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挪用公款多万元去干啥网购成“瘾”光口红买了千支》一文,冲上了微博热搜。
之前,一位突然化身“购物狂”的女士阿银(化名),她家境困难却到各大商品购买了价值5万多元的数十件商品的报道还见诸报端。
(网络配图)
“买买买”也是一种病吗?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昨天,记者采医院和温州医院的医生。
失恋后一反常态“开心”,疯狂购物刷爆了信用卡
不久前,25岁的温州年轻女子阿珍(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医院的行为医学科诊室。
该科室的主任*子夜说,大多数人见到阿珍的第一眼,都会下意识被吸引过去,因为阿珍穿着艳丽服装。阿珍父母说,阿珍工作上不顺利,又失恋,他们以为女儿会心情低落,没想到她最近五天来一反常态,特别开心,前往商场疯狂购物,连信用卡都被刷爆了。
按阿珍父母的形容,阿珍从前性格内敛,脾气温顺,而现在外向开朗,精力充沛。更明显的变化是,阿珍以前十分节俭,看到心仪的衣服,因为价格太贵都要考虑半天。可现在,她不仅自己买许多衣服和化妆品,还买很多送给朋友。“我们看不下去,说她几句,她就非常生气。”阿珍父母说。
*子夜主任表示,阿珍被诊断为躁狂发作,这是一种情感障碍。这类患者表现为言语增多,精力充沛,意志活动增多,自我感觉良好,夸大妄想。像阿珍,发病后一直跟父母吹嘘自己能赚很多钱,还认为很多男子钟情自己。
高中生当掉家中名表,购买电子产品送室友
温州医院也接诊过许多“买买买”的病例。该院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心理治疗师蔡新双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
18岁的洋洋(化名)是一名高中生,温州本地人,家境富裕。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洋洋从小到大都是寄宿老师家或学校,每隔一段时间才回家一趟。一次,洋洋偷偷当掉了家里价值二十多万元的名表,买了十几部苹果手机和IPAD。洋洋把这些电子产品分别送给室友、心仪女生,甚至还随手送了一部手机给学校保安。
有几次坐出租车没带现金,洋洋直接拿手机抵车费。洋洋说,买这么多东西送人,让他感觉很嗨,很舒服。当掉手表的钱很快就花完了,洋洋又打起了家里轿车的主意。在当车的过程中,洋洋的行为被父母发现了。洋洋被诊断为躁狂症。
蔡新双说,因为内外负面情绪的积压,未能得到及时妥当处理,引起了人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和水平紊乱,同时又加剧了心里的躁动,诱发躁狂症这样的疾病。
她几乎不在家里做饭,却疯狂买了几十个锅
33岁的阿叶(化名)是一名护士,温州人。阿叶平时节俭持家,结婚不久,她却“突然”疯狂购物。
夫妻间难免有矛盾冲突,阿叶与丈夫吵架后,情绪不佳,便开始买东西。她喜欢买厨房锅具,算算买了几十个锅。蔡新双说,阿叶是上班族,生活中很少在家做饭,而且正常家庭一年下来也用不到这么多锅具。
阿叶还狂买衣服,买来直接扔进衣柜里,很多新衣服吊牌都没剪掉,也没有穿。到后来,阿叶的衣柜塞满了新衣服。她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却无力控制自己。
阿叶同样是患有躁狂。蔡新双分析说,阿叶是家里的大女儿,还有个弟弟,受家里重男轻女影响,阿叶与父母关系不佳,间接影响到了阿叶长大后的人际交往。结了婚后,阿叶与丈夫一旦起冲突,她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处理,内心充满了负能量,情绪压抑,无法正常疏解。之后,她在购物上找到了发泄的快感,所以一遍遍体验这种愉悦。然而,当阿叶买了许多不必要的物品,又激化了夫妻间的矛盾,使得阿叶情绪更加压抑,更想去买东西,形成了恶性循坏。
“买买买”是一种病
记者从上述两名医生处了解到,人们所谓的“购物狂”有两种情况,一种与心理相关的“冲动控制障碍”,与*博成瘾类似,难以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不计后果,疯狂消费。这类“购物狂”往往是为了缓解压力,属于情绪处理的扭曲方式,买的时候很兴奋,全然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事后又因高额消费陷入自责,但却无法控制自己。
另一种则是躁狂发作的表现,属于精神类疾病。正如上述案例中的阿珍和洋洋一样,躁狂症患者不仅喜欢给自己买很多东西,还喜欢送人。同时,躁狂症患者会伴随着情绪高涨、言行夸张、思想活跃,常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还表现为自称有钱有能力,得意洋洋。
医生表示,躁狂症的发病可能由生理、遗传、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一旦发现身边人有类似表现,医院就诊,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转载:掌上温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