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娇小女神的代名词,她的一颦一笑,一怒一嗔都令荧幕前的每个人*牵梦萦。
弯弯的眉毛、小巧的红唇、宝绿色的瞳孔、就像猫一样灵动、神秘、桀骜不驯。窝在你的心头,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她是费雯·丽(VivienLeigh),是我们印象中《乱世佳人》里那个活泼耀眼的斯嘉丽,但现实中她也是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脆弱女孩。
“她会无缘无故地变成一个暴怒的怨妇,声音可以瞬间变得尖刻、刺耳,眼神尖锐到骇人;舞台上的她频频崩溃,忘词、唱错、攻击同台演员。但当她安静下来时,又楚楚可怜的像一个受伤的小孩。”——华丽表象之下,却是无尽的痛苦挣扎。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也称为躁郁症,是一种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严重精神类疾病。
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标志性特征。主要的表现有:
心境高涨:极High的同时也容易被激怒
思维奔逸:个体的思维比语言表达的频率更快,且能在不同话题之间快速转换。有时候因为想法塞满脑子以致于难以表达
活动性增多:变得极为健谈,语速快,且话语内容夸张
自尊膨胀,伴随冲动行为
睡眠需求减少:长时间高效率工作还不觉得累,不需要或只需很少的睡眠。
十年前,有一本名为《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的书卖得特别火。这本心理学书籍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对于躁郁症,作者杰米森曾形容为“一个迷人但足以致命的敌人与同伴”——譬如毫无节制的购物,各种幻觉的产生,不断说话,精力旺盛,无需睡眠,就像燃烧生命的火力突然加热到平常的一万倍、一千倍,然后,这一切又戛然而止。“昨天还踌躇满志,今天就足不出户”,这种看似寻常的反复性心理,其实内藏隐患。而且“躁郁症”似乎格外“青睐”有才华的人。历史上很多的天才和名人都有双相情感障碍,*治家如拿破仑、丘吉尔、林肯,文学家如海明威、普希金、拜伦、顾城、三毛,艺术家如梵高、贝多芬、毕加索,科学家哲学家如牛顿、尼采等等,都有这个毛病,然而他们的成就是成千上万的正常的普通人加在一起都无法相比的。所以躁郁症又被称为“天才病”。天才和疯子中间那“一线之差”,并非只是由巨大创作热情衍生而出的善意玩笑。不久前,来自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专家共同发现,创造性人士或多或少都患有某种程度的“低危抑郁症”,也叫“潜在抑制症(LowLatentInhibition)”,而这类人群患上躁郁症的几率也会更高。所以对于天才而言,“想太多”确实是个问题。这些人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能产生更广阔的思维,比普通人容易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并处理更多更综合的信息。换句话说,普通人对信息分类后就把它忘了,即使那些信息比他们想象中更复杂,可是“天才”总是对新的可能性更为敏感。↑《星空》这幅大作完成于梵高接受精神病院治疗期间,其中运用的色彩和意象是精神分析大师们最爱的讨论话题↑年第一次精神失常后,因与高更发生争执(这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从此有了这幅举世闻名的梵高自画像损毁了,阳光之人,跨越闪动的眼球,通往大脑,带着一种强烈的沉重和苦痛感——这首来自英国诗人拜伦的诗歌,很好地诠释了他内心的痛苦与不安。亚里士多德也说:Nogreatgeniuswaswithoutamixtureofinsanity(没有一个伟大的天才不是疯狂的混合物)对于普通人而言,面对每天的压力和烦恼,顶多只是“郁闷”而已;可对于“天才”来说,人生时而激昂亢奋,时而阴郁痛苦,一不小心就“躁郁”了。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怀疑天才和疯子之间的相关性,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观点。本次我们向大家推荐的课题是由任多家世界知名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期刊主编,审稿人,剑桥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系行为神经学终身教授Prof.J.D带来的《探究名人的脑功能障碍及其心理机制》。
课程详细安排可以扫码查看下方的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