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院,不接受任何治疗,不肯说话。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走出门接受治疗?
答:轻度抑郁可以自愈,中重度抑郁必须“药物+心理+康复训练”多管齐下。孩子自我封闭、不能上学,明显不是轻度抑郁能解释的。青少年抑郁自杀风险也高。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和风险。如果医生判定有必要用药,会和孩子沟通,医生谈用药比家长谈更有技巧和说服力。
劝说孩子看医生,不要直接说孩子有病。可以说去解决失眠、心烦等问题。实在不行,说您自己需要看看睡眠,请孩子陪您去看病(到诊室提前跟医生暗示一下就行)。
问:女儿为了一个根本不爱她的男孩深陷其中,稍有不顺就要吃药自杀。说如果医生强制她住封闭病房她会疯掉。这种情况,住院做无抽搐电休克能够好转吗?
答:正常的情感需求如果用强制住院来应对,只会适得其反,令孩子更加叛逆、抵触治疗。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发作时的木僵、迟滞、拒食、自杀等症状效果最好,但搞不定“单相思”。
建议采用内紧外松策略,例如密切观察自杀征象,是观念?企图?姿态?还是行为?一旦出现自伤和自杀行为,立即送医,这是底线。
平日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为主,提建议为辅。引导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既转移注意力,也能增加自身魅力。
问:孩子说心理治疗中心理暗示,就是明明不行还说自己怎么行,是自己骗自己。该怎么跟孩子解释?
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其实每个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这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命令的作用更大,就像广告对购物心理的影响以及追星效应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等等。
暗示既有积极作用(正性暗示),也有消极作用(负性暗示)。积极暗示更好,例如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而人受负性情绪困扰时,会不自觉地出现许多消极暗示,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也就无法取长补短。就像赵本山、范伟的小品《卖拐》一样好腿都能给忽悠瘸了。
医生通过心理干预,引导孩子学会采用正性暗示来影响自己,并不是自己骗自己。即使是安慰剂效应,也能起到30%作用,相信自己能行,就有了30%的成功率。
当然了,如果只往好处空想,没有行动跟上,也是纸上谈兵。所以要知行合一。
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恢复社会功能?
答:做康复训练。康复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孩子恢复社会功能,例如职业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学得一技之长。
就像腿骨折了,医生手术接好了腿,患者不敢走路,依然是废腿,必须通过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才行。
问:孩子服药后体重增加,精神科药物是不是激素啊?
答:精神科药物不是激素,但药物可以改善情绪、改善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就容易增加。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时候很难界定是药物所致还是生长发育所致。但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势必增加心脏、肝脏负担,也影响孩子形象,所以要动态监测体重、腹围,定期查血脂、肝功。
体重增加一般在服药头三个月尤为明显,所以要管住嘴,迈开腿,尽早控制。一旦体重增加很多,再往下减就很难了。
问:孩子总点外卖,怎么帮他控制体重?
答:要想帮助服用精神科药物的孩子控制体重,首先,家长要懂得以下几点:
1.正常青少年,不吃药也会涨体重,因为正在长身体;
2.正常人,吃垃圾食品也会发胖;
3.精神科药改善情绪和睡眠后,体重也会较前增加,心宽则体胖;
4.精神科药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是目前治疗绕不开的难点。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动和督促孩子一起做到:
1.尽量远离垃圾食品,偶尔聚餐可以,尽量堂食,杜绝外卖食品。因为外卖食品用油用料无保障,包装盒也会因盛放热菜析出致癌物;
2.尽量不喝饮料,我的一个患者仅仅一个月没喝可乐就减重8斤;
3.简化冰箱食品,保留酸奶、苹果、*瓜、大西红柿(圣女果含糖量高)。尤其孩子不上学,家里不要储备太多零食,美食的诱惑最难抗拒;
4.饭前半小时先吃一小把干果或半个苹果。干果里的促胆囊收缩素可以控制暴饮暴食的冲动。苹果里的果酸会产生饱腹感,吃七、八成饱时就感觉饱了;
5.总想吃东西时,嚼木糖醇口香糖,喝酸奶(g的,杜绝大桶装),多吃低糖果蔬;
6.利用正念的葡萄干疗法,把食物分成小块,盛于小盘,定时间定地点吃东西。不看手机,专心致志、细嚼慢咽地吃,享受食物对味蕾的刺激。越是胡吃海塞,食欲越强;
7.实在不爱外出运动的,在家里平板支撑、贴墙直立、蹲着马步看电视也行,贵在坚持;
8.惰性是人的天性,更何况人在抑郁时处于低动力状态,确实很难逼着孩子运动。但有氧运动是最公平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循序渐进,必然获益!
问:孩子经过药物治疗后情绪有改善,但是总犯懒,怎么办?
答:改善低动力的方法很多,药物是一方面,改变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一、规律睡眠
1.午休尽量不超过30min;
2.规律作息:每天在同一时间入睡,同一时间醒来,醒后不睡“回笼觉”;
3.睡前放松:如洗澡、读书、正念等;
4.利用光线:白天的自然光线能够提高人的警觉性,而晚上关灯睡觉,有利于褪黑素分泌,帮助睡眠。
二、有氧运动
许多研究都表明运动可以改善情绪,但抑郁时懒言少动,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先从健步走开始,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慢慢增加步数,出微汗止。
也可打太极(陈氏24式即可)、瑜伽或做操。若还动不起来,就做平板支撑、腹式呼吸、蹲马步。记住,越躺床上越难受。
三、食疗
生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改善情绪,排在前10位的是:胡萝卜、香蕉、苹果、深绿叶蔬菜如菠菜、柚子、生菜、柑橘、新鲜浆果、*瓜和猕猴桃。但如果服用氟伏沙明,不要与柚子同服。
问:孩子诊断双相,社区医生怎么就知道了?孩子的隐私是不是被泄露了?
答:不是隐私泄露。是国家规定有六类严重精神障碍实施报卡管理,无论住院还是门诊,确诊如下疾病的需要报卡: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报卡后社区建档,患者可以得到连续的免费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医生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4次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如病情有变化,可提供转诊;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以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控制病情进展。上述服务各地区会有所差别,可咨询当地社区卫生机构。
我建议,即使不愿意接受社区随访和免费赠药服务的患者和家属,也要积极配合社区医生的电话随访,告医院取药,病情是否稳定。否则随访系统可能会认为患者属于失访、失联状态,归口为公安系统管理,当查验身份证时(如住宿、买机票、火车票)可能会被警察问询。
当然,社区和公安都有义务保护好患者隐私,如果泄露当然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问:我家孩子虽然是双相障碍,但从来不打人骂人,凭什么双相障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
答:躁狂发作时因为自我感觉特别好,往往做事莽撞,不计后果,甚至行为失控,比如*博、酗酒、性行为不当、乱花钱、做冒险的商业投资等。也可能因为情绪高涨、易激惹而出现易怒、急躁、好斗、攻击他人等行为。
而且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障碍中是最高的(在成人双相患者中,有25%-50%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自杀尝试;8%-19%的患者完成自杀;青少年双相的自杀风险并不低于成年人)。
当然,有的患者没有躁狂发作,仅仅是轻躁狂,但也符合双相障碍诊断;而法律都是大的框架,制定起来不可能特别细,所以只要诊断双相障碍,都按严重精神障碍来管理。
问:要不要办精神残疾证?
答:精神残疾同其他躯体残疾一样享有法律保障,比如社区和街道必须按一定比例为残疾人安排工作。精神残疾如果鉴定为1、2级的,每月还享有一定的国家补贴,3、4级因为程度轻,没有国家补贴。
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往往是发作性的,间歇期如常人,残疾程度常为3、4级,享有的福利不多,许多家长也怕孩子有思想包袱,所以没有办理。
也有家长怕孩子肇事肇祸,觉得有残疾证可以规避法律责任,但真有违法犯罪时是通过司法鉴定,看患者当时是否处于急性发作期,再进一步确定是完全/部分/无责任能力。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怎么对孩子有利怎么来。
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
答“渡过”家长问(一)
本公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