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巴菲特每年会向自己公司的股东写一封公开信,介绍一年的经营情况,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对市场的看法。经济学家布莱恩教授提取其中的投资理念部分,形成思想体系,并出版成书。
这本书有两个重要的价值:第一,这是一部投资经典著作:巴菲特继承了价值投资思想,他又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理念与方法,是学习价值投资最好的开始;第二,这也是一部商业经典著作:涵盖股份公司治理、并购、财务评估。商业与投资是深刻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充分理解商业,才能做好投资。
作者简介
沃伦·巴菲特,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裁,全美排名第二富豪。
劳伦斯A.坎宁安,美国纽约市卡多佐法学院教授及海曼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导言和9个主题:公司治理、财务与投资、投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和收购、估值与会计、会计诡计、会计*策、税务问题。
读书笔记
第一章公司治理
1.小心弱会计的公司。养老金假设回报过高,应收款计提不足等,都是弱会计。厨房里如果有蟑螂,绝不可能只有一只。
2.如果你看不懂财务报告中的某个注释或管理解释,通常是因为CEO不想让你明白。
3.要非常警惕大肆鼓吹盈利成长预测的公司,所有的盈利都不是简单顺利地可以预知。
4.管理层结构分为3种:①董事会没有控股股东,董事们掌握选择CEO;不利于董事对付平庸的CEO②控股股东也是公司高管;老板自己不会解雇自己③控股股东没有参与企业经营;逻辑上这种结构比较合理,董事会反馈经营情况给到老板
5.董事们必须具备的三点素质:①丰富的商业经验②股东利益导向③在公司拥有真正的利益
6.英雄最终还是得靠时势,杰出的管理技能敌不过大环境基本面的恶化。(所以选择好的行业非常重要)
7.不要相信并购造成的所谓“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就是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第二章公司财务与投资
1.“市场先生”,这个概念是格雷厄姆提出,患有抑郁狂躁症,有时很乐观,有时很悲观,每天都给你服务,给你报价。投资就是,要比市场先生更准确的评估自己的公司,那就赢了
2.如果有些事情注定不能长久,那么终将覆灭
3.有些人在持有的公司表现稍好之时,会匆匆卖出变现。这种行为彼得·林奇比喻为“剪除鲜花,浇灌杂草”。
4.评估风险的因素有:
①公司长期保持经济特征的确定性
②公司管理层能力的确定性
③公司管理层回报股东而不是回报自己的确定性
④购买公司的价格
⑤通胀和税务多大程度影响投资者购买力
5.如果将自己限制在一个相对有限且容易明白的行业,一个智力正常、见多识广、勤奋努力的人就能够有相当精确度判断投资风险。一个视力平平的人,没有必要在干草堆里寻找到绣花针。当“傻”钱承认自己的局限,它就不再傻了
6.你必须要忍受让你背离原则的诱惑,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不必考虑甚至持有10分钟。当你持有一个盈利总额不断增长的投资组合,年复一年,你的投资组合的市值也随之不断增长。
7.企业内部的“惯性驱使"(在企业内部,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足以压倒一切):
①拒绝在当前方向上做改变②不断的收购项目耗尽现金
③领导想做的项目,下属会论证其正确性④同行的行为会被不加思索地模仿
8.与坏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我从来没有成功过。
9.错过能力圈范围之外的机会并非罪过。
10.杠杆这种东西会上瘾,一旦你奇迹般获利,很少有人会愿意回到从前保守的状态
第三章投资替代品
1.货币资产:巴菲特观点负面。大多数人人是“安全的”,实际上属于最危险的资产。主要是由于考虑到税收后的收益,基本上跑不赢货币贬值的速度。
2.不会有任何产出的资产:郁金香、*金、比特币。巴菲特观点负面。购买这类资产是因为将来会有人因为更贪婪而出更高的价格,但实际上该类资产用途有限,几乎没有产能。在泡沫中,原本持有怀疑态度的投资者会屈从于市场价格上升表现出来的“证据“。
3.垃圾债券:偶尔会有一些回报吸引人的投资标的,但大部分不具备投资价值。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在收取了5%的佣金后,如何保障买家能够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
4.零息债券:对发行者比较有利,所以伯克希尔也发行了。但由于中途没有付息,所以没有违约,发行到最后,容易变质,很多烂企业也会相继发行,最后投资者接盘。
5.优先股:巴菲特没有明显批评。伯克希尔也投资过多笔优先股,有好有坏。好的是:吉利电器,帝国银行等,坏的是:所罗门,美国航空等。
6.衍生品:巴菲特和芒格一致认为是定时炸弹。衍生品的账面盈余被夸大,衍生品的会计计量非常困难,因此是大规模毁灭性金融武器。
7.外汇和国外权益:由于美国长期经常项目逆差,导致国外债权增大,国内负债升高。美国人长期花明天的钱给今天消费,终将导致美国的经济蛋糕将被外国人分享,而随着负债升高,容易造成美元的贬值压力。因此巴菲特持有了部分外汇合约对冲美元仓位。
8.房地产:美国历次的房地产崩塌,都是由于过松的信贷*策造成的,并非由于信贷金额高于房屋价格造成的。如果贷款人没有覆盖月供的能力,注定会出现问题。
第四章普通股投资
1.股票市场“摩擦成本”太高,包括:经纪人、基金经理等都是这类成本。目前摩擦成本已经到达了所有美国公司盈利的20%。
产生摩擦成本的四个帮手是:股票经纪商:投资者需要为其所提供的交易便利支付通道费用;投资管理人:投资者需要为其专业服务支付管理佣金;财务策划师:投资者需要为其支付理财服务费;更“高级”的投资管理人(如投资专户、对冲基金和PE基金等):投资者需要为这些更高级的服务同时支付资金管理费和业绩分成。
2.分红*策:分红过高导致留存收益不足以保持公司有利的竞争地位;分红过低会让管理层拿钱乱买东西。
3.70年代专门寻找大规模回购的公司投资,它们一般具有:股东利益导向的管理及价值低估的双重属性。但现在多数上市公司的回购变成了秀信息和赶时髦。
4.伯克希尔不拆股主要是保持股东高素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5.拆股和交易活动:拆股会提高摩擦成本,并不可取。
6.价值投资:多余的两个字。不要分散投资于自己不了解的股票。巴菲特对传统产业情有独钟,投资于处于不同领域的优秀企业,其风险更小,获利更高。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非常愚蠢的。
7.生命与负债:投资者要把握股市的运行规律就得排除所谓的传言和内幕消息的影响。投资人必须独立判断,稳住阵脚,不被消息、传言所左右。
第五章兼并及收购
1.高价收购的主要原因有三点:①管理层渴望激情与挑战②公司排名一般按销售规模③乐观主义,青蛙变王子的奇迹迷信
2.稳定的收购*策:目标公司的六个特征:规模够大;有被验证的持续盈利能力;良好的净资产回报率;值得信任的管理层;业务简明;报价明确。
3.特别喜欢公司的股东就是管理层,他们喜欢产出大量现金,也为了他们的家人长期持股。
4.我们喜欢与那些热爱自家公司的人做生意,他们具有的品质:不做假账,以产品为荣,尊重客户,以及一群忠诚的、有强烈方向感的人。
5.杠杆收购(LBO):出自所得税效应;错误的收购无法纠错,损失巨大。
6.可以收购的条件:产能未完全开发,有提价潜力;小额资本即可容纳业务增长。
第六章估值与会计
1.灌木丛理论: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肯定灌木丛里肯定有鸟?何时出现,会有几只?无风险的资本利率是多少?回答这三个问题就知道灌木丛的价值。
2.股息率、市盈率、市净率如果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数量和时间挂钩,否则,就无法运用去估值。
3.在估值上获得一个精确的数字是愚蠢的。模糊的正确胜过错误的精确。
4.透视盈余:巴老认为应该忽略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采取透视盈余的方法记录自己投资组合的损益情况。具体来说,就是按持股比例对应的企业盈利来计算今年组合的投资业绩,坚持10年。这样的方式会强迫投资者思考企业的长期愿景,而不是短期股价表现
5.管理者水平的测试标准:是在没有过度杠杆和会计花招的前提下,运营权益资本取得回报率的高低,而非每股盈利的持续增长。
6.拥有巨大持久商誉而仅需少量有形资产的企业极有可能是好的投资标的。巨大商誉可以抵御通胀和提升溢价。少量有形资产也可以抵御通胀,因为生产性资产更少,通胀后所需投入资金也越少。
7.经济商誉VS会计商誉:会计商誉来说就是收购价格高于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根据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要求,需要按40年进行摊销,税前抵扣,导致盈利下降。经济商誉我也不是完全理解,是巴老说的一个概念,大致意思是企业的实际商誉并不用摊销,因为有持续创造盈利的价值。书本举了喜诗糖果的例子:万购买喜诗糖果时,有形资产大约万,税后利润万。花了万收购的原因是有巨大的经济商誉,这个商誉可以持续的带来盈利而不被贬值。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折旧是一项真实的成本,是必须被计算入内的,所以巴老强烈抨击EBITDA(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利润的计算方式。
8.“股东盈余”:股东盈余公式应该等于财报盈利+折旧、损耗、摊销-每年工厂和设备的资本化开支(如果公司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以维持其竞争力和单位产量,那么这些额外的资本也应该计入)。无论收购还只是买部分股票,都应该参考股东盈余这个指标。
第七章会计诡计
无论选择何种会计方法,巴菲特指出,关键的挑战是提供有助于读者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的数据:
公司值多少钱?
实现未来规划的可能性有多大?
鉴于现有的情况,公司管理层的工作表现有多好。
会计把戏的讽刺:通过更为高级的簿记方法保持应得的领先性。
标准的设定:一切以盈利报告为中心的新时代。
股票期权:期权并非难以估值。经理人关心的只是公司的股票价格。期权的结构条款应该包括:合理的行权价格;相对于公司的留存利润,期权价格具有相应的行权价格调整;禁止在获得期权后立刻抛售股票。
重组费用:正直诚实的品格受到了侵蚀;
退休福利估计:投资者整体只能获得平均回报,减去他们的成本;被动投资者和指数投资者由于他们很不活跃,会获得平均回报,减去非常低的成本;积极投资者要减去高额的费用,什么都不知道的被动投资者往往才能胜出。
账面盈利的实现问题:最重要的净利润在伯克希尔几乎毫无意义;运营利润整体而言是个反映企业运营状况较为合理的指标。
第八章会计*策
并购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对公司购并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商誉摊销的不合实际。
小心评估,审慎处理。
分布数据和会计合并:汇总同类数据帮助分析,做好换位思考。
递延税项:递延税项计算规则的变化造成的影响;关键词:一动不如一静;费用和回报才是关键。
退休福利:会计原则允许采取现金发生制,大大低估了累计的负债。林肯最喜欢的谜语:狗尾巴再像腿,狗还是只有四条腿。
第九章税务问题
公司税负的分配:税率降低对公司还是消费者有益并不一定,对税法改变的预期;资本利得并没有特殊的吸引力。
税务和投资的哲学:只有在卖出股票,实现收益的时候,才需要纳税。复利的力量。
后记
至死不离的态度导致的“双重收益”:内在价值的提升和相对价值的增长。
警示:欢乐的舞会总要结束,高成长率必定自我毁灭;资金太多是超级投资回报的敌人;以合理价格购买优秀企业永远没错。
独立思考,情绪稳定,非常重要。
深度剖析
1.什么是价值投资?
巴菲特在不同时期都有过精彩的表述,最简单的说法是在一家好公司在被低估时买入。如果一家好公司在股市中的报价低于本身的价值,两者之前有较大的差距,买入就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市场价格早晚会反应公司的真实价。他有一个惊人的比喻:市场短期是投票期,公司的股票价格由投资者的喜好决定,但长期来看,市场是一台称重器,价格反映价值。
由此可见,价值投资有两个前提:好公司和低估。但有些投资者只盯住其中一个条件,如在一堆烂公司里挑选投资,巴菲特称之为“雪茄蒂”公司,投资人希望能抽上最后一口。巴菲特认为除非投资人是专业的财产清算公司,否则这种投资是可笑的。一个公司每天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像是在厨房看到一只蟑螂,烂公司的问题总比能看到的问题多。这个问题平淡无奇,实际却很难做到。那么怎么找到那些内在价值高、被低估的好公司呢?在投资理念中,巴菲特在其投资理念部分详细阐述了成长性、安全边界等内容。
在中国有没有价值投资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按照5年、10年或更长时间持有一只股票一动不动,A股有些优质股票也有价值投资,比如你从年投资贵州茅台、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虽然经历了两次的暴涨暴跌,持有到现在(年)也翻了几番,问题在于谁会在这两次暴涨暴跌中持股不动,毕竟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市值的暴涨和暴跌中都会显现出来。那么A股的问题在哪里?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投资者结构。中国A股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散户),追涨杀跌,巴不得今天买,明天涨,使股票市场波动性极大。
二:看不见的手。*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策干预,出台各种*策,左右市场的波动。
三:大量问题企业上市。上市前美化财报,做假账,虚增利润,绕过监管层,然后上市后大肆减持股票,套现离场,最后成为“空壳公司“,把大量中小投资者套牢在山顶,亏损巨大,这是A投资者亏损的症结所在。所以巴菲特说“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年前大量企业业绩暴雷、商誉减值,很好的说明了时间才是优秀企业的朋友。
2.投资理念精华
2.1怎么找到低估的好公司?
巴菲特的投资不局限于证券投资,也包括兼并、收购企业,他认为这两者的投资理念及其相似,都是买进可以了解的、长期经营状况良好、有诚实正直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营、有吸引人的公司股份,所以对巴菲特而言,好公司或好行业即简单、稳定的,不太经历重大变化的,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二十年,肯定拥有巨大竞争实力的公司与行业。
除了以上主观判断的变量,成长性也是价值评估的一个变量,其作用变化范围非常大,可正可负,成长性只有在适当的公司,以有诱惑力的增值回报率进行投资时,比如每投资一块钱,可以产生超过一块钱的长期市场价值时,投资者才能受益。而增加资金只能得到低回报率的公司,成长性会伤害投资者。
另一个因素也同等重要,即在买入时,价格有安全边际(估价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额),这并不是说要估价看起来便宜,买便宜货股票也有风险,因为得到了初始优势,可能很快被公司的低回报侵蚀,以及时间成本。要寻找的便宜货是指价格与企业价值的差异,安全边际大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便宜货。
总结来说,成功投资要学习两点: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内在价值的定义是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它只是估计值并不是精确值,其变量不仅有利率还有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所以每个人得出的内在价值会略有不同。总之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事,也是一直强调的就是安全边际,也可以采用历史估值的横向比、纵向比来寻找。举个例子,广汽集团A股估值在A股中也不能算太高。但是港股的价格只有A股的0.45倍。在同股同权的大背景下,不同市场可以有小的价格差异。但是这么大的价格差肯定是港股安全边际更高一些。安全边际事实上就是寻找六毛钱能买一块钱的东西。
2.2认识到市场的情绪化
巴菲特同样认为市场并不是总有效的。举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合伙公司以及伯克希尔连续63年的套利经验来说明有效市场理论有时会失效。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在到年经营期间,从套利中获得的非举债回报率达到了年均20%。而巴菲特本人从年开始在以上三家公司,运用格雷厄姆的套利原理,平均回报率远超20%。
巴菲特所指的套利是指从公司宣布的公司事件中获取利益,如公司出售、兼并、资产重组、改组、清算、自我收购,主要风险则是宣布的事件没有出现。巴菲特认为套利需要评估4个条件。第一,承诺的事情真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你的钱会捆多久?第三,出现更好的事情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接盘侠。第四,如果由于反托拉斯诉讼、财务上的假象等原因,事情没有发生会怎么样?
另外,巴菲特认为从格雷厄姆那儿继承来的对市场波动的心态,对投资成功的意义重大。他认为要了解市场是个每天都会向你报价,价格不稳定和易动感情的可怜人,心情愉快的时候,只能看到影响企业的有利因素,爆出非常高的买卖价格,害怕你会盯上他的股权,抢去他的利润。但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只能看到企业和大环境的阴云密布,爆出非常低的价格,害怕你会将股权脱手给他。当市场行为越狂躁抑郁对你越有利。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其实市场的报价非常情绪化,在中国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更加情绪化。比如年6月,连小区的保洁阿姨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是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能达到1万点。但是当年1月熔断的时候,那时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时候会达到0点。市场就是这样的,在兴奋时似乎人人忘记了风险。在悲观时似乎只有风险,完全看不到利好。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当换手率远远高于市场最近几年的平均换手率时,说明市场很兴奋,要小心。当换手率远远低于最近几年的平均换手率时,说明市场很冷静。
2.3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来看待投资企业的股份
因为是经过深入研究企业价值和价格之后,挑选了投资对象。巴菲特强调,投资时把自己看成企业的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或宏观经济分析师。要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来看待投资企业的股份,坚定长期投资期望,忽略短期价格的变化。除非你能提供有吸引力的价格时增加投资的机会。
巴菲特的股票持有期通常是10年以上,很多人都等不了那么久。这也是为什么在股市进进出出却很难赚到钱了原因吧。巴菲特的以实业的眼光和心态来做投资,确实是比较少人能做到的,这需要很强的商业判断能力,并且拥有长久持股的心态。
2.4.要在能力圈内集中投资
巴菲特说,之所以不拥有技术股的原因是因为对于技术领域到底哪个参与者拥有真正持续的竞争优势毫无洞察力。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沮丧的,因为他们是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平稳运作。对于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经营的公司,预测他们的长期经济表现就超出了他们的极限。如果有其他人声称有这些行业的预测技能,而且股票市场看起来行业在印证他们的断言,那也既不妒忌,也不效仿他们。相反,坚持做自己理解的事儿。要做到这个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当市场上有很多热门股被炒作,很少人能经受住诱惑,不贸然的冲进去。能力圈的范围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他的边界,建立自己投资组合时正确对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进行评估。
那么巴菲特的能力圈是如何拓展的呢?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广泛的阅读。可以说长期的广泛阅读被巴菲特建立了广阔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对数据的敏锐和对商业的深邃洞察。第二个途径是向各行业的精英学习。从投资领域来讲,巴菲特非常善于学习格雷厄姆、费雪、林奇以及芒格等大师。除此之外,他很喜欢向公司CEO等企业管理者讨教。他们可以拓展巴菲特对行业的理解。
2.5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选择
巴菲特的净资产99%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他对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情况完全放心。一方面是因为伯克希尔本身就拥有各种各样业务真正迥异的公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巴菲特提倡集中投资,不陷入分散投资的标准教条。应当专注于投资组合的策略,提高投资者对选投公司的思考。建仓前对公司经济特性的判断信息程度高的话,那么就可能会降低风险。巴菲特定义的风险并不是股票和股票组合的相对波动性,而是损失或者损伤的可能性。他认为所谓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巴菲特说,如果你是一名有学识的投资者,能够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5~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价格合理的公司。传统的分散投资只会降低你的收益率,并且增加你的风险。毫无疑问,如果投资者能以产业资本的心态进行投资,而且也具备很好的判断能力的话,集中投资的收益会高于分散投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判断能力还不够高,保持10家以上的公司或许更安全。这也是巴菲特很推崇ETF指数基金(一篮子股票的所有权)投资的原因。
总的来说,巴菲特强调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看待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与企业长期合伙共担收益风险。指导投资行为的投资原理是基本的价值分析,专注于集中投资,有显著的经济特性,并由一流管理人员经营有内在价值的公司。真正的投资是基于这种内在价值和企业市场价格之间关系的评估。通过市场提供的价格,寻找与企业内在价值之间的安全边际,并坚持在自己能力圈内投资的常识性规则。
读后感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无知和贪婪。无知,使人更加盲从,人更加倾向于相信外部的专家或谣言。而贪婪,使人没有常性,更加频繁地改变立场,以短期的盲动来等待撞大运的机会。比如说,在一飞冲天的股市上,内幕的知情者寥寥无几,毫无疑问,江湖中传出的各种消息,肯定不会对所有的人有利。你会相信谁说的呢?
如果你走上*桌,两眼一摸黑,毫无胜算的话,你就不要玩这种棋,因为在无知的事情上玩,没有赢的机会。人是不容易长记性的,对于最简单有力的判断,总是不会相信或视而不见。
巴菲特说,不熟不做。之所以不选择高科技的股票,是因为他很难依靠自己的经验在技术上做更好的判断。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要认为是好的企业,有好的管理团队。他们考虑的不是套现,不是股价,而是如何长远地持有。他们认为,公司虽然是法人组织,但公司本质上应该是合伙人的,大小股东都能通过公司这个管道承担责任,并享受利润。他们对什么忠诚啊,什么文化啊,什么价值观啊,这些破事从来提都不提。他们说,我们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吃自己烧的饭。共荣俱荣,共损俱损。
用最简单理性的方式投资未来:在一家好企业,其价值被低估时买进。用最人性的方式管理未来:对于持有的企业,没有短期的套现行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非股票的价值判断,来推动企业的长期增长。当贪欲被严格的限制在外时,人几乎都能做到最好。其实,不止是股票如此,投资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