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轨道交通方向)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订单班」
一
专业介绍
●简介
本专业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相关设备运维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基本理论,具备第一线需要的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使用、检测与维修能力,能胜任轨道交通车站相关岗位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毕业学历
学业修满后可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师学院高级工班毕业证书及成教大专毕业证书。
●主要就业单位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及其它机电、电气行业相关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
1)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行业、给排水控制系统、环控系统、低压供电及照明系统的维护人员、检修人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及质量管理人员等。
2)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及其系统制造行业:安装、调试、集成、质量检测、技术支持及设备管理人员。
3)自动化行业:自动化设备维修、装调及维护人员。
二
委培计划
●就业
修满学业,成绩合格并取得毕业证书,由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不低于90%比例录取,实习期满后,签订协议转为正式员工。
●具体文件
具体委培信息见宁波轨道交通集团
文/《职业》杂志记者强音
常常有“明天不干了”的念头,常常是两个人因为训练而起冲突……但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拿到世赛的奖牌,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的“*金搭档”邓燚祯、叶子进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终于美梦成真。
他们两个人一直在追梦的道路上。虽然经历了上一届技能大赛的失利成为了备选选手,但这一届他们重回战场,实现了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他们二人获得金牌的梦,是学校、教练辛勤付出有收获的梦,也是中国梦。
“再苦再难,也要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邓燚祯是广东河源人,叶子进是广东清远人。从年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培训,二人就被组成搭档。年,邓燚祯、叶子进以第43届世赛备选选手的身份,进入了第44届全国集训队。
二人性格迥异。从外表看,邓燚祯性急、果断、胆大心细;叶子进内敛、稳重。在赛场上,邓燚祯主要负责编程,叶子进主要负责装配。俗话说“亲兄弟也免不了打架”,二人在备赛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曾经不止一次吵架。再加上工科生的直脾气特点,这给二人的配合也带来不少困扰。
而此时一次次化解危机的关键人物,就是张宋文教练,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国家队教练。他感觉,两位选手的夺金之路非常不容易。据张宋文介绍,刚开始,两个人的成绩也不是很好,但由于机电一体化的训练过程异常艰苦,其他学生(成绩较好点的)都不愿意继续坚持做技能竞赛这个艰苦的事,张宋文极力挽留才保住了邓燚祯和叶子进。为此,张宋文还专门请示学校领导,答应二人的工作、生活等后顾之忧由张宋文帮忙搞定。此后在比赛中只要出现问题,张宋文都帮他们去分析、解决,但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他往往会没日没夜地寻找资料、解决技术难题,只为让两位选手打入国家队。
有一次,专家在国家集训队训练时提出,PLC(可编程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要用以太网通信,而现在使用的PLC不支持这个功能,新的PLC的型号也没有定下来,在不影响他们正常训练的前提下,张宋文先研究PLC选型,使用、攻破所有技术难关,编写好使用说明,再交到邓燚祯的手上。“当时我每天都研究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正常跟他们一起训练。”
张宋文教练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感动了邓燚祯、叶子进二人。一路走来二人虽然跌跌撞撞,但他们的自学能力却非常强。“这两位选手比较聪明,很多时候,我只是说了一些方法,而选手自己就琢磨出了具体操作步骤,主动钻研技术难题。”
据说北上天津集训前夕,邓燚祯和叶子进还自愿写了决心书,表示“不成功便成仁”,上交校领导,请大家监督。
领先毫厘源于对技术的精益求精邓燚祯回忆,第44届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比赛现场,选手们都很厉害,比赛结果分差咬得很近,用平均分制计算,金牌和银牌只相差一分。如果折算成分,金银铜牌只有小数点后面两位数有略微差别,真的是差之毫厘。
这领先的毫厘从何而来?从二人平日的刻苦训练和坚忍不拔而来。
据叶子进回忆,比赛前,一天往往要训练10个小时以上。“那段时间特别累,脑力、体力消耗非常大,常年无休。这对于教练、选手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一想到在第43届世赛二进一比赛中失利的我们,如果再错过第44届世赛,那真的太可惜了。”
在世赛比赛现场,邓燚祯、叶子进亲眼目睹了韩国、巴西、日本等强劲对手的水平。“德国选手的认真操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重新燃起了我们的斗志。”
本届比赛共分为6个模块,赛程为4天,累计比赛时间18个小时。比赛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灌装生产的打包生产线,二人要对产品进行装配、编程、调试、优化。然而在比赛的第一天下午就出了小问题,当时两个人还因此闹了点不愉快。在专家教练组的反复劝说下,二人决定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要稳扎稳打。
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二人又经历了要在生产线上灌装小米粒的“惊悚一刻”。邓燚祯说,当时在罐装小米粒的时候,小米粒掉了一地。虽然那个时候大家商量好用吸尘器收拾干净地面,然而小米的米粒太小,吸尘器根本起不了作用。于是叶子进只能自行清理地面,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就有45分钟。邓燚祯当时的想法是:“现场如果有垃圾,也是会扣分的。而且赛场要求,生产线中的灌装瓶,最多只允许有1g以内的误差。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稳住。”
好在二人经过长期的磨合,心理素质过硬,基本功扎实,做出了一个合理的战术策略。他们最终谨慎处理,并提前完成了任务。
小梦想汇聚成大梦想邓燚祯说,自己当初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怀揣着梦想”的。在高中时期,邓燚祯非常迷茫,没有人生目标。高三毕业那年,父亲在工地上突然发生事故,差点丧失劳动能力,这件事情成为邓燚祯人生的转折点。本来可以去一所大专院校就读的邓燚祯,为了补贴家用,早日就业,下决心学一门技术,并且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于是加入了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并在入学不久之后便投入了世赛的备赛中。
叶子进初中就上了技校,毕业之后做了一年电工,考入了一所大专院校。“但由于哥哥姐姐都已经读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还是读了技校,没想到最后还获得了金牌。”
而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既不是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主基地,也不是辅基地,邓燚祯与叶子进第一次参加世赛就获得了金牌,二人背后的付出不可小觑,二人的夺金之路,可谓“小梦想汇聚大梦想”的典范。
张宋文教练现在回顾二人夺金的原因,总结了以下两点。
第一,选手的心态相对较稳定。机会只有一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选手和专家、教练们的目标一致,信念坚定,克服了困难。
第二,大家对竞赛的付出和投入很多,花了很多心血,专家、教练们一直陪着选手训练,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选手在训练的时候,也基本上训练到位了。
对于未来的打算,叶子进说:“首先要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其次要成为一个好的教练,研究培养选手的方法,在世赛的道路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邓燚祯说,“虽然现在得了金牌,但是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还是要丰富知识,用手、用脑、用心去做事。其次,还要紧扣时代发展,培养技术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刻苦钻研的能力以及新一代工人要掌握新的技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校对:姜学霞)
责任编辑:张颖苑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