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排版/李施瑾
校对/许珮玮审稿/陈俊
据近年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推算,中国的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以下简称双相)的患病人口应为千万级。
双相的防治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公众视野里却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普倡导工作,为双相去污名化、去浪漫化,提升公众对双相的可见度与应对力,联合医护人员、社工以及传媒工作者的力量,一起为双相患者祛魅。
双相患者本就承受着旁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和压力,而患者亲友也生活在双相的情绪漩涡中,因此,我们把患者及其亲友都称作“双相亲历者”。诊断标准不是我们制定的,但是,被动的双相亲历者,亦可在医生和亲友的有效支持下发挥自我的力量,成为主动的“过山车玩家”。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本文对双相情感障碍有所了解,对患者及其亲友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并提高自我关怀的意识。
双相障碍,是一种抑郁症吗?
临床上,双相障碍指的是一类既有躁狂/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其特点在于“情绪不稳定性”。如果科普知识不到位,亲友与公众可能很难对双相患者予以理解与包容。
双相障碍与抑郁症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双相通常于成年早期开始出现,也可能以青少年抑郁的形式首次发作,其平均首发年龄比抑郁症更早,50%的患者在19岁以前发病。我们的社群里有病友戏称“双相是个框,啥都往里装”,因为双相的症状、发作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等,都是极其复杂且因人而异的。
双相障碍,仅仅是情绪问题吗?
双相患者面临的困扰是情绪、思维、精力和行为的变化都十分极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双相的诊断与鉴别都十分困难。
有研究显示,我国大约有20.8%的双相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来自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69%的双相患者曾被误诊为其它精神疾病,要经过平均8年的时间才能首次得到明确诊断。
初次走进诊室的双相患者往往处于抑郁发作期,而双相抑郁和重性抑郁的临床症状很相似。无论是双相还是抑郁症,患者的核心问题都是情绪处理。
何谓躁狂?
Mania
双相情感障碍的标志是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即在一段时间内情绪异常高涨、过度健谈或易怒,可能伴有以下症状:
躁狂发作的症状:
1.自尊心膨胀或夸大;
2.睡眠需求减少(例如仅仅睡了3小时就认为休息够了);
3.比平时更健谈或有持续讲话的压力感;
4.思维过度活跃,意念飘忽;
5.注意力太容易被不重要或无关的外界剌激所吸引;
6.有很多行动计划,或漫无目的的活动需求增多;
7.冲动行事,不计后果(例如挥霍、轻率性行为或冲动投资)。
以上症状至少存在三项、至少持续一周、足以导致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或必须住院以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或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且不能归因于物质生理作用或躯体疾病,这才能考虑诊断为躁狂发作。
若存在至少三项症状、持续四到七天、且不能归因于物质生理作用或躯体疾病,则为轻躁狂发作。
双相I型还是II型?
其中,双相I型的标志是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重性抑郁发作虽然常见于双相I型,但这对双相l型的诊断不是必要的。
双相II型则至少有一次轻躁狂发作和一次重性抑郁发作,且从未有过躁狂发作。大多数双相II型患者都有反复的抑郁发作。
除了I型和II型外,双相还有另外两种亚型:
1.非特定性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典型症状,且引起临床意义上的痛苦,但症状不够严重或持续时间不够长,不足以诊断为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特定的双相情感障碍;
2.环性心境障碍。指的是至少两年内(儿童青少年为至少一年内)有多次轻躁狂或抑郁症状,且个体无症状的时间每次从未超过2个月,但这些症状都不够严重,不足以诊断为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
“双相是个框,啥都往里装。”
过山车玩家的辛酸
上述(轻)躁狂症状需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互相鉴别。一次躁狂发作即可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然而,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都经历过抑郁发作。抑郁期通常比躁狂或轻躁期更常见,持续时间更长。
很多症状不是双相障碍特有的,双相患者还可能被其它疾病的症状困扰,比如跟强迫症症状相互重叠、相互影响,同时符合两种或多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等等。
此外,双相的共病与伪共病也受到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