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30日是梵高诞辰纪念日,也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15-19岁为该病的高峰年龄,容易被误诊和漏诊。根据媒体报道,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双相及相关障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铁榜教授称:“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此外,双相障碍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其他疾病共病率也非常高,如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重性精神类疾病”
因此,我们选择转载新民晚报上一位第二*医大副教授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当身边出现这种反复“喜怒无常”精神状态的人时,需警惕是否患上了一种“钟摆”病———双相情感障碍。著名作家海明威、印象派画家梵高等很多名人都曾深受双相情感障碍折磨。但“双相情感障碍”并非天才们的专属,在心理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终生患“钟摆”病的风险高于1%,并且2/3以上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小周为大学新生,入学后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他好交际、非常自信,对班级事务提出很多计划,并且好争执、爱管闲事,经常指责批评同学。不久,他就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接触交流,有时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一天内他的情绪变化非常大,上午还表现得思维敏捷、精神焕发,到了下午变得反应迟钝、萎靡不振。老师发现小周情绪反常,想找他聊聊时,他突然将桌上饮料泼向老师,然后冲出教室,扬言要跳楼自杀。
这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心理学上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以往也叫躁狂抑郁症。病人身上躁狂与抑郁症状交替发生,有时也会同时混合存在。而且这类人的自杀念头往往十分隐蔽,家人和朋友很难发现。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因脑功能失调引起的兼有躁狂和抑郁表现的常见心理疾病,尽管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但是多数病人需要5-10年时间才被明确诊断,约70%病人被误诊或漏诊。双相情感障碍被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在于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由于躁狂与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多数病人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由于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这会导致病情长期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恶化;此外,当躁狂发作比较轻而未引起周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