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离婚的意义,看完整个人神清气爽Life
TUhjnbcbe - 2021/4/7 14:00:00
北京扁平疣医院简介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婚姻走到最后拼的是对浪漫的理解差距文|柒先生好好的,为什么会离婚呢?很多人以为是爱没给够,受委屈了,其实,是不想过那种绝望的生活。结婚时我们想过要怎样过一生。要是一个*昏,炖上一条酸辣鱼,白米饭热气腾腾,一边吃一边聊着生活的琐碎,一起攒着钱,因为相中了一个大衣柜,一起鼓励着学习,因为想要跳槽。那时候,酒杯碰见酒杯,都是理想的声音,若是走着走着,疲惫了,那就停下来,靠在一起,数数星星。苦日子的夹缝里,总能找到生活藏的棒棒糖。我曾经想要成为让你骄傲的人。你曾经描绘的生活我也想拥有。跟所有相爱的人一样,满怀憧憬,一往无前,那时候,好像没什么可以打败爱情,我们总是充满力量,浪漫和对未来满满的奔头。我们总觉得,只要把大衣柜买回家,就可以装下世间所有的美好。直到攒够钱,那个大衣柜早就不知道被谁买走了。那一刻,对世界?对生活?对伴侣?好像都有一点小失望。我们曾经拼了命才能讨回的生活,说没就没了。如果生活一开始就说,你不配拥有那个大衣柜,我们就不争取了,可是,它给了我们希望啊。不吃早餐可以省下5快钱的生活,没觉得辛苦;加班很晚,冒着风雪走两里地,没觉得辛苦;生日拿馒头当蛋糕,没觉得辛苦;一年没换一件新衣服,没觉得辛苦,工作不顺利,快要撑不住了,没觉得辛苦,吃火锅舍不得点两份肉,没觉得辛苦,可是,明明攒够了钱,大衣柜没了,那一刻,哭的很大声。有些人永远也不理解,怎么会因为一个大衣柜就离婚呢。其实,我聊的不是大衣柜,大衣柜只是一个比喻。压垮婚姻的,也不是大衣柜,是洗手池的水龙头坏了,是马桶堵了,是卧室的灯泡坏了,是沙发的一堆脏衣服,是厨房没洗的锅碗瓢盆,是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习惯,是我们为了琐碎的争吵,是我们分道扬镳的立场。可是,你问我,换一个大衣柜,不行吗?曾经有一个生物学家,从海边挖了一批牡蛎,运送到千里之外芝加哥一个地下室的水族箱。头两个星期,牡蛎按照它们正常的规律生活,吃饭睡觉,跟水里的浮游生物玩耍,这一切都符合家乡的潮起潮落。又过了两个星期,发生了一件难以解释的事。它们的行为不再符合家乡的潮汐变化,甚至不符合世界上任何一片海的潮汐规律。生物学家反复推算,意识到,这是芝加哥的潮汐。但是芝加哥没有海。钢筋混泥土的城市地下室,用机器模拟潮起潮落的水族箱,牡蛎生活在人造海里,它们的祖先有上亿年关于海的记忆,它们根据当下的环境,气压,光线,重新制定了自己的潮汐规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正在想象有这样一片海,一片不属于世界任何角落的海,在那里潮起潮落,它们一开一合。芝加哥没有海,但牡蛎带来了海。婚姻走到最后,拼的好像是对浪漫的理解差距。快乐分享错了,就成了得瑟,痛苦分享错了,就成了笑话,好好的一对人,怎么就听不懂对方的话,因为我们对浪漫的理解出现了分歧。有一天,你想到一个无比美妙的想法,兴高采烈的讲啊讲,对方不以为然,后来,你就把这种小时刻的兴奋都收敛起来;有一天,你心累难受委屈,想要对方一个抱抱,陪你吃点甜点,他不必替你做什么,就是竖起耳朵就行,可是,他一脸不屑的说你别矫情了,谁的生活不苦呢,后来,你知道了,只要笑的声音足够大,就能盖过心里的下雨声。谁都没有错,只是生活会慢慢的告诉你,三观不合了。可是,你见过爱情啊,你像牡蛎一样,拥有千亿年关于海的记忆,你没法假装,你的婚姻里有一片海,你也没法撂挑子,走向蒜泥和酱油醋。所以,离婚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没对婚姻失望,我们只是此刻无能为力,还抱有一点热血和浪漫,我们经历过一些痛苦,然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知道要什么,是那一片海啊,波澜壮阔的海,我们有追求星辰大海的自由和权利。活在那片海里,才有牡蛎的样子。20几岁结婚的时候,可以怪自己冲动,没有抓住幸福,可是,30来岁,离开一场糟糕的婚姻,还是没有幸福,怪只怪自己,花了那么长的时间,依然没有找到那片海,在水族箱里,努力游了一圈,感动了自己。凭什么不能离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我们讨论结婚,离婚,最后,还不是为了创造一种不想要逃离的生活吗?我们不能把所有力气放在内耗上,挣扎上,然后不敢拒绝生活丢给你的麻烦,日日沉沦下去,最后无奈的劝自己,凑合过吧。意难平啊。如果你不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海里,那么,你迟早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一片海里,耗完所有意志,浪漫,激情,所以,打算离开,那么请向着大海的方向,前进。

END

***

《送你一朵小红花》主题曲同名MV绝了,千玺演技太好哭了,胡哥用四个字形容-CGm-SMB

TFBOYS加油历程iExperience昨天

易烊千玺入围腾讯娱乐年度盛典星指数年度男歌手,四字弟弟从歌手,舞者再到演员,每一步稳扎稳打,无论是唱功还是演技都是观众认可的,非常努力又实力的弟弟,未来可期!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主题曲MV上线,《送你一朵小红花》未播先火,这部电影有多火,现在已经预售突破两千万。易烊千玺在电影中饰演的是男主韦一航,易烊千玺演技MAX,雨中哭戏感染力绝了,这部电影一定可以温暖整个冬天。而《送你一朵小红花》主题曲MV里曝光易烊千玺刘浩存的雨中对手戏片段,韦一航借着酒劲说,“我不想跟任何人产生联系,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这句台词也击中*,让他大赞,“就这一句话,我服了!*对易烊千玺的演技也是很欣赏的。在已经放出的预告中,可以看出易烊千玺饰演的韦一航已经又是另外一个角色,在他的身上丝毫都看不出小北的影子或者是易烊千玺的影子,他已经只是韦一航。易烊千玺这次合作的是新人演员刘浩存,这个女生是谋女郎,刚刚饰演过张艺谋老师的《一秒钟》,虽然是新人,但是演技让人期待!两个人在雨中对手戏演技也是可圈可点。《送你一朵小花》主题曲是赵英俊演唱的,他果真不负众望,用一段式结构把电影要表达的内容从容不迫的吟唱了出来,一次接着一次的升调,犹如我们在生活中跨过的一道又一道沟坎,翻过的一座又一座高山,听着酸,也听着疼,间奏的吉他像一个转着费劲却奋力在运转的齿轮,拉扯着,嘶鸣着。我爱这首歌,像爱这部电影一样的爱。歌和电影一样,献给普通的我们《送你一朵小红花》(现实世界版)《送你一朵小红花》(平行世界版)今年的糟心事着实有点多,,戴上这朵小红花继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那些烦心事,那些曾经的不堪,让它们统统滚蛋!感人又接地气

***

《送你一朵小红花》火了:人最好的生活状态,都藏在这3句话里每晚出品有书

跨年巨献《送你一朵小红花》看了吗?预售票房第一,提前5天破亿,豆瓣评分7.8。

新一年,一部用心良苦的电影,一场蓄谋已久告白,一次猝不及防的感动。

朋友圈也被它刷屏:

“年,送我一朵小红花,致敬普通的我们。”

“再见,你好,愿积极的我们被生活温柔奖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来自普通家庭的特殊群体,在晴空之下,饱含热爱,逆光远行的故事。它仿佛离我们很远,但又恍惚近在咫尺。

韦一航、马小远……他们,是电影里的主角,也是,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想起影片放映前,导演韩廷说: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已走,已来。看过繁华喧嚣,走过纷纷扰扰。这是一群平凡人的“浮世绘”,也是每一个你我他的真实记录,揭露出3个关于生活的扎心真相。钱,是一个人最硬的底气电影中,易烊千玺饰演的韦一航抗癌花了不少钱。妈妈为省几块钱停车费,和人磨破嘴皮;去菜场买菜,总要把烂菜叶子掰得干干净净。为补贴家用,爸爸偷偷去开专车。饭桌的桌腿坏了,他们不舍得换新的,用纸把桌脚垫了一层又一层。省吃俭用,只为省钱给儿子治病。都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就像为了先救儿子,宁可独自忍受烧伤疼痛的哈尔滨父亲;为了给60岁儿子治病,扛煤气罐赚钱的80岁老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带2岁女儿跑长途的货运司机……谁不想过更轻松的生活呢?可命运逼得他们不得不做选择——谁放弃治疗,等待死神;谁放弃晚年,拼命奔波;谁放弃安家,照顾女儿……若是兜里有钱,哪里会有这么多无奈?记得*渤成名后,接受采访:“以前没钱没名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人,各种心机。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现实吗?人生就是这么现实。当你渺小,所遇所行皆困难重重;当你强大,整个世界都和颜悦色。为什么要努力赚钱?最好的答案是:当孩子上学需要花钱,你可以不用为买不到好的学区房而焦虑;当父母生病需要花钱,你可以拍着胸脯跟医生说:“用最好的药,不差钱。”人这一生,会遇到多少坎坷不得而知,但兜里有钱,至少能够坦然无惧应对风险,自由选择梦和远方。努力攒钱,其实攒的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底气。最长情的告白,是“我陪着你”人活一世,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总有一人,在安静的角落偷偷爱着你,看穿你的脆弱,怜惜你的慌张,呵护你的初心。影片中,韦一航幸运地遇上马小远——一个同样患癌的女孩。她性格直,人脉多,路子广。两人结伴而行,踏上冒险旅程:在充气泳池“沐浴”海岛日光,在屋顶天台“追逐”北美飓风,在广场自由自在体验“老年生活”……当你深陷荆棘之时,身边有朋友相伴,这是多么幸运。同样陪在韦一航身边的,还有他的父母。儿子患癌,爸妈时刻徘徊在崩溃边缘,连哭泣都要挑选时间和地点。他们勤于养生,家庭食谱全都参照“抗癌食物排行榜”;甚至,为了治病,不惜卖房……当你痛苦绝望,看不清前方,亲人的陪伴,便是指引航向的明灯。另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群人的善念。有一次,韦一航参加了一个癌症交流会,会上,大家喊着积极的口号,韦一航一点也不相信这样的做法。一位病友吐露心声,给自己打气,不过是为了看起来更“正常”:“我就想看起来健康点,不行吗?”大家呼喊口号,相互鼓励,也抱团取暖。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但在人生低谷时,有人陪伴,给予温暖,会多一份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金庸说:“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最好的生活,是有人在你跨过山和大海时不离不弃,在你穿过人山人海时握紧你的手。有人陪的日子,再苦的日子都有信心熬下去。我们好好活着,春天就会悄然来临人之一生,是活成“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恰如影片中的癌症患者群体,最深的夜晚,他们可能抱着自己痛哭;但日光之下,他们面临厄运,不怂不孬。再如韦一航的父母,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孩子,但他们藏起情绪,不动声色地创造条件,只为让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更不要说年轻的韦一航和马小远。命运出了道难题,答案或许无解,但他们心怀热爱,把日子过成一朵花。每一个平凡人,只要心中有光,心怀向往,冷清的日子也能过成热气腾腾。记得看过一则新闻。杭州凤凰山脚下有一家铺子被网友称为“解忧杂货铺”,铺子的主人叫江熙年。年,江熙年的妻子因为意外,人到中年下岗了,找不到工作,索性在家附近开了这间杂货铺。过了几年,江熙年也退休了,退休的生活,很枯燥。江熙年在一边帮着照看店铺的同时,一边开始重新练习拉小提琴。他说:“来点音乐,生活更美。”在琴声悠扬中,他慢慢化解了自己和妻子生活中的苦闷,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后来,很多路过的人和游客看到,被他的生活态度所感染,也成了他的粉丝。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心中有光的人,无论身处何地,身边都是鸟语花香。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心中有光的人,能与生活共融,更与自己和解。只有懂得用心挖掘人生真趣的人,才能让平凡的日子精彩起来。《送你一朵小红花》中说:“云朵的背后是阳光,泥沙中也会有花朵绽放。”韦一航也好,马小远也罢,抑或我们平凡中的大多数——很简单,简单到,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一生,生活简单到极致。也复杂,复杂到,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此生际遇,却不曾停下奔向美好的脚步。不论你选择了怎样的人生,尽管去接纳生活所赋予的一切,让每一分、每一秒都不留遗憾。兜里有钱,让所爱的人过上理想的生活;有人陪伴,让奔赴热爱的路上不再孤单;心怀阳光,用自己希望的方式,平安喜乐过一生。年,送你一朵太阳般的小红花,愿我们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有书君说

当你经历的越多越会发现

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

真心,永远不在嘴上

END

***

李善友:,人生皆有意义,使命终将降临-SA

正和岛历程iExperience前天

如果你还觉得自己年轻,那今天这堂课很有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不是因为我讲得好,是因为这个主题重要,越早的临在当下,越早找到自己的使命,你将越早的成为自己。

我们怎么感知到自己的使命呢?我们可以间接感知它,即使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只要我们相信使命的存在,它已经起作用了。

而找到使命的关键一步就是把当下自己做的事作为一种修行,保持此时、此地、此事的“临在当下”状态。

今天我们基本上都在时间的水平线上奔跑,追求更多更快。但几乎很少有人告诉你,真正的力量不在未来,而在当下。“临在当下”这四个字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根据混沌大学开年大课内容整理而成,仅为完整内容的1/10

作者:李善友来源:混沌大学

授课老师

李善友混沌大学创办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混沌大学一以贯之的就是认知升级,大家都理解我们从一楼到四楼的隐喻,这是整个混沌大学的基础框架,一楼是感性思维,二楼是理性思维,三楼是哲科思维,而四楼是理念世界。

如果用一个极简公式来表达三楼的哲科思维,就是第一性原理加上纯逻辑。第一性原理是你进行一切逻辑推理的起点,也就是元假设,你的元假设越深、越牢靠,你建立的大厦当然越高、越稳定。

但是,第一性原理本身不能靠逻辑推理出来,我称之为“第一性原理黑洞”,这是整个哲科思维的最大问题。

所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果你能一下子找到“一”,就会有极大的确定性,这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

正如《教父》里所说,

那些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了一辈子都看不懂本质的人,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们换一门学科来讲同样的道理,爱因斯坦曾说,理论工作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步是从公理中出发,依靠纯逻辑推出结论,然后爱因斯坦问:哪一步更难?

可能你立刻知道爱因斯坦讲的是哲科思维的关键问题,他认为第二步“只要具有相当的勤奋和聪明,就一定能成功”,至于第一步,即找出所需要的公理,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没有一般的方法。

也就是说,要找到“一”,其实靠的是“灵感”。

相传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泡澡时突然明白了如何来测量浮力,他兴奋地跳起来,欢呼“尤里卡!”(希腊语:我找到了)。“尤里卡时刻”也成了通过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代名词,描述的是你经过艰苦的准备之后,“一”突然来到了你脑海中。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两个“一”也都是这么来的。

1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光的速度去追光,会发生什么?思考了10年之后,在他26岁的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他和朋友去喝咖啡,闲聊时他突然顿悟:即使我用光的速度去追光,光对我依然保持光速,于是他得出“光速不变原理”,然后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晚上回到家,以“光速不变”为基石,用一个晚上就写出了狭义相对论。在文章最后他说,感谢我的朋友,他在跟我喝咖啡时,我想到了这点。

大家可能会说,突然而来的灵感,跟平时脑子里的很多念头是什么关系?很明显,平时的念头是飘摇不定的,而当灵感来到时,会有一种确定性,“就是它了”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没人知道为什么光速不变,但当时爱因斯坦却非常笃定地把光速不变拈出来。

所以爱因斯坦的传记里面说,那一刻好像有一个宇宙之光,穿越层层的太空和云层,击到爱因斯坦头上,也点亮了我们这个时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再举一个案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里提到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庞加莱,他遇到了跟爱因斯坦同样的一个问题,他认为在科学中,提出假设第一重要,但是元假设怎么来的呢?

他把自己发现福克斯函数的过程进行分析,他说有15天时间,他每天坐在工作台上苦思冥想,没有任何结果。然后有一天晚上,他一反常态喝了黑咖啡,睡不着觉,也无法正常思维,也许在大脑空白的那一瞬间,观念成群结队产生,他感到它们互相撞击,有了稳定的组合。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只需要把那个结论写下来就可以了。

他第二次有这种感觉,是在他离开居住地去旅行时。旅途中,他忘记了数学和推导,沉浸在美好的景色里,大脑得到了充分休息。他记得有一刻,在他抬腿登上公共汽车的一刹那,观念便跑向了他,他还没来得及确认这个观念,便产生了一种完美的确定感。

还有第三次,他在海边散步时,那种确定性又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通常这种科学家的灵感,都会被绝大多数人解释为天才的力量,所以当庞加莱把他的经历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他们认为庞加莱是天才,一般人做不到。

而庞加莱认为,用天才来解释就太肤浅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这是偶然的,是不可重复的。他不接受这样的解释,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他的灵感是如何来到的,得出一个结论:灵感不是思考得来的,是由潜意识自我做出来的。

他相信有一种比思维更高的意识状态,而灵感来自于那种意识状态。别人就追问他说,你这不就是虚无主义了吗?庞加莱斩钉截铁地说“No”,他认为,灵感看似突然来到,但却有极强、极深厚的根基。

每个人都有过灵感流淌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有灵感存在,我是不是就不需要做训练了,躺在这等着它来不就完了?

并不是,灵感也需要你的艰苦训练,你把自己的能力完全通透起来后,灵感才能经由你流淌出来,所以基础训练非常重要。但是仅凭基础训练,你可以成为高手,不能成为大宗师。

我们来看几个大宗师的例子,先看绘画领域。

《弓和禅》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十年专注看竹的人,自己也会变成竹。然后,忘掉一切;然后,画!”

有没有听说过草间弥生?她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家,善于以“点”描绘世界,年她的总拍卖品件,总计拍卖价格达到了1亿美元,在当年世界所有女艺术家中排名第一。

14岁时,她就被认为患上了精神病,然后去美国学画,回到日本后在精神病院里住了50年,她非常有钱,把精神病院前面的楼买下来,作为自己的工作室,白天在里面画画,医院,医院就是她的家,护士就是她的家人,她身边不能离开人,否则她就想自杀。

在我们看来,草间弥生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然而,艺术拯救了她。在她70多岁时,她的一个系列作品画了50多幅,但到了86岁时,她已经画到了第幅,每天工作八小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

很多人认为草间弥生是个神经病,但也许恰恰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安静,思想没有缝隙,灵感才不能流淌出来。

以前我也不知道毕加索画的是什么,更不懂为什么这么贵,后来看了很多毕加索的电影和纪录片,他的创作过程,居然跟草间弥生一样,不是脑子里想出来再画的,而是他的笔能够超越思维,自由地流淌,最后流淌成什么就是什么。

我们再次发现,似乎有某种跟思维完全不一样的意识状态,是真实存在的。

刚才无论是纯理性的科学,还是纯感性的绘画,都表达了同样的某种状态,能让我们相信,在思维之上,有一种更高级的意识状态,我称之为“觉性智慧”,而觉性智慧的用智状态就是灵感流淌。

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思维是最高级的状态,但思维之上,居然还有一种意识状态叫“觉性”,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我想打一个比方,思想就像云一样,而觉性是云背后的天空,当我们看不到太阳的时候,并不是太阳消失了,而是云把太阳遮住了。当云彩散开时,自然就能看到天空和太阳。

天空和太阳是一直存在的,我们看不到阳光奔洒下来,才是偶然状态。所以,觉性智慧本自具足,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状态。

那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它呢?

它被我们的思维、情绪、潜意识等给遮蔽住了。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些,就会看到觉性智慧,不是增加什么,而是减少什么。正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个状态。

这时,你就能跟所做的事情合一,也就是同频共振,灵感就会流淌出来。

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中,主人公在一所大学里教修辞学,布置了一个题目,写一篇字的文章。

班里有个女生才华平平,她想写一篇关于美国的文章,写不出来,向老师求教。老师说,题目太大了,你不要用字写美国,你可以用字写一下我们的城市。

那个学生还是没写出来,老师说你再缩小一点,把学校门口的街道写出来。女学生还是愁眉苦脸,写不出来。老师急了,让她写学校对面的歌剧院,女同学还是写不出来。

老师实在太愤怒了,亲自把她领到歌剧院对面,让她从歌剧院正面墙壁左边最下面的第一块砖开始写。

结果到了第二天,这个学生带来的不是一篇字的文章,而是一篇0字的文章。

我有一种也许过分的评判,我认为,所有伟大的作品都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经由作者流淌出来的,所有的努力和勤奋可以做出一流作品,但做不出超一流作品。

我非常喜欢《*原》这本书,据说作者陈忠实把田小娥写死的那个晚上,放声大哭,就像活生生的一个人走掉一样。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平时看到任何个案时,可能觉得这是偶然现象,但如果把不同领域的例子一股脑拿出来,就会发现,有可能它是真的。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四楼的觉性智慧这么伟大,我为什么要追求从一楼到二楼、三楼、四楼,直接进入觉性智慧不就完了吗?

觉性智慧需要经由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表达出来,这个通道本身非常重要。

比如,王阳明就是用儒家的表达方式把禅宗表达为心学,在他那个时代,表述方式只有儒家的体系,他又反对朱熹的思想,不用朱熹的语言体系,后来用“致良知”来表达他的心学体系。

也就是说,学习了一楼到三楼的内容,就能用哲科思维来表达四楼的觉性智慧,觉性智慧能帮我们更好的解决哲科思维的“第一性原理黑洞”,洞见出“一”,觉性智慧是给哲科思维赋能。

灵感不是天才独有的,而是人人本自具足。灵感流淌,也不是灵光乍现的偶然态,而是默认的正常态。去除思维的遮蔽,就能让灵感,如泉水般流淌出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灵感流淌的状态,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最近的一次美好的体验,是什么样的?

越能觉知自己灵感流淌的时刻,越能加深这种能力。

我们为什么时常感到痛苦?

那如何才能进入到觉性智慧的状态呢?

通往觉性的路有千万条,对于你来说,只需在其中选择一条最适合的就行,我觉得有一条路很通用,无论你去专业修行,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可以学习,这条路就是“临在当下”。

什么叫“当下”?这个词看起来非常微不足道,而且被用滥了。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个时间概念,事实它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时间到底是什么?圣奥古斯丁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问我,我对时间了解得非常清楚,如果你问我时间是什么,我却回答不出来了。

时间真的存在吗?你猛然一听这个问题,肯定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研究有个基础的方式叫经验主义,认为只有建立在感知之上的经验,才能构成知识。休谟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先驱,他说,我们只能感知每一个时刻发生的事,却无法直接感知到时间本身。因此,时间并不存在。

这句话把大家惊呆了。

想想看,历史学里有很多大事记,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心里会把这些点画成一条线。但这条线我们能感受到吗?它看不见,摸不着,什么仪器也测量不到。

即便钟表上也不是真实的时间。我们把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义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周定义为一天,大家根据这个约定了时间,并且做成钟表,也就是说,钟表里的时间只是地球运动的标识,不是真实的存在。

可是我们却以为有一个时间存在,那是我们的心理时间,康德称之为“先天直观形式”,意思是时间客观不存在,是内置到我们心中的。

所以《新世界》这本书里说,到处都有时间确实存在的间接证据。比如,你见到小时候的发小变得很苍老,你感叹时间是把杀猪刀,认为是时间让他发生了变化。但你找不到任何时间存在的直接证据,你从未经历过时间本身。

我们继续反思,时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三者中,哪个是真实存在的?哪个只是幻想?

所谓过去只是我们的回忆,今天你已经不能直接感受过去了,你可以直接感受的是对过去的回忆。

我再继续追问,对过去的回忆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案是:此时此刻。

同样的道理,未来的本质是期望。

而期望也发生在:此时此刻。

所以,对你而言,不但时间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也同样无法把握,我们唯一能直接感知到的就是当下。

但是,在我们心中,都把过去和未来看得很重,恰恰没有当下。

我们通常用自己过去的回忆来定义现在的我是谁,然后在这里面层层累加。

一是自己的各种信念系统,二是自己的潜意识,三是周围群体的集体潜意识,从这些合起来的标签中才能知道“我是谁”,我们认为过去的回忆能帮我们找到身份认同,活出自己来。

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最大的痛苦其实就是回忆。

你相信的一些群体信念,能用我们在哲学思维中学习的批判性思维清除掉,但你过去回忆中的一些痛苦、悲伤和不敢面对的东西,不容易被清除。我们会很自然地把它们放到一个黑盒子里,自认为心理梳理完了,它们不再对我们构成伤害了。

其实不然,所谓原生家庭伤害或者童年的伤害,只是被我们压到潜意识里去了。而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是,我们显意识里面的意念其实作用不大,真正决定我们的其实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东西。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一个忘掉过去的人,命中注定会不断重复过去。如果我们对过去放在黑盒子里的东西没有处理好,你将不断重复这样的悲伤。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公司里说他的老板是傻子,然后干不下去,你会发现他到任何公司总会遇到傻子老板。

所以,我们原以为对过去的回忆定义了我是谁,找到了一个根基,但过去对自我的回忆,对群体的回忆,对家庭的回忆等恰恰禁锢了我们,这是非常糟糕的。

除了过去,我们在过得不如意时还会转向一个方向,那就是未来。比如,认为我虽然现在没什么能力,没什么钱,但未来一定会功成名就的,让所有抛弃我的人后悔去吧。

我们把自我的幸福、快乐、成功全部寄托在实现未来的某个目标,但这也是痛苦之源。

各位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是高三,认为考上好大学就幸福了;但上大学后发现,大城市如此繁华,但没钱,认为工作赚钱了就会幸福;工作后却遇到一个糟糕的老板,觉得当了老板,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幸福了,所以就去创业;创业后发现,原来比打工还苦,等到公司上市就幸福了。

中国现在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有几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是幸福的?

某著名上市公司老板曾在一次讲话中说:“在座各位谁能做到工作和生活平衡,你举个手,我喊你大爷。”

没人举手,每个人都被公司绑架了,又开始想:什么时候把公司卖掉,我就幸福了......

未来的本质是站在当下对未来的投射。时间的箭头永远指向未来,如果我们把未来当做“一”,就永远无法享受人生。因为你一旦实现了一个目标,就又得有未来的目标。

所以每个人本质上都像是一头驴——主人为了让驴拉磨,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驴拼命追胡萝卜,不断转向,却永远都追不上。

过去是个包袱,未来是根得不到的胡萝卜,时间的三要素里似乎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但现在真的存在吗?好像真的存在,但我们提到现在的时候,它又过去了。

如果我们活在时间之上,注定很悲催。《金刚经》里面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似乎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我们该心安何处?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虚幻的时间中逃逸出来,其实时间之间有条缝,叫“当下”。

我们能接触到的现实,只有当下

时间之间有条缝,估计各位可能对这个说法很陌生。爱因斯坦说,时间是光速的函数。如果我们想搞明白时间,得先明白光是怎么运动的。

光运动时并不是每个空间都经过,它其实是从一个地方消失,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现,可以看成“跳着走”,中间极小的时间里是没有光的,这段时间可能只有10的42次方分之一秒,也有人说是10的28次方分之一秒。

而当下是极微小的光和光之间的那条缝,但是无限小等于无限大,如果我们从这个缝切下去,就能连接上源头。也就是说,当下不是时间,而是时间和时间之间那条缝。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的一段话特别棒:在你看到一棵树之后,你才意识到你看到了一棵树。在你“看到”的一刹那以及“意识”到的一刹那之间,有一小段时间。

这段时间就是当下。

我们换个极大的尺度来理解,你晚上看星星。你此刻看到的星星并不是现在的,而可能是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之前的星星,已经都是过去了。

无限小也一样,我们看到一个事物一刹那之后,才形成对这个事物的意识。

在一刹那的当下,我们是在体验事物,之后才形成意识,意识相当于为看到的事物拍了张相片,而且这张相片不是一刹那时候的相片,而是一刹那之前的相片,是过去了。

所以,我们能接触到的现实,只有一刹那的当下。

如果我们能把过去放下,把未来放下,就会从此时、此地、此事中钻一条缝进去,只要你保持这个状态,有一天就会突然击穿阈值,进入到自己的觉性智慧空间里边去了。

讲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有困惑:如果我总是做此时、此地、此事的小事情,我一生会不会碌碌无为?

假如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临在当下,那就是分形学里的“Z?Z2+C”,带入一个“Z”,得到一个新的“Z”,循环反复,临在当下就是“?”这个符号,不是结果,是过程。

而要想这个公式能运行,最初一定要有个Z0,然后才能持续迭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仰望星空,但是没有Z0这一步,就不会持续迭代下去。所以世界上根本没有小事情,区别在于你做事情的状态。

听说过特蕾莎修女吧?她刚从修道院出来时,自己连吃住都是问题,却要去帮助贫民窟里的贫民。她事业的Z0是开办一所小学校,把自己全部的力量专注在此时、此地、此事上,先把这一件事击穿了,此后才有了她一生伟大事业。

后来她想在加尔各答开一个临终者救护中心,当时正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战争,加尔各达涌进几十万难民,加上疾病流行,这里成了人间地狱。几乎所有人的心都麻木了,可她却想建一个救护中心。

当地官员问她,你想干嘛?加尔各答有百万病患你救得过来吗?你救一两个人有什么用呢?

我想经常会有人用这样的话来质疑我们,或者我们这样去质疑别人。但特蕾莎修女说了一句极其伟大的话。

她说:哪里有万?我只看到当下这一个人。我陪伴他,帮他擦擦身,陪他最后说说话。

我们一生有时会偶然遇到跟我们相关的人,当你眼里有人的时候,就可以跟对方产生真正的连接,但如果眼中的人变成了数字,就会叠加一层障碍,再也没法跟这个人连接了。

创业也一样,很多创业者怀着美好的初心开始创业,但创业是种商业行为,建构在时间和数字之上。你为了融资,为了成功,需要给自己定下KPI,而KPI往往用数字表达,慢慢就被商业里的数字层层蒙蔽,当下就没有了。

在混沌大学,我对类似“我们要帮全国万创业者”这样的口号非常反感,其实没有万,只有此时此刻跟我在一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一个同学就是一个同学,10个同学就是10个同学,他们就在眼前,这就是当下。

临在当下能帮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在你的生活里,如果去掉睡觉的时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中践行“临在当下”呢?

稻盛和夫讲的一句话特别棒:“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用超越的视野来看待工作,工作就是修行。”

与其把工作跟你的生活二分,不如打破二元对立,把它当做你修行的路。

一个手艺人如果心态上能达到“临在当下”这种高贵意识,就可以把自己做的商品、产品变成一种艺术作品。

所以,我给各位三条建议,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第一,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甚至有一种训练叫“多线程运作训练”,专门教你同时做多种事,居然成了一门学问,以为这样才有效率,其实极傻。

除此之外,我们今天的闲暇时间也被手机填满了,大家想一下,你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早晨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空闲时候你在干什么?

你心里想,我就刷5分钟手机,结果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刷的过程中又非常后悔,可就是停不下来,仿佛如果不刷

1
查看完整版本: 离婚的意义,看完整个人神清气爽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