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更不容易被发现。当亲子关系需修补、社交恐惧待克服时,其背后不是个人,而是一个个家庭。
记者|*子懿
青春暂停键48岁的李玥一度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强大的女人。
她来自重庆县城,勤快能干,在当地社区工作,兼开一个茶楼,年收入可观。老公在县里最好的中学当老师,工资上交,家事由她。儿子杨玉明成绩优异,中考前即被重庆某国家重点中学录取,全校只有三个名额。“我那时真觉得他一只脚都踏进好大学了。”那时的李玥干劲满满,早出晚归打理生意,为儿子铺路。每次考试,儿子都会带来好消息。但某天,儿子从市区打来“妈妈,我肚子疼。”年上高一后,儿子始感腹部胀痛,睡眠不好。李玥带他检查,确诊为中度焦虑,后发展为重度抑郁。当初儿子来电时,她还觉得这是“瞎折腾”,从未想过那个电话成了她生活的转折点。如今,儿子因抑郁症已休学两年。
在这个青少年抑郁症疗愈的亲子营现场,很难不注意到李玥。她身材不高,憔悴的面容中略带笑意,在现场来回奔走,负责登记家庭信息,安排一对一咨询。不时会听见她吆喝着:“××号家庭,到你们了。”亲子营负责人张进说,她很能干。
张进曾是媒体人,年罹患抑郁症后,生活重心发生转向。在一年治疗康复后,他写了抑郁症诊治的书《渡过》,并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