动物身上,可能会导致接受者出现易受攻击行为。该研究揭示了大脑和肠道之间生物相互作用的细节,这些菌群可能有一天会有助于人类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治疗。
阅读链接:
MolPsych:移植肠道微生物能够缓解抑郁以及大脑炎症反应
5,生命早期应激是如何参与抑郁障碍发生发展的?
来源:精神时间
巨细胞病*感染起初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后期发现在机体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巨细胞病*感染或与一系列负性结局相关,如抑郁、免疫功能减退、神经退化和寿命缩短。为了验证ELS是巨细胞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子,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劳瑞特脑研究所的Ford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年3月的JAMAPsychiatry中。
阅读链接:
生命早期应激是如何参与抑郁障碍发生发展的?
6,老年人群抑郁与衰弱是否相关?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抑郁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理疾病状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抑郁和衰弱同时出现,则可能导致更恶劣的临床结局,如加速认知障碍、死亡等。国内外多项研究聚焦衰弱和抑郁的相关性,探索两者的潜在相互作用,但结论尚不统一。本文将对衰弱与抑郁的评估和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阅读链接:
老年人群抑郁与衰弱是否相关?
7,JAMA: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喜点评·第18期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喜点评》第18期,我们邀医院曲娟副主任医师、医院沈仲夏副主任医师及医院俞少华副主任医师,针对一项探讨老年抑郁症诊疗原则的综述进行点评。
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老龄化研究所的学者KokRM等在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杂志发表综述,简要回顾了躯体及循证心理治疗在老年抑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者对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相关检索,截止年1月共检索到篇文章。
阅读链接:
JAMA: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喜点评·第18期
8,分裂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中的焦虑症状
来源:大话精神
本研究对三个主要诊断组的自我报告焦虑和躯体相关焦虑的20年轨迹进行前瞻性评估,包括43例分裂情感性患者、47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例重度抑郁症患者。这些患者是在住院治疗阶段招募的,然后在随后20多年的6次随访中进行了纵向评估。该样本很好地表征了可获得的症状、恢复和功能数据。
该研究数据提供了相关情绪和精神障碍中焦虑比较过程的独特信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都应该专注于评估、诊断和治疗情绪和精神障碍中的焦虑,以此作为改善这些个体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
阅读链接:
分裂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中的焦虑症状
9,新型药物模仿氯胺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来源:大话精神
耶鲁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新的小分子药物在小鼠身上测试时产生了一种类似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反应。该研究发表在4月16日的《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上。
研究结果表明,NV-通过激活mTORC1通路和BDNF信号传导,产生快速的突触和抗抑郁行为反应,表明sestrin的药理学调节是快速作用抗抑郁药物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该药物由资助这项研究的NavitorPharmaceuticalsInc.开发,目前正在对人类患者进行I期测试。
阅读链接:
新型药物模仿氯胺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10,口服氯胺酮能否治抑郁?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完成了一项系统综述,旨在评估口服氯胺酮治疗单双相抑郁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及剂量范围。本项研究于4月16日在线发表于JClinPsychiatry。
阅读链接:
口服氯胺酮能否治抑郁?
研究速递
11,II型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抗抑郁药,如何取舍?
来源:大话精神
在《BipolarIIDisorder:Modelling,MeasuringandManaging》一书中,GordonParker调查了18位国际专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并把他们对抗抑郁药物的反应归纳为四类:
抗抑郁药物有助于II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并且不会引起轻躁狂(18位专家中有1位赞同)。
抗抑郁药物对II型双相有帮助,但最好与情绪稳定剂一起使用,以避免轻度躁狂(18位专家中有10位赞同)。
最好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或者与情绪稳定剂一起使用作为II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最后手段(18名专家中有6名赞同)。
由于存在轻度躁狂和循环发作的风险,II型双相患者几乎总是应该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18位专家中有1位赞同)。
阅读链接:
II型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抗抑郁药,如何取舍?
12,儿童期虐待和抑郁障碍复发间存在密切关联
来源:精神时间
来自蒙斯特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跨学科中心的Opel博士做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纵向观察性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年4月的LancetPsychiatry中。研究旨在阐释童年期虐待、脑结构异常改变和抑郁复发之间的关联性。
阅读链接:
儿童期虐待和抑郁障碍复发间存在密切关联
13,抑郁治疗又现新方向:居然是把人“冷冻”一下?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全身冷冻疗法(whole-bodycryotherapy,WBC)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医学领域,在临床治疗与康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作用包括缓解疼痛、抑制炎症、促进免疫调节、降低过高的肌张力、改善受损关节和肌肉功能、减缓骨质疏松等。
早在年,JoannaRymaszewska等学者就发表了研究,指出WBC是对于焦虑和抑郁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抗抑郁辅助疗法,近期在欧洲精神病学协会(EPA)年大会上,WBC疗法再次被介绍,报道者JuliaRymaszewska表示:“WBC能够为抑郁患者带来获益,早期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阅读链接:
抑郁治疗又现新方向:居然是把人“冷冻”一下?
14,Nature子刊:低强度超声波可以改变大脑决策,或可用于抑郁治疗
来源:生物探索
反事实思维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不基于当下情况做出判断,而是通过与之前的经验与替代方案做比较,从而做出决定。近日,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院的ElsaFouragnan博士通过对猕猴的最新研究表明,反事实思维与前扣带皮层有因果关系,并且通过使用低强度超声波靶向该区域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可以改变这些精神疾病。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Neuroscience上。
阅读链接:
Nature子刊:低强度超声波可以改变大脑决策,或可用于抑郁治疗
15,心理所严超赣研究组在《PNAS》发文揭示抑郁症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异常机制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严超赣研究组联合来自国内17家单位的25个抑郁症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发表了题为《ReducedDefaultModeNetworkFunctionalConnectivityinPatientswithRecurrentMajorDepressiveDisorder》的科技论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联合杭州师范大学臧玉峰教授、医院赵靖平教授和心理所左西年研究员,邀请全国精神科专家,启动了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多中心数据荟萃分析(REST-meta-MDD)计划。
阅读链接:
心理所严超赣研究组在《PNAS》发文揭示抑郁症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异常机制
16,真实世界数据:哪些抗抑郁药较少诱发肝损伤?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与其他药物一样,抗抑郁药也可导致DILI,但不同药物的风险有所不同。来自欧洲的一组研究者使用了来自AMSP项目的数据,旨在探讨各种抗抑郁药导致DILI的风险。AMSP为评估精神科住院患者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项目,记录了德语国家(奥地利、德国和瑞士)参与该项目的精神科医疗机构针对精神药物ADRs的报告。
阅读链接:
真实世界数据:哪些抗抑郁药较少诱发肝损伤?
喜点评·第14期
17,BMJ:非手术脑刺激治疗重度抑郁症发作
来源:医研荟MedHub
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非手术性脑刺激对成人重度抑郁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为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收集截至年5月的相关研究内容,涉及电惊厥疗法(ECT)、经颅磁性刺激(rTMS,包括重复、加速、启动、深度和同步刺激)、theta短阵快速脉冲刺激、磁癫痫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以及模拟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反应和终止原因。
阅读链接:
BMJ:非手术脑刺激治疗重度抑郁症发作
18,抑郁高风险青少年的早期识别
来源:大话精神
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医学院医学中心的一个团队与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成人研究的遗传评分是否也可以用于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病年龄。
研究检测了多基因风险评分(PRSs)与广泛的抑郁症表型之间的关联,及其与儿童虐待、青年群体临床和流行病学中的抑郁症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抑郁症表型来自于一项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阅读链接:
抑郁高风险青少年的早期识别
19,如何预防围产期抑郁?
来源:精神时间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Katherine学士等研究者对围产期抑郁预防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在年2月发表于JAMAPsychiatry。
阅读链接:
如何预防围产期抑郁?
20,CerebralCortex发表东北师范大学朱筱娟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HuR调节压力介导的抑郁行为
来源:吉凯基因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筱娟教授课题组在抑郁症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uRintheMedialPrefrontalCortexisCriticalforStress-InducedSynapticDysfunctionandDepressive-LikeSymptomsinMice.”为题于年3月4号发表在神经科学著名期刊《CerebralCortex》。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观察了在前额叶皮质区特异性的敲除HuR之后,会使小鼠对于压力介导的抑郁行为发生抵抗,通过电生理和成像等手段,进一步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HuR通过RhoA调节压力介导的抑郁行为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阅读链接:
CerebralCortex发表东北师范大学朱筱娟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HuR调节压力介导的抑郁行为
本期编辑:Simon
题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