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门诊来了一位患者,自诉近段时间心里很烦,在家不知该干什么,看到周围的人和事都不顺眼,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堵住他的胸口,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仍感很不舒服,晚上也睡不好觉,白天也没精神,不想做事。特来我院就诊。
追问病史,患者曾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精力特别好,每天精力充沛,使不完的劲,做事也很有精神,睡觉时间明显减少,认为自己当时的状态是最佳状态。可持续一段时间,就变成现在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了。
双向障碍
以上病例,是典型的双相障碍的症状。什么是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双相障碍患病率为3.7%,部分国家或地区可高达5%-7%。中国双相障碍患者占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的1%-1.5%。双相障碍患者主要特点是情绪起伏较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情绪有很大的反差。识别率低,误诊、漏诊率高双相障碍患者就医时,往往是在抑郁发作时,当时主要处在情绪低落、抑郁、焦虑,躯体不适等状态,容易避重就轻,不能完整自述病史。据统计,40%的双相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物质或酒精滥用及依赖,焦虑症或人格障碍等。
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早,高峰年龄为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多次抑郁发作后才出现躁狂发作。患者平均确诊时间长达10年。其实我们可在很早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患者情绪的动荡起伏、家族中有人容易激动、发病年龄特别早等。
包括:(1)早年发病,通常<25岁发病;
(2)发作性心境不稳定,即心境波动很大,抑郁、焦虑、欣快、烦躁不安等情绪呈短暂发作;
(3)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亢进、体重增加、短暂欣快发作、灌铅样肢体麻痹等;
(4)抑郁频繁发作,一年内多于4次;
(5)抗抑郁药引起转躁;
(6)病前情感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心境恶劣气质、易激惹气质与环性情感气质与心境障碍关系最为密切;
(7)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
(8)季节性情绪变化;
(9)烦闷型躁狂,表现为烦躁、焦虑、沮丧、易于激惹、冲动等,易被误诊为激越型抑郁。如果一个人的本能活动出现了节律性改变,比如:吃—食欲亢进或突然没有胃口;睡—入睡困难或睡眠显著增加;性功能—亢进或减退,就应当就医,通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可能发现患者情绪上的问题。
(文章源于网络,仅供医学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