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2/22 14:07:00
抑郁发作不仅是抑郁障碍(单相抑郁)的核心特征,也是双相障碍的主要临床相,虽为同一临床现象,却属不同类别疾病,需要仔细甄别。症状方面,较之单相抑郁患者显著的情绪低落,双相抑郁更多见兴趣、动力不足,迟滞、疲劳感明显,情绪低落中常有激惹性增高;两者疾病特征更具差异,单相抑郁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全面抑制,双相抑郁则以情感不稳定、情绪摇摆为特点。两者治疗策略大相径庭,双相抑郁的治疗需侧重平稳心境,而非迅速提高情绪,因此治疗方法选择难度更大。针对双相抑郁的治疗措施/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现有的临床证据和相关治疗指南,药物治疗(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维持期的主要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多数临床医生因为未能识别和区分单、双相抑郁,尤其忽略双相II型障碍的轻躁狂发作,常按照治疗单相抑郁的经验选择药物,造成抗抑郁药物高频度、高比例地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双相抑郁发作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抗抑郁药物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临床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甚或意见相左。普遍认为抗抑郁药物常导致与预期相反的不良效应,如疗效差、加剧心境不稳定和转躁、恶化双相障碍病程,以及混合发作和快速循环发作增多等。综合国内外相关治疗指南/共识,不主张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被学界认同。使用原则如下:①抗抑郁药物不适用于快速循环发作、混合发作或有严重躁狂发作病史的患者,除非初选治疗选择经反复调整而无效;②急性期已经使用抗抑郁药物,进入巩固/维持期阶段建议逐步减量;③双相I型抑郁不能单用抗抑有郁药物,双相II型抑郁建议慎用抗抑有郁药物;尤其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因存在更高的转躁风险,通常不作推荐。误诊为抑郁障碍的双相障碍患者常具有如下临床持征:抑郁早发,多见非典型抑郁症状(如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睡眠增多),抑郁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焦虑症状,季节性抑郁、自杀企图/行为较多和功能损害更严重。因此,对于具备这些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应高度警惕罹患双相障碍的可能。为提高双相障碍识别/诊断率,临床上常用的筛查工具有《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和《心境障碍问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