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本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尽管治疗12个月后的效应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于喹硫平,锂盐或可更快地纠正首发躁狂(FEM)患者的特定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然而,即使经过12个月的治疗,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网络功能连接强度仍存在显著差异。
首发躁狂(FEM)患者存在情绪调节障碍及认知功能损害。现有证据提示,皮层-纹状体-丘脑(CST)及皮层-纹状体-小脑(CSC)网络参与了诸多认知、运动及情感进程的调节;其中,纹状体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与FEM患者的心境紊乱有关。
目前,锂盐和喹硫平均为双相躁狂急性期的一线治疗药物。刚刚发布的年CANMAT/ISBD双相障碍指南中,锂盐为躁狂急性期单药治疗的第一选择,喹硫平为第二选择;喹硫平与锂盐的联合治疗为联合治疗的第一选择。然而,上述药物对FEM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的神经生物学效应如何,两者是否存在差异,目前仍不甚清楚。
研究简介
在这一背景下,来自澳大利亚的一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基线时FEM患者纹状体关键区域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情况,以及评估锂盐及喹硫平对相关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作者提出假说:FEM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背侧(认知)及腹侧(情感)纹状体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变,而锂盐及喹硫平治疗可纠正上述异常。
简言之,本项研究共纳入了61名FEM患者及30名健康匹配对照;入组时,患者已接受了至少2周的锂盐+喹硫平联合治疗,目前病情平稳。这些患者被随机分入锂盐(血锂0.6mmol/L)或喹硫平(日高量mg/d)治疗12个月,研究者于基线、3个月及12个月时对其进行了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测查,以了解相关网络的功能连接情况,并基于单个体素的一般线性模型评估了治疗的影响。
本项研究于3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TranslationalPsychiatry。
研究结果
基线时,相比于健康对照,FEM患者纹状体背侧(p=0.05)及尾侧(p=0.)纹状体在皮层-纹状体系统中的功能连接下降。此外在CSC网络中,患者腹侧纹状体与眶额部皮质中线部、小脑及丘脑的连接增强(p=0.02)。
图1相比于对照(绿),锂盐(蓝)及喹硫平(红)治疗对患者腹侧纹状体与右侧小脑功能连接的影响(DandashO,etal.)
治疗方面,就腹侧纹状体与右侧小脑的功能连接而言,研究者发现了时间与治疗组别的显著交互作用。如图1所示,基线时,锂盐与喹硫平组受试者的上述功能连接均较对照增强;治疗3个月时,相比于喹硫平组,锂盐组受试者的功能连接强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2.0,P.05svc);12个月时,两组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对照。
结论
本项研究显示,FEM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背侧皮层-纹状体回路功能连接的下降,以及腹侧纹状体CSC网络功能连接的增强。经过12个月的锂盐或喹硫平治疗,患者CSC网络功能连接强度有所下降,且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但锂盐组的上述改变发生得更早,在3个月时较为明显。
基于上述结果,作者认为,至少在纠正腹侧纹状体与小脑功能连接异常这一方面,锂盐起效快于喹硫平。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经过治疗,患者组与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小脑主要负责运动的控制。事实上,小脑在情绪的调节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解剖学角度出发,小脑向基底节及其他皮层下结构(如海马及杏仁核)发出单突触的投射,而小脑后部及蚓部病变可导致脱抑制及不适宜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正是躁狂的特征之一。此外,小脑常常是情绪评价进程中激活程度最高的脑区之一,而小脑体积的下降与双相障碍患者躁狂及轻躁狂发作的次数相关。
本项研究的一个优点在于受试者同质化相对较高,而正是由于符合条件的受试者较难招募,导致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纳入了10%的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及物质所致躁狂患者,这是本项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未来的研究者可致力于探讨将纹状体功能连接作为疗效预测因素的可行性。
文献索引:DandashO,etal.Differentialeffectofquetiapineandlithiumonfunctionalconnectivityofthestriatuminfirstepisodemania.TranslPsychiatry.Mar6;8(1):59.doi:10./s---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