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障碍并非不治之症,但何以很多家庭花费很多金钱和时间后越拖越久,越来越糟?
关键是患者平时基本正常,但在遇到应激事件时表现大相径庭,影响到学习、工作等社会适应进程。重归健康轨道,需要甄别引起患者压力适应导致的情绪障碍阶段,对症下药。
(一)青少年情绪障碍发展三阶段:警戒期、抵抗期、衰减期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病症特征,与“压力适应症候群”高度符合,通常包含抑郁、躁狂、混合、快速循环等症状,呈现出跌宕起伏、症状复杂的“多相”。
按照“压力适应症候群”理论,患者一般会部分或全部经历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衰减期,并体现出不同的病症特征和病症程度。
警戒期:青少年患者会出现身体机能下滑症状,很快丧失活力,被诊断为抑郁症,并伴随焦虑、强迫、失眠等病症特征。
抵抗期:由于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以及使用了抗抑郁或者抗焦虑药物,青少年患者有可能出现不能程度的抑郁状态的缓解和反弹,甚至与抑郁状态相反的异常兴奋状态,被诊断为“躁狂”、“双相情感障碍”(典型态或混合态)等。
衰减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抑郁、躁狂交替出现的快速循环或者混合状态,且情绪障碍发作的烈度加剧。这时,他们通常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这一阶段,患者的情绪调控能力完全失效,意志力、注意力受到很大削弱,纵欲和自毁倾向明显,人生处于剧烈动荡和迷航阶段。
(二)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本质是能力下降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本质,是患者的能力问题。
具体地说,即患者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因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区受到损伤、边缘脑组织接管大脑的“杏仁核劫持”等,造成神经系统阶段性异常兴奋(躁狂、激惹、烦躁),或者异常不兴奋(抑郁、木僵),使得大脑记忆、思维、注意功能受损,情绪反应越来越受本能驱动,并呈现异常活跃或不活跃状态。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产生,与青少年求学、就业、独立生活所导致的持续压力有关。
压力加大了身体的消耗,破坏了新陈代谢,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引起心理到生理全面失衡。于是,一遇到刺激,就引发应激情绪,以及自身欲望产生的不良情绪冲动。
(三)“治疗”和“适应”的辩证统一
大多数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疗愈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根据其病程和程度,这是一个“治疗疾病”和“适应成长”的融合过程。
个人浅见,帮助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恢复健康的总体原则,应是“治疗优先,适应次之,边调整边适应,直至患者恢复情绪自控能力”。
治疗优先:是指通过治疗恢复患者大脑机能和生理机能,让其拥有掌控情绪、适应成长的生理基础。
适应次之:适应是青少年情绪障碍治疗的终极目标,即让患者找回适应社会、适应成长的能力,能够独立生存,健康生活。
治疗,需要减负和休养。这是一个积累过程。
适应,需要加压和调整。这是一个消耗过程。
人生只有一次,值得倍加珍惜。为了高质量的生活,我们需要褒扬那些积极进取的行为,激励自己去努力实现美好的人生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及孩子们的人生一定要很顺利地一往无前,螺旋式前进才是人生常态。
在青少年情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患者更好的成长和适应,为了治疗目标的更好达成,家长及患者都需要接受一段时期内患者适应能力下降、恶化甚至崩溃的现实,延缓适应学习和工作环境的节奏,让他们赢得喘息之机,恢复失调的生理平衡,回归人生坦途。
在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恢复过程中,必须贯彻“治疗优先”的基本原则,并承认患者适能力受损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现象,不是意志品质、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而是生理机能严重失调、受损的结果。
由于病情发展程度的不同,患者适应能力的下降和受损程度不一,对策也相应不同:
程度不严重的患者,可能不需要中断学习、工作,采取一定的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依然可以恢复健康;
程度严重的患者,学习、工作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成为加大消耗、干扰治疗、恶化健康的应激源。这些应急刺激会给他们带来难以名状的担忧和恐惧。此时此刻,按下学习或工作的“暂停键”、减少脑力消耗、减少环境应激,就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选项。
长痛不如短痛。休息、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四)分阶段选择应对策略,寻找个性化解决方案
按照“压力适应症候群”的理论,青少年情绪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程度会处于警戒期、抵抗期或衰竭期。在这三个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A警戒期策略
这一阶段属于压力适应障碍的初期。患者生理机能快速下滑,异常情绪状态和生理失调明显,但由于病程不长,大脑和神经系统机能受损通常不严重。此时患者情绪障碍症状明显增加,并向抑郁状态下滑,好在情绪控制能力基本正常。工作效率虽然下降,并伴随异常情绪反应,但仍能主动调整情绪和行为,坚持学习和工作。
因此,这一阶段的应对措施,应该是谨慎地继续维持社会活动,并以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社会活动:患者的学习、工作等生活功能通常不必中断,但可能需要短期休息,或者适当降低学习、工作负荷,包括转换到压力更小、负担更轻的学习或工作环境中。
心理干预:通过知识和智慧的引领,以及积极温暖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认识这种病症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减少心理压力,消除心理恐慌,调整作息规律,减少个人内耗,促进自我代谢功能的改善,为恢复情绪调控能力打下坚实的生理基础。
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通过用药改善睡眠。这可显著促进脑力的恢复和神经递质的平衡。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失衡会加剧躯体症状和器官不适,并严重干扰患者社会活动,造成心理波动,加快身体内耗,此时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B抵抗期策略
这一阶段属于压力适应障碍的中期。患者的生理机能,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持续下滑,且病程延长,生理和心理调节机制都会参与抵抗生理机能的下滑,导致神经系统活动更趋频繁、活跃,神经兴奋程度加强,出现越来越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越来越频繁的情绪波动。
这一阶段,再维持学习、工作等社会适应活动,会越来越低效和困难,反而会产生应激刺激,伤害身体健康,进一步破坏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因此,应对措施应该是根据情况判断是否继续维持社会活动,大规模减负,同时加大药物治疗的力度。
社会活动:患者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不但可能继续损耗已经失调的生理、神经系统功能,而且会成为加大情绪波动和内耗的应激源。这一阶段的患者应严肃考虑是否中断学习、工作,并转移到刺激较少、压力较轻的环境。
心理疏解:这一阶段的心理干预,应始终保持同理心,理解患者就是分担患者痛苦。同时,患者家长应创造正常、从容的生活氛围,尽量不给患者施压,降低目标,以免加大对患者的刺激和内耗。
药物治疗:患者在这一阶段的神经系统敏感和兴奋程度明显异常,抗抑郁药的使用会加大神经兴奋,加快大脑的内耗和失衡。尤其患者若出现混合或快速循环等状态,应坚决停用抗抑郁药。
由于这一阶段的患者神经系统异常敏感、兴奋,需要使用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减缓对内脏器官刺激的药物,普遍使用碳酸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心境稳定剂。患者出现躁狂等烈度过大的情绪冲动时,还要联用抑制神经系统兴奋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如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鲁拉西酮等。
C衰减期策略
这一阶段属于压力适应障碍的重症期,患者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失调,基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尤其是无法坚持学习、工作等约束加强的活动。同时,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患者频繁、强烈地释放情绪冲动,会产生纵欲、破坏、攻击、自毁等非理性行为。
因此,这一阶段的应对措施,是适当隔绝社会活动,避免环境刺激的灾难性后果,同时加大药物治疗的力度。
社会活动:患者基本无法持续学习、工作等活动,应尽量避免学校、工作单位、重要社交场合等带来的应急刺激。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场所,就是适合他疗伤、恢复的避难所。
心理干预:这一阶段的积极心理干预不但无益,很多时候还有害,因为会唤起患者以前主动进行心理调节的失败体验,成为应急刺激。此时最好的心理干预手段是适度满足患者此前未能满足的欲望,消除心结(心理学上称为“未完成事件”),排除隐藏在他大脑中的“情绪炸弹”。同时,患者家人应表现得从容、平和,不把精力过多集中在患者身上,不因患者病情去强行改变自己的习惯、言行、工作、社会活动。父母的从容和一如既往会为患者增强面对挑战信心,就像风浪中延缓颠簸的“压舱石”。
药物治疗:这一阶段是抵抗期的延续和恶化,应坚决停用增强神经系统兴奋程度的抗抑郁药物,并坚持以心境稳定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症药物为主,通常两种类型药物联用,并加大剂量治疗。尤其当患者躁狂、快速循环发作程度加剧时,需适当加大非典型性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用量。
(五)尊重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规律,追求最佳治疗效果
是否尊重青少年情绪障碍发病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治疗过程是一个持续恶化的逆向发展过程,还是一个稳步向好的正向回归过程。
逆向发展或正向回归,皆在一念之间。这或许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