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头昏脑ldquo胀rdquo该挂
TUhjnbcbe - 2021/3/24 14:55:00
北京根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4629262.html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的护士节,比往年来得更加沉甸甸,在这个非常时期,无数逆行的白衣天使,以生命守护生命,用希望点亮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无私。

最美天使在人间!致敬白衣天使!这是我们今天所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曾看过一则开头仿《史记·项羽本纪》的笑话:

《某公志》

某公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学医。执业三年无问津者,公忧,公疾,公自医,公卒。

这则笑话充分告诉我们,学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医学,讲究的是精准,容不得半点马虎。

平时我们在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与医学有关以及由此引申而得来的词语,今天,“字里行间”特别版就来辨析一些这样的词语,以期提高这些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并借此致敬国际护士节,致敬了不起的她、他、她们......

头昏脑涨(?)头昏脑胀(?)

“涨”是多音字,有zhàng与zhǎng两个读音。

“涨”(zhàng)与“胀”同音,其义相近但又有区别,不能混淆。

“涨”(zhàng)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指固体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如豆子泡涨了。

二是指头部充血,如头昏脑涨、脸涨得通红。

三是指货币等的数目多出、超出,如钱花涨了。

“胀”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膨胀,如热胀冷缩、手指肿胀。

二是指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胃胀、腹胀、肚子发胀。

皮肤瘙痒(?)皮肤搔痒(?)

“搔”“瘙”两字音近、形似,易致误。

瘙(sào),古书上指疥疮,故以“疒”为偏旁,名词。

搔(sāo),用指甲或其他物体轻轻抓挠,故以“扌”为偏旁,动词。

瘙痒是皮肤感觉发痒,搔痒则是止痒的一种动作。评点作品等说到点子上,我们常说“搔到痒处”。

瘙痒病在医学上指一种有明显瘙痒感而没有原发性病变的皮肤病。瘙痒病患者难免会搔痒,但搔痒者不一定都患有瘙痒病。

燥热(?)躁热(?)狂躁(?)狂噪(?)

燥是指缺少水分,干燥。

躁是指性急,不冷静。

噪是指大声叫嚷,如聒噪、噪声等。

燥热是指天气干燥炎热。

狂躁是指非常焦躁、不沉着。

燥热是身体的内在感觉,狂躁是情绪的外在反映。燥热要补充水分,狂躁要注意克制、平缓情绪。人不能太狂,太狂就容易自以为是,遇事暴躁、不冷静,狂躁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狂躁症,是病,得治,这也是老话“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的医学解释。

麻风(?)麻疯(?)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疾。

麻风、白癜风、羊痫风、鹅掌风等,这里的风都是一个意思:中医指一种致病的重要因素或某些疾病。因为与疾病有关,有人在用到这些词时,会习惯性地给风加一个“疒”字头。而疯在指疾病时,是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与前面这些疾病不是一类。

病原体(?)病源体(?)病源(?)病原(?)

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病源指该病的源头。

多巴胺(?)

多巴铵(?)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是脑内信息的传递者。

氨(ān)、铵(ǎn)、胺(àn),这三个字读音相近,又都是表示化合物,容易被用混。

概念不同。氨是氮和氢的一种化合物。铵是从氨衍生所得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

性质不同。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铵相当于正一价金属阳离子。胺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具有极重要的生理作用,蛋白质、核酸、部分激素、抗生素和生物碱等都是胺的复杂衍生物,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也是胺或胺的衍生物。

因此,氨一般用于氨气、氨水、氨基酸等,铵一般用于铵盐、化肥等,胺一般用于胺类有机化合物、药物等。

辨证论治(?)辩证论治(?)

“辨,即辨别。辩,即辩论;辩证,是哲学术语,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艺术。在古汉语中,辨和辩有时可以通用,但在专业术语中却不能混为一谈;中医学中的‘辨证施治’不能写作‘辩证施治’”。——《咬文嚼字》

“辨证论治”:中医学名词,也说“辨证施治”。“证”是“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所出现的病因、病机的概括。所谓“辨证”,即运用四诊、八纲等方法去辨别各种不同的证候。

所以在辨证论治这个词语中,所谓“辨证”,其本质就是对不同证候的辨别,不能误写成“辩证论治”,在这里一定要与哲学上“辩证法”的“辩证”区分开来。

综合征(?)综合症(?)禁忌证(?)禁忌症(?)

在医学中,“症”指具体的疾病,而“征”所包含的内容更广一些,如症状、体征和其他异常征象。症状与体征不是一个概念,症状是指主观感觉的不适,体征是临床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表现。而“证”是中医对病人若干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综合征”是指一类继发的、原因比较复杂的、表现多样的症状,称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与体征两部分。它代表一些(而不是一个)器官一旦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同时出现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适应证”与“禁忌证”是一对反义词,其含义是适应指征与禁忌指征。它是指诊断、治疗方法或药物在某些条件下适用,但在另一些条件下禁用。这些条件包括症状、体征、生理状态、化验结果和特殊检查结果等其他客观条件。如某些药物对成人适用,但对婴儿禁忌;对普通人适用,但对孕妇禁忌。怀孕和年幼显然不是症状或体征,而是一种生理状态。所以,症状只是适应或禁忌状况的一部分,把“适应证”写成“适应症”、“禁忌证”写成“禁忌症”,表达的意思并不全面。

针砭时弊(?)

针贬时弊(?)

针砭时弊比喻指出时代和社会的问题错误,望其改正。

砭(biān),古代治病刺穴的石针。针,治病刺穴的金针。针砭,泛指以针刺穴治疗,比喻像医病一样发现和指出问题,使其改正向善,虽有针刺穴般的微痛,却是治病纠错所必需的。

贬(biǎn),两层意思,一是降低官职、价值等,二是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

有些字的误写就是因为用现代的观念推测导致,这里若是知道了“砭”是古人用石针给人治病,就不会写成“贬”了。

注入一针强心剂

例:高考倒计时天之际,学校组织的这次誓师大会无疑为每个备考学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我们经常会在稿件中看到类似例句中的这种表述,其实这种用法不对。

“强心剂”指急救病人发生心力衰竭时给其注射的药物,这是一种尽力维持病人生命的急救手段,注入后增加心脏的血液循环功能,但并不能起死回生。这个词经常出现的误用,一是语境不对,它是抢救危重病人时用的,适用对象是处于困境或危险之中的;二是语意不对,或把它当作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或把它与增强信心、鼓舞干劲的“兴奋剂”以及促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之类混用。

编辑:丁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昏脑ldquo胀rdquo该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