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生活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表现为意志减退、生活懒散,部分患者个人卫生也不会料理;有的患者受病情影响,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护士应鼓励、督促和协助患者料理好日常生活,这是进一步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前提。
(一)、重视卫生宣教
新患者入院,做好卫生处置,对患者宣传卫生常识,制订相关制度,对患者主动做好个人卫生的行为进行强化,帮助患者自觉建立重视个人卫生的习惯。
(二)、口腔卫生护理
督促、协助患者养成早晚刷牙、漱口的卫生习惯,对卧床及危重患者,护士应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发现有口腔溃疡要及时对症处理,防止合并感染。
(三)、皮肤(毛发)护理
入院时,应彻底为患者洗澡、更衣。患者皮肤如有外伤应给予换药处理。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后应避免日光照射,以免出现日光性皮炎。定期给患者洗澡、洗发、理发、剃须和修剪指甲。卧床患者予以床上沐浴,定时翻身,帮助肢体功能活动,做好防压疮护理。
(四)、二便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便秘及尿潴留,许多木僵状态、痴呆、慢性衰退的患者对自己的尿便异常情况不能主动反映,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二便情况,及时为便秘和尿潴留的患者解除痛苦。如果患者3天无便应给予清洁灌肠或适宜的缓泻剂(如番泻叶泡水服用),12小时无尿者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五)、衣着卫生及日常仪态护理
随季节变化及时督促和协助患者增减衣服,帮助患者整理服饰,保持衣着干净。鼓励患者适当修饰打扮自己,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情趣。
二、饮食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常常出现饮食方面的异常。患者不能适当进食,轻则营养不足,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治疗难以维持,治疗效果难以显现,重则出现衰竭或意外。
(一)、饮食异常的表现和原因
1、拒食型:精神科最常见类型。精神障碍患者的拒食原因,主要有受妄想支配、抑郁情绪、幻觉、兴奋躁动、木僵状态。拒食多发生在入院1~2周。
2、少食型:躁狂发作患者情感高涨,兴奋躁动,受夸大妄想的支配忙于自己的发明创造,顾不上进食,进食时也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而终止进食;有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痴呆患者,意志减退,处于无食欲状态而少食。
3、贪食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躁狂发作患者可有食欲亢进,不知饥饱,进食时发生抢食现象;接受地西泮治疗患者,可有暴饮暴食倾向;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知节制,也可出现饮食过多。
4、异食型:部分抑郁发作患者受自罪妄想影响,自认为罪大恶极不配进食正常饮食而寻找垃圾脏物食用;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意向倒错,找垃圾、腐烂食物、墙皮等东西吃。
5、吞咽困难:抗精神病药物易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导致患者吞咽困难;部分伴有躯体疾病和老年患者由于咀嚼和吞咽功能减退,可出现吞咽困难,难以进食。
(二)、饮食护理
1、分级饮食护理管理:对进食呛咳、吞咽困难、痴呆等情况的患者,专人看护下给予特殊饮食。其中严重患者予流质饮食,口服或鼻饲营养液;能自主进食的患者,予以软质、半流质为主。另外,有拒食、少食、藏食、抢食、贪食和异食的患者,专桌专人照顾。能正常饮食的患者采用集体用餐(分食制)方式安排进餐。让患者定位入座,可节省时间和便于观察
精神障碍患者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为主,避免增强多巴胺效应的药物、食品和含咖啡因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浓茶等,以及多巴胺前身物质酪氨酸食物,如奶酪、花生、豆类食品等。
2.进餐时的护理
(1)护士应维持餐厅秩序。可播放轻音乐,促进食欲。开饭时护士清点人数,防止遗漏;观察患者进餐情况,防止患者抢食、倒食、藏食;防范患者用餐具伤人或自伤。
(2)特殊患者重点护理。对受被害妄想影响,认为食物有*的患者,提供包装食物或让其挑选食物;受自罪妄想的影响自认罪大恶极,拒绝吃较好食物的患者,可提供拌杂后的饭菜,告知患者是他人的剩饭而促使进食;对于疑病妄想认为自己内脏腐烂,不能进食的患者,应劝说并鼓励患者进食。
(3)木僵、紧张综合征的拒食患者给予鼻饲,此类患者有时会在夜深人静或宁静无人的环境中自行进食,夜间可将热的食物置于床头,让患者进食。
(4)贪食的患者注意控制其食量和进食速度,必要时予以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让患者终止进食。
(5)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愿进食的患者,应耐心劝说,减少患者平时零食摄入,尽力提供患者喜爱的饮食,亦可允许家属送饭菜;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大便秘结而腹胀不敢进食的患者,应对症处理解除患者的便秘,患者排便后即可正常进食。
(6)异食患者要重点观察,必要时予以隔离。外出活动需专人看护,以防肮脏食物或危险物品导致意外。
三、睡眠护理
睡眠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生理现象,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的好坏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好转、波动或加剧。
(一)、睡眠障碍的原因
1、精神症状的原因:多表现为受妄想、幻觉的影响而导致情绪激动无法入睡;抑郁发作患者往往有早醒,凌晨醒来后情绪严重低落,易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有些不典型抑郁症患者反而出现过多现象,要引起重视。
2、环境的不良影响:如环境噪音、过热过冷、患者相互影响以及蚊虫叮咬等。
3、躯体的不适或疼痛:如头痛、腹胀、尿频、皮肤瘙痒等。
4、没有规律的生活及不良习惯:有些慢性患者白天睡眠过多,晚上不眠,出现睡眠规律颠倒。
5、心理社会因素:自知力恢复后的患者往往因思念家人、挂念工作、为将来的前途发愁等原而辗转反侧,导致失眠。
(二)、睡眠障碍的护理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病室应安静,空气流通,床褥干燥、清洁,房间灯光柔和。兴奋躁动的患者单独安置,避免对其他患者造成干扰;护士晚间巡视时动作要轻;就寝前可播放轻柔的催眠乐曲,帮助患者安定情绪。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日间除有躯体疾病、身体衰弱的老年患者可卧床外,其他患者一律不能卧床。督促患者白天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及体力劳动,督促患者按时休息,睡前忌服引起兴奋的药物或饮料,入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如聊天、看刺激惊险的电视节目和小说等。
3、加强巡视,严防意外:夜间护士经常巡视、观察。对因疼痛、腹胀、尿频、皮肤瘙痒等躯体问题导致的睡眠障碍应及时处理;对失眠、早醒的抑郁症患者,要重点观察,严防自杀自伤等意外发生;对因情绪不良导致失眠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运用放松方法,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安眠药。
四、安全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住院期间可发生自杀自伤、逃跑、伤人和毁物等行为,还可因躯体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和环境因素等,出现堕床、摔伤等意外。安全护理体现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也是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环节。
(一)、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存在严重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容易出现伤人毁物事件;存在严重抑郁、自责自罪的患者,病情缓解后自卑心理严重、对未来前途担忧过度的患者可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使用氯丙嗪等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导致摔伤;服用氯硝西泮的患者可能出现双下肢无力而跌倒。
2、病房环境方面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餐厅、卫生间、过道地面湿滑,病房果皮等垃圾不及时清除,容易发生跌倒事故;家属不遵守陪护制度,对护士的告知不重视、不遵守,将危险品如水果刀、剪刀、绳子等带入病区;甚至有家属擅自解开患者的保护性约束带,导致意外发生。
3、护士因工作忙碌,未能认真观察和了解病情,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导致意外发生;护士接触患者时,态度生硬,语言强硬,可激发患者的不良情绪导致护患纠纷;病房护理常规和安全工作制度未执行到位也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二)、精神科安全护理
1、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首先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对刚入院、有伤人、自杀倾向的患者专人看护,必要时上约束带进行保护,24小时不离视线,确保无意外发生。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如测体温护理、约束朿带应用护理、外岀活动护理、给药治疗护理等常规;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护士要尊重、关心患者,要学会换位思考,谨慎自己的言行,要切实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自杀自伤、暴力的征兆,及时制止;护士要掌握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现患者无法耐受药物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3、加强巡查,严防意外:护士要随时警惕不安全因素,谨防意外,做到口勤、耳勤、手勤。患者活动的场所要加强巡视,白班15~20分钟巡视一次,夜班10~15分钟巡视一次,巡视时间和顺序不能刻板固定,以免患者掌握规律而加以利用。夜间、凌晨、午睡、交接班、开饭前是重点巡查的时间段,厕所、走廊尽头、暗角、僻静处是重点巡查的地段,意外发生多在此时此地。陪伴患者外出活动时要加强防护,防止走失或逃脱。
4、加强安全管理:要保证病房环境安全,餐厅、卫生间和过道地面水渍要及时清理,年老体弱患者上卫生间要有人陪同,防止摔伤;垃圾及时清除,防止滑倒摔伤和异食症患者捡食;门窗要牢固,有损害要及时修理,灯泡等要加防护罩,拖把等卫生工具要及时带出病房。
要严格执行病房内危险物品管理,新患者入院或患者外出返院时,护士应仔细检查,防止刀、剪、打火机、玻璃制品、发卡、药品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每日整理床铺时,也要对床单位进行检査;治疗室要随时上锁,防止患者发生偷药、藏药或取其他危险物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要求家属配合病房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