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大家好!欢迎来到放映室,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是一部凤凰卫视制作的非典纪录片:
《非典十年祭》
该记录片播出于年,
非典爆发十周年。
通过对非典之战的全景式梳理,
较为完整、真实地为世人保留了
“非典记忆”,
为我们提供了共同回忆、
再次反思的机会。
本文的标题则是向该片致敬。
这个世界的现在与未来不会有太多新鲜的东西,大多在历史中都有。我们总是在重复,尤其是错误。
——*《白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和各种传染病*相生相伴的历史。伤寒、天花、麻疹、鼠疫、黑死病、疟疾等等。每一个病*背后都是数十上百万甚至是更多生命的牺牲。
有统计说,从古至今的自然灾难或者是各种战争,都没有病*对我们人类的伤害更大,它们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而且看不见摸不着。
——摘自《非典十年祭》文案
纪录片共分为五个篇章,总时长分钟,整体较为冗长,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纪录片内容,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每个篇章的核心内容,大家可以先行阅读:
第一篇章暗涌广州病*凶猛
通过对最早几例非典患者就诊过程的复原,以及对当时收治的医务人员的采访,讲述了非典病*从广州扩散开来的过程。
并指出自首例非典患者就诊三个月后,广州市*府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告相关情况。在此期间,已经历了春节的人群大范围转移,错过最佳的疫情控制期是非典遍及全国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病*的扩散,在社会层面,流言也在扩散,部分民众的恐慌不断发酵,食品药品的抢购事件在多地发生;部分民众没有得到防控知识普及,满不在乎,人流密集的演唱会甚至照常进行。
第二篇章北京!北京!
本篇章以北京第一例确诊的非典患者为引,讲述了北京方面对非典防治工作的转变,无法查询到的信息、不透明的公共卫生网络、迟迟无法互通的信息,于是年的春天,北京被猝不及防地击倒了。
在北京,人性被多次考量,数起瞒报接触史、病情的事例,让不在少数的医务人员倒下,医患关系受到了严峻挑战。
也是在北京,卫生部相关主管领导乱发言“北京乃至中国是安全的”,让中国的疾病预防体系失去公信,灾情的加重让很多有识之士现身,让不少渎职之人下台,变革自此开始。市长、卫生部部长被撤职,新的方案开始进行探索,更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上报体制、现代化疫情发报体系出现,卫生界浴火重生。
第三篇章回望小汤山
当年和非典一词联系最紧密的,无疑是“医院”。本篇章就是在讲述小汤山的故事。这座在七天医院,是当时全球医院。可毕竟建设时间只有七天。病房设计和内部结构离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甚至隔离病房的密封性不够,容易造成医护人员感染,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央从各大*区抽调医护人员入京建设小汤山,用了一个词“精兵强将”。被紧急任命为院长的张雁灵在面对这支特殊队伍时发表讲话:“我们的出路只有三条,第一条是没有完成任务,带着耻辱走出去;第二条是发生大规模感染,大家都死在小汤山;最后一条是病人有效救治,医护人员零感染。”最后他说:“我们走第三条路!”
历史告诉我们他们做到了。
第四篇章SARS之谜
小汤山的建立的确缓解了一定的压力,但在其他地方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们依旧显得有些被动和狼狈。此时如果能找到源头病*,将对这场“战役”的由守转攻起到决定作用,可就在工作迟迟无法取得大进展,只能一步步推进时,5月到来了。
进入5月之后,从小汤山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乐观,病*就像鸣金收兵一样。一批又一批的非典患医院。与此同时,5月23号,深圳市疾控中心和香港大学在深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溯源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非典冠状病*,很有可能是来自广东人餐桌上的美味,果子狸。
尽管这一论断结果在后来被证实有一定局限性,但出自野味市场确实成了共识。多年之后,我们以相对平和的心态来观察SARS,它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源自动物的一种特殊病原,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传到了人群中来,听起来有些玄幻,但我们的确只能认识到这个地步。
第五篇章十年回响
作为最后一个篇章,聚焦了非典后期以及非典正式结束后,直到纪录片拍摄这段时间的故事。很多非典病患即使痊愈,也因为一些药品的过度使用而造成了不可恢复的后遗症,既有身体层面的股骨头坏死,也有精神层面的抑郁症、狂躁症……即使有幸躲过了这些,也因为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偏见而生活得不如意,甚至被骨肉至亲斥责“不要进我家门”,正如第二篇章所说的,非典考验的不仅是人类的生命力、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先进程度,更在考验人性。
SARS究竟是什么,它来自哪里,它又去了哪里,这三个问题,任何一个,都还无法全面回答。无论是在十年前,还是在十年后。
在如今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看这样一部特殊的纪录片,震撼程度、共情程度是比当年播出更甚的。
事实上,非典和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SARS第一例病症出现在年12月5日,1月23日广东省专家组向各省通报调查报告。新型冠状病*第一例出现在12月初,1月23日武汉封城。就这样病*两次都赶上了春运,广东是当年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一个省,年末有返乡潮;武汉是“九省通衢”,地理位置不言而喻,更是全国高校大学生最集中的地区,年末流动性之强不亚于当年广州。
武汉封城后,全国防范工作由上到下,“硬核”预防接踵而来。大喇叭广泛宣传,县城乡封路挖沟,严防死守;老人隔着铁门对孙子说,你来干什么东西放下赶紧走,我就想一个人过春节......大家纷纷点赞,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孰不知全是历史的重演,多半都可以在非典时期找到原型对应。
●谣言永远比真相传播得快●
河源市人民疯抢米醋、板蓝根和风油精,在网络更发达、网购更便捷的今天,成了全民大“狂欢”。《人民日报》发布的一则关于“双*连口服液”或可以作为新冠肺炎抑制药物的消息,几分钟之内淘宝上的“双*连口服液”售空。连“双*莲蓉月饼”都不能幸免,恐怖如斯。
●人性的考验永不缺席●
年,一位病人肯定自己没有接触史,导致15名医护人员被感染;而在这次疫情中,“晋江*王”隐瞒自己的行程,参加人员密集的酒席数场,直接导致多人被隔离。
年4月,经过七天七夜施工的北京小汤山隔离区拔地而起。年,十天十夜的时间,医院建造完成,医院也在随后竣工。
经历种种,时隔十七年,两个春天仿佛重叠在一起。
哦对了,SARS病*的宿主是野生动物,广东餐桌上的野味,就这样引发了一场全国危机。而17年后,同样因为野味,与SARS相似的病*和疫情,再次拉响了全国警报。
●共同战“疫”
很多人很悲哀,觉得我们重复了太多非典中的错误,但实际上,本次疫情,我们进步了太多太多,我们要看到本次疫情中积极的方面:
仿照“小汤山模式”建立的火神山、医院,介入疫情更早,设计更缜密、设施更完善、更符合传染病防控需要。
更便利的网络介质,使这场疫情的信息量极大、极广、极有细节。媒体冲锋在前,深入一线进行报道,媒体资源得到了极为丰富的使用,使民众能便捷地得到最新的信息,让人们更安心更踏实,不会引起大范围恐慌发酵。正如年,不会有千万人监工小汤山。新冠肺炎,已经成为青少年们对传染病认知的第一堂课。
*府的卫生防控体系是我们本次疫情最大的收获之一,尽管因为前期确诊标准未统一导致防控工作一度混乱,但*府坚决的拨乱反正,仍使工作迅速开展。反应之迅速之坚决,或许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相媲美。防疫宣传也是极其的到位,民众的防护措施和隔离意识,避免了更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而这都是非典留给我们的“馈赠”。
只是,经历过非典后,我们本该做得更好。野味为什么还会出现在餐桌上?怎样的宣传和引导才能够引起民众重视?在中央发动力量介入前,各地*府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三个问题将值得我们再思考十年,甚至更久。
纪录片中引用了加缪在《鼠疫》中的名言:“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可我们付出的,是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还有不计其数的破碎家庭。
“我觉得病*是一个古老的生物,我们和病*并不是谁要战胜谁的关系,因为地球是一个多种生物共存的这样一个体系,人类现在已经走到了所有物种的最顶端,要学会和各种生物和平共处,因为如果要说谁更早是地球的主人,病*一定比我们早。”
“人类可能始终都会面临传染病的危害,而我们永远要做的是,保持警惕”。
武汉加油!
这里是放映室,
我们下期再见!
撰稿人:陈博弈杨李洋凌雨彤安宇航王晶晶
审稿人:张睦焓王梓旭马晓勿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知乎、豆瓣)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居家大作战丨口袋假期店
有钱没钱,回家花钱丨秉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