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辅导技巧在牧会可用
学习了《面谈技巧辅导》课程之后,我想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以及在牧会中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厘清定义
上完了《面谈辅导技巧》这门课程之后,我们清楚的认识“辅导”定义,它不是资料的提供、社交的谈话、普通的会见、对人的同情、教导说教、逻辑分析、意见忠告、解决问题等,它乃是一个建立关系和关顾的过程。也含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致力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障碍、发挥潜能、迈向自我的实现。[1]詹维明,则尝试从狭义和广义来作界定。她指出:从狭义最简单的定义的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而详尽一点解释就是说两个人在一个特别情况下沟通。这两个人其中是一个辅导员,受过专业训练,明白心理学的原则,能用合适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当事人明白自己,引导他顺应环境,与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改正短处,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安,满有现实,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若从广义看,辅导是全人发展,当事人藉着辅导学面对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原则,从而全面均衡地发展他的人生。[2]人是活在关系中的,中国人强调人是活在天、人、物、我四个关系面向之中,除了具有面对自我,有存在的勇气IQ(智慧商数)及活在社会中的EQ之外,KQ(指后天努力学习而得之客观知识,可称之为学识商数及GQ指人心灵内在对生命终极的追求、对永恒的渴望以及对宗教寻求的迫切需要,可称之为上帝商数或宗教商数、灵性商数)是否能获致均等平衡之发展机会,亦甚重要。人只有在IQ、EQ、KQ、GQ、四种关系面向都能能获致均等平衡之发展关系时,始能获致美满圆融的人生。[3]
二、助人自助
在课堂中,老师推荐阅读书目。当我阅读惠惠著巜助人历程与技巧》一书,作者从他实际经验中,提供一个系统,架构清楚的助人辅导模式技巧如下;协助前阶段是关系的建立。从开始之前需要环境布置,做一些心理准备,以最佳的状况进入辅导情境。当第一次见面时,从生理专注及心理专注,用耳和用心去聆听。搭建关系之桥。第一阶段是初级同理心,与对方产生同鸣,好像我就是他的情境。Mayeroff()对同理心的说法“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睛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当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模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CarlRogers在谈到同理心时,是这样说“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时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给当事人。明了或觉察当事人蕴含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方的困惑、愤怒、胆怯、或受到别人不公平待遇的心情,就好像是你自己感觉一样。”[4]第二阶段是高级同理心,把模糊资讯及问题,清楚、明显、具体表达出来。高层次同理心最基本的方式,是表达那些当事人只是暗示的部分。在步骤1-3时,一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而且当事人也能探讨他自己的经验、行为和感情时,辅导员就可以开始点出,那些当事人只是暗示但未能直接表达的部分。[5]第三阶段是行动计划。将一个人的思想和资源有系统性的组织排列,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排列处理问题先后顺序之前,必须让当事人同时检视其问题(阻力),以及资源(助力),不但将问题分析成小单元,亦将资源作同样的分析。因此要比较、评价、筛选出最可行、最重要的方法来,也就是决定。[6]因此,作者著书巜助人历程与技巧》一书,真正要达到效果即"助人自助"。
三、学会设限
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要勇于学接受辅导的限制,才不至于自伤伤人。在辅导中要有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能坦诚面对自己的不懂,因为辅导不是替当事人做决定,而是协助当事人做成熟的决定。因此,决定的主权在当事人而不是咨商员。咨商员的职责是协助当事人对于每个人决定加以探讨,了解利弊得失,使得当事人在做决定时有较多资讯参考,而做出明智的决定。[7]另外,咨商员不必站在批判或质疑的立场,而用较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当事人,去了解为何会有这样看法,并引导当事人去审察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提出社会上其他人的看法让他比较,甚至咨商员个人的看法亦可,但切忌把咨商员自己的价值观当成唯一的或最好的而去影响当事人,更不要期望一、两次的就能使当事人得到改变。因为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的历练而成的,具相当的稳定性,在过程中引导当事人从不断的自我挑战中慢慢调整,修正其原有之价值观,建设更适用的,才是辅导之道。[8]
四、辨别关顾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懂得分辨狂躁症和忧郁症的区别;狂躁症从他的说话、思想、情绪、睡眠、行为等,都表现出语量增多、精神分散、言语急促、意念飘忽、不切实际、妄念妄觉、睡眠减少过度活跃等现象。而郁症包括下列的现象:1.对日常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和喜悦感;2.情绪低落、沮丧、没有盼望;3.失眠或嗜睡;4.精力消退,感觉疲累无力;5.食欲不振或过量饮食而导致体重明显减少或增加;6.自觉无用、没价值、愧对家人、有罪恶感;7.注意力无法集中(如看报或看电视),难以下决定;8.行动或说话速度比平时显著迟缓,或烦躁不安、比平时更加活跃、好动;9.反复有死亡或自杀的意念。若在过去2星期内,当事人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至少有上述5项以上的症状,且包括前两项之一,即算是有重度的忧郁症。[9]面对患者在关顾上要按着医生的指示医药合作,不要自己做医生,要愈早医治愈易康复。此外,一般教会的团契或小组能发挥肢体互相关顾的功能。在《承载生命的深交》一书中作者特别透过小组的互动,弟兄姊妹们彼此关心、倾听、代祷、提供实质的服事等,都大有助于个人、家庭与教会的成长。它也提供了一个极其自然而美好的环境,来扶持得了忧郁症的弟兄姊妹。与此同时,牧者要多花一些实际去观察、了解有忧郁症倾向的会友及其家属,用神的话语开导和喂养,用基督的爱接纳和关顾。使患者早日得以恢复。
五、危机关怀
巴亚玛说“危机不单是指紧急情况,突发事件,而是形容一个人处于紧急中的感受”。可以分为成长性、发展性、意外性、突发性等。而危机的辅导可以从1、建立关系(信任和关怀)聆听时用关怀和不批判的态度,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和经历。(爱的聆听),检查自己所听到的是否对方想说的,以便知道自己是否和对方心灵相通。2、把困难归纳(至主要部分)当和这人探讨问题时,帮助他或她分清其中的小节,把可以做以求改变情况的细节,和无能为力的部分分开.3、鼓励这人去采取积极的行动。(在其困难的某一部分)鼓励这人去计划如何面对其困难的某一部分,就是她或他已经决定集中力量去应付的部分。这计划必须合乎现实,以有小的成就感为目的。4、发展一个持续的成长-行动计划。在下次见面时,请这个陈述在实行行动计划时发生什么事,肯定他的成就(即使很少)。帮助这人发展进一步的行动计划,以处理危机的其他部分(下一步是什么?)重述上述(B)及(C)项步骤,用以帮助这个继续有效地行动。告诉这人越有效地应付危机,行动起来越容易,正像人的肌肉得到力量以样。基于这人的潜质和力量、所产生的合乎现实的希望。随着这人的适应力的使用次数增加。适应力也会增强。[10]
六、耗尽预防
早在年国外的一项调查发现,在35个行业中,最大的压力和焦虑中,而紧随其后的消防员及警察,他们的压力和焦虑约占了50%。而且,越是信仰坚定的人,越是长期活在压力中,教牧同工也不例外。他们生活的压力、生病的老人、孩子的上学、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每月房贷等,他们早已身心俱疲。特别在近些年传出大陆教会牧者英年早逝的噩耗,我们心情感到非常的沉重。他们那长期繁忙的工作,精神的压力,属灵的争战,身心灵处于疲惫不堪。通过课程的学习,需要调整作息,爱护身体,共做圣工,神人同在。有一天,当我读到美国山弗得牧师著《突破服事倦怠》一书,作者结合近20多年牧会的经历,真诚的探讨教牧同工从心力耗竭到重新得力的方法。他说;检视耗竭有九大的原因:1、做不完工。2、不见成效。3、不断循环。4、期望过高。5、同一群人。6、精力耗尽。7、寻安慰剂。8、角色扮演。9、灰心失望。他继续说到如何重寻力量的方法:1、使用体力。2、独自默想。3、撰写日记。4、控制思绪。5、活泼想像。愿主帮助我们,一生效法主耶稣基督学会将工作放在适当比重,是祂在控制自己的工作时地,而非工作控制祂。
透过以上丰富的课程学习,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掌握关怀与辅导的类型,使今后更有效的帮助有需要的人。在今日,有许多创伤将得不着照顾,无数的小羊得不着喂养,哀伤的人得不着安慰,破碎的婚姻得不着弥补,孤单的人得不着拥抱,孩童得不着养育.无数怀的凉水将无法奉耶稣的名施予,无数的灵性追求者将得不着扶助。因此,一位有效的导师,必须有其特殊的技能和经验,但他们和来求助的人谈话时,必须把他们看成同工及走“天路客”的旅伴。威廉.巴里他说“人会希望牧养辅导员,帮助他们不但解决他们婚姻上的困难,对呼召的犹豫,他们的悲伤,同时,最特别的是,帮助他们寻求人生的意义,寻求上帝。牧羊、关怀、辅导工作的中心,对我们这世代的人来说,是要帮忙他们找到生命的基石,帮他们去听天使微细声音,并藉着信心去完成者声音是否来自天使;帮助他们生活在我们称为奥秘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中。如果牧养辅导员,不能提供这些帮助,受他们辅导的人,最后可能会认为我,他们说得到的是石头,而不是面包”。[11]求主怜悯,帮助我们,让我们真正牧养辅导工作希望找到路径,帮助别人去享受一个开明、成长的人与上帝的关系,使人即使是在充满损失、矛盾、悲伤的人生中,仍然可以活得好和不断成长。牧养辅导工作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明白一个使人兴奋的事实-他们是圣灵的同工,被使用于改变这个世界。牧养辅导工作者希望帮忙人们更新他们的基本的信念,藉着与时刻充满爱心的圣灵的接触,使他们破碎了的心灵得到医治。牧养辅导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一个人去寻找他的使命、呼召和方向。使人生充满意义、协调、及喜乐。[12]
[1]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年)第9页。
[2]同上第9页。
[3]林治平《白昼提灯》(北京:敦煌文艺,年)第76-77页。
[4]*慧慧《助人历程与技巧》(台北:张老师文化,年)第47页。
[5]王文秀等译《有效的辅导员》(台北:张老师文化,年)第页。
[6]*慧慧《助人历程与技巧》(台北:张老师文化,年)第页。
[7]同上第页。
[8]同上第页。
[9]张宰金《教牧咨商》(台北:华神,年)第页。
[10]祈连堡《牧养与辅导》伍布鑾译,(香港:文艺,年)第-页。
[11]同上第页。
[12]同上第页。
(撰稿/肖云北牧师,上传/鹿呦呦)
使用说明:
因为苹果限制用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