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助你气血十足的脾经
足太阴脾经,此经与手太阴肺经同名同气,也是一条多气少血的经脉。从足大趾外侧开始经胸部到达舌下。脾处下部,主升清。为谏议之官。何为谏议之官?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反馈给“心”,由“心”来调配身体的气血及时平定叛乱,不至于渴而掘井,斗而铸锥。正如唐王李世民遇到魏征一样,魏征正直无私,明辨是非,才能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名句。李世民则把他当成一面镜子,时时照见自己,避免犯错。脾脏气血旺盛无有邪气时,就像魏征这种名臣,时时提醒君主之官,就会未雨绸缪,及时平叛边疆小问题,以此呈现太平盛世,天下大治之景象。而脾脏受邪虚弱,变成昏臣,恰如宋徽宗遇到高俅,玩物丧志,蒙蔽双眼,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改朝换代的地步。比如现在的糖尿病,就是脾的功能大大受损,变得不再灵敏,慢慢身体的边疆—脚部都已坏死,还未能上报君主之官,以至于兵临皇城,灭亡在即,才幡然悔悟,无奈残兵败将已无力反抗,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的脾胃是如何变得昏庸无能的呢?《内经》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不节制的饮食是最伤脾胃的行为。有句谚语叫:“饭吃八成饱,话说七分满。”《易经》也在告诉我们谦受益满招损。凡事过犹不及,执两用中才是长久之道。脾主肉,主四肢。适当的运动是锻炼脾胃最好的方式。喜欢躺在床上睡懒觉的人,躺倒四肢都退化了,脾胃怎么可能好呢?还有长了一身虚肉的人,都是脾虚无力运化的结果。脾为土,像大地,肺为金,脾强则可生化肺金。否则会肺虚,“虚则补其母”,孩子虚弱了补它的母亲,把母亲补足,孩子自然强壮。所以很多肺病的问题可以从脾上调理。正如儿科推拿中所说,孩子的病大致就两种,简称“二太”病。即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把孩子的这两条经络调理好,孩子基本上不生病。
儿科推拿中有一招健脾的方法,就是按揉大鱼际或者来回推大拇指侧面,但没有老师告诉你背后的道路。懂得了同名同气,自然知道手太阴,足太阴本就是一条经脉,从肺经自然可以调理脾,反之亦然。
《内经》云“醉以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喝醉酒强行房事,大汗淋淋之时却被风吹,都是最伤脾的行为。夏天,外面很热,大汗淋淋,走进空调房间,殊不知一时的舒服,却造成对脾肺不可逆转的伤害。《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原来身体的肿满是脾的问题,知道了这些道理,调理不是strong而是虚胖的问题不就找到了根源吗?原来肥胖是脾虚的表现,补益好脾胃,减肥很简单。
五志中思伤脾,思则气结。正如松软的土地可以长养万物,而板结如石的硬土则可能寸草不生。过度的思虑就会伤我们的脾脏。正如齐秦的歌曲《思念是一种病》,古人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花瘦。”从这些诗句中看出这些多情的古人病的不轻啊!有没有可以克制思结的呢?有,怒胜思。怒属肝木,木克土。怒则气上,所以才会怒发冲冠。把思结的气散掉。
《华佗传》里记述一个治病的病例:有个太守向华佗求治,华佗经过辩症诊断后便心里有数了。原来是思虑过度,伤及脾脏,日久造成了胃中气滞血瘀。华佗收下了很多赠礼就走了,不但不给开药,还修函斥骂这个太守。真把太守激怒了,怒不可以遏,大喊大叫:“华佗这个大骗子,我要杀了你!”说完吐血数升,可能是被华佗恶心的。这一怒反倒将胃中的淤血去除。病竟然慢慢好了起来,此时方才明白华佗神医果真名不虚传。当然不要看到这个案例,见了脾胃不好的人就去激怒他,这种人脾气大,病没治好,挨顿打是少不了的。
回到这条上午9点到11点当令的脾经。本经主治脾胃病,妇科病,腹胀便溏,身重无力等病症。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根据“脾虚则泄,脾实则胀,胃逆则吐”来辨别虚实寒热,对症下药。让我们一起拨开云雾见青天!
《灵枢.本腧二》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指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腧;行于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井穴隐白,在大脚趾靠近趾甲外侧。五行属木,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之效。脾属土,此为木,木克土,木能把板结的土顶开。正如古诗《竹石》所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山中的很多树可以从石头缝中长出来,时间久了可以把石头完全粉碎,不得不佩服“木”的生发之力,难怪会有“怒发冲冠”之说。此穴有木之特性,自然可以健脾。井穴都是阴阳经脉交会之处,回阳救逆自不在话下。脾生血,肝藏血,心通血,脾为血液化生之源。脾不好的人就会面*肌瘦,气血不足。很多女性的妇科如月经不调,崩漏等问题,都会在肝经去调理,结果效果不太明显,那就不妨试一试脾经。如果脾不生血,肝自然无法封藏。脾强血自止,此穴是止血要穴。如果是崩漏,暴泄之类的虚症,可以用轻掐揉动或温灸的补法。配合肺经上的孔最穴效果会更好。如果是腹胀的实证,可以用刺血或刮痧的泻法。再教大家一个治疗狂躁症的秘法,用红绳将手大指指跟与脚大趾趾根系紧,两分钟后,用血糖针点刺两隐白加两少商,出两三滴黑血,立效。
荥穴大都,有巨大的经气聚集之意。在第一趾关节赤白肉际处。五行属火,具有健脾利湿,泄热止痛之效。本经属土,火生土,此穴则为脾经母穴。根据“虚则补其母”,“刺虚者刺其去”,在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按揉此穴,补脾虚特效。当然心经、心包经同属火,火生土,心经和心包经也为脾经的母亲,在午时,按揉心经和心包经的火穴少府穴,劳宫穴同样可以起到补脾之用。脾经有热时,比如大鱼际发红、鼻头发红、嘴唇发红起泡等,可直接在此穴刺血,泻热特效。大都穴可以治疗:腹胀,腹痛,便秘,心痛等。
腧原穴太白,第一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五行属土,土经土穴,得土气最盛,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化湿之用。这也是土所具备的特点,能藏住水,也能藏住热,所以能清热化湿。根据“治脏者治其腧”,“五脏六腑之有病皆取其原”的原则,此穴为脾经原气汇集之处。治疗脾脏问题的主要穴位。“腧主体重节痛”,巳时的身重无力,无精打采,可选此穴调理。可治疗:胃痛、腹胀、泄泻、饥不欲食等。此穴是补益脾脏的通道,温灸、隔姜灸都可以。再告诉大家一个特效的方法,直接用鲜参切片,晚上临睡前贴在太白穴,早晨起床再去掉,补脾效果特别好。
经穴商丘,内踝隆起处的前下方。五行属金,具有健脾利湿,通调脾胃之效。本穴是土经金穴,土生金,此穴即是本经子穴。根据“实则泻其子”“刺实者刺其来”可知,在巳时,上午9点到11点,用重揉、点刺、刮痧法可去脾之实证。土生金,肺经则为此经子经,此时用泻法作用于经渠穴效果一样。“经主咳喘寒热”,此穴还有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作用。“治肿者治其经”,本穴还有消炎消肿之用。对天部的炎热特效,如口干,嗓子上火,慢性咽炎等。
合穴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高骨下凹陷处。五行属水。具有健脾利水,益肾调经,清利湿热之效。懂得了五行的意义,每个穴位的特性不用死记,自然明白。这是古人的智慧浓缩,传承文化的捷径。五行属水,当然与肾气相连,益肾调经自不在话下。“合主逆气而泄”,调理脾虚引起的便溏、腹泻自然手到擒来。针灸歌诀中的“肚腹三里留”,足三里可以治疗肚腹的病,但肚腹的范围太大,经络也有好多条,如果恰是胃经的问题,足三里则为同气相求,自然有求必应。如果是脾经的问题呢,是不是选“阴陵泉”效果会更好呢?如果是靠近腹部中线肾经的问题,是不是选择“阴谷”才更有效呢?古人只是提供了一条思路,千万不要死守,用的不灵时还埋怨其古人法不灵,殊不知自己读书读到了死胡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读书学习之法啊!这样看来,“阴陵泉”与“足三里”同样有名气,只不过“阴陵泉”比较低调罢了。
有一次去大风车校区,看到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办公室,手捂肚子,脸色苍白,靠在桌子上。一问才知道多年的胃病犯了,医院呢!来的早不如来的巧,雪中送炭才能感知中医的神奇。我说:“医院,我十分钟帮你治好”“不可能吧,医院输液的”,那位老师一脸疑惑的说。真是无知害死人呢?本来是虚寒之症需要温补,医院用寒凉之药,越治越严重。我笑着说:“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那好吧!”算是勉强答应了吧!我就去腿上找“足三里”,但没有痛感。无痛感便是没有得气,便弃之不用。遂选用脾经的阴陵泉,发现痛不可触,“以痛为腧”,同气相求,则有求必应。点按五分钟后,她的脸色开始恢复,疼痛消失。又在“足三里”点揉两分钟,从她惊讶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到“神奇”给她带来的冲击。“太神奇了!真不痛了!”看她心情大好,知道已经帮她解决了。临走时又问了一句:“董老师,这是不是疼痛转移了?会不会再犯?”。我笑了笑:“这不是转移,是分散,能量不会消失,但可以把它分散到身体需要的地方。至于会不会再犯,就看你吃什么了。”“好的,我明白了,回去好好听你的课?”说完一蹦一跳的回去工作了。
其实治疗上述胃痛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胃经的募穴中脘,也会手到病除。在任脉上有三个守护胃腑的穴位,被称为守“胃”三剑客。就是上脘、中脘、下脘,分别看守着胃腑的上中下三部。如果是热症就用泻法,如果是寒症则用补法。胃经是阳脉,任脉是阴脉,脾脉也是阴脉,胃有病就可以从阴入手,这是“从阴引阳”的大原则。当然有时候还要学会变通,在一个女孩肚子上点按,毕竟不太方便。还是选用四肢比较妥当吧!
脾经上的募穴是什么呢?章门穴。在肝经上,侧腹部,第十一肋骨的游离端下方。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克就是管理,如果土太旺盛就会减少,如果太虚弱就会增加。此穴就有疏肝健脾,降逆平喘之效。脾为阴脏,能否从阳入手调理呢?可以,背部,膀胱经上的脾俞穴就是答案,俞募相配则如双剑合璧,治病则势如破竹。这还是“患处松解,远端导引原则”。“少则得,多则惑”,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病患处聚集不动的能量化开,导引到四肢全身。“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能量一旦流动起来,怎会有“细菌病*”乃至肿瘤的产生呢!讲到这里大家估计会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脾经上还有一个八脉交会的明星穴,公孙穴。人体第一温阳大穴。在第一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帝之姓“公孙”来命名,是否有德润子孙之意呢?足见此穴的分量。此穴通冲脉,也是脾经的络穴,所以有健脾胃,调冲任。脾经络脉由此进入胃经,阴阳交界处。“久病入络”,络穴调理一些脾胃的慢性病效果显著。既然通冲脉,就可以调理一些妇科疾病,而妇科病又多与脾胃有关,那此穴又能一箭双调,是女性的守护神。配合被称为“妇女之友”的“三阴交”,远离妇科困扰不是梦。尤其是有痛经、腹痛、胃痛、胸痛的人要常常疏导,便可化病痛于无形之中。
脾属土,土克水,脾还可以调理身体水液代谢的失常,防止湿浊的诞生,还身体一个天清地宁的世界,防止一切慢性病的发生。《内经》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意思是说,如果感染到天气中的六邪则会伤害五脏,如果感染到饮食的寒热,则会伤害六腑。感染到土地的湿气就会伤害皮肉筋脉。这就是疾病的成因,无论是感染那一种邪气,都会伤害到脾脏,所以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惹不起要躲得起,这才是养脾养生之法。
脾经上的寻宝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珍宝等你去发现,行走越远发现越多!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