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沈彬高考全国统一录取未必就是正义sbnmmher
TUhjnbcbe - 2020/6/21 12:36:00

沈彬:高考全国统一录取未必就是正义


最近,关于高考公平性的讨论很热,矛头直指北京、上海等的 高考特权 。比如,有人举例说: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数据:2010年安徽每1357名中有一人可以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而上海每4467人才有一人能考上,前者是后者的3.3倍。很明显,名牌大学招生时对所在地有很大的倾斜,指责北大、复旦的 地方化 ,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在对高考公平性的集体吐槽中,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的说法,不利于公众看清真问题所在,更不利于凝聚共识、妥善解决问题。一些意见领袖,难免脱离现实,书生意气,从柏拉图谈到罗尔斯,从理念谈到理念。有的专家甚至连起码的 功课 也不做,在某一档电视节目中,某经济学家义正辞严地说: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对特殊人群有特殊照顾的招生制度 。殊不知美国著名的平权运动,就是在招生中对有色人种实施倾斜照顾,因为美国历史上的种族歧视*策,造成黑人孩子的学习条件差,形成 起点不公 ,所以在招生中保留黑人的专门名额。不过,这也造成了新问题:白人孩子成绩比黑人好,却因为自己是白人不被名校录取,形成逆向歧视(reversed discrimination);而且,有研究称,这个*策没能帮到真正的贫苦黑人,反而是黑人中产阶级占了便宜。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公平和正义的维度是很丰富的,在不同国家需要应对不同的社会矛盾,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不是唯一的正义标准。首先,当然要承认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国的城乡二元、地区差异,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平,这是必须改变的。但扭转不公平,不等于一步到位实施抹杀地方财*投入差异的 全国统一录取 。 高考洼地 是怎么形成?有学者选取了京、津、沪,以及浙江、江苏等总10省市做了研究,发现:1978年,北京市的文科录取分数线仅低于上海、江苏,排第三位;1988年,北京市的文科分数线退居第六,理科线退居第七;到了1990年代后期,北京市的录取分数线开始处于垫底位置。也就是说, 高考洼地 是1990年代逐渐形成的。这与1990年以后,国家教育权下放,地方*府参与建设高校有关。199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对高校逐步实行 中央与省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为主 的管理体制。这也可解读为中央*府 逃避财*责任 ,向省级*府转嫁了高等教育负担。1994 年2001 年间,中央部委属高校的总经费年均增长16.86%,中央属高校财*性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由84.80%下降至57.65%。截至2004 年6 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1683 所,地方*府所有的院校有1358所,占92.4%。地方财*不仅掌握了占大学总数九成的地方院校,还成为国立大学的 金主 。 211 工程 与 985 工程 使得中央财*不堪重负,因此出现了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大学的做法,即所谓 省部共建 ,地方*府给予国立大学资金、税收、土地等一系列支持。一般说,中央给大学多少钱,地方就给予多少的配套资金,也有比例更高的,截至2001 年,教育部与广东省给中山大学投入的12 亿元共建经费中,广东占了9 亿元。 吃人家嘴软 ,地方投入的越多,当地得到的招生名额也就越多。2004年,北京大学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占总数的27%,复旦大学在上海的招生占40%,武汉大学在湖北的占50% 各地都在使用地方财*,争夺名校招生资源。这不是北京、上海的特例。所以,本文开头处对北京的吐槽,就五十步笑一百步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而且这也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这些重点大学要 更多考虑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当地的招生比例当然要大幅度的扩大 。但是,国立大学招生的 地方化 ,严重危害了教育公平;也不利于名校的长期发展。在一片谴责声中,2006年,教育部要求各部属高校在当地的招生比例,一律不得再提高;超过30%的也应逐步回调至30%以内。但中央-地方分羹大学资源的格局,已然形成。以上就是当今国立大学倾斜属地,上海、北京等形成 高考洼地 的原因。教育公平背后,还是一个地方财*投入分享的问题。在承认城乡二元、地区差异不公平的大前提下,也要承认不同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不同的。既然是 分灶烧饭 ,全国 统一就餐 就是无法实现的事。所以呢,大家盯着北京、上海碗里的肉,抱怨 不公平 的同时,也要问问贵省每年高等教育投入有多少?有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不尊重地方的财*投入,势必形成公地悲剧,没有地方*府愿意投资高等教育。有人提出:国立大学不用地方的钱,就能解决公平性问题。且不说,现在大学里九成是地方院校,光堵住国立大学,对高考分数线(特别是二三本线、专科性)的影响有多大;且不说,目前地方投资大学的土地等资源,中央财*能否赎买得起;这种 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倒退思维,是违背帕雷托最优的,部属大学不拿地方的钱,势必导致教育资源的恶化。原先,还是能否进北大的问题,如果真的不拿地方的钱了,可能变成能否进本科的问题了。这些残酷的现实,远没有公平正义的词藻吸引人。至于有人提出人才流通、晋材楚用,地方*府的眼界不要太小;新移民对地方财*的贡献,也应折算到异地高考*策中 那就是更高层次的问题了。总之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得立足中国的现实。在认可整体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大前提下,也需尊重分享地方财*投入的公平性,谁都不愿 花钱买炮仗给别人放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正义;地区平衡,扶助落后,也是一种正义;分灶吃饭,多烧多吃,也是一种正义。这是 平行真理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城乡平权的过程中,类似的矛盾还会有很多,关键要平衡各方利益,实现渐进有序变革,而不是采取激进手段,实现简单的全国统一录取。回顾一下中国的百年历史,不难明白,有多少以公平为初衷的激进运动,是以悲剧或闹剧结尾的。这是我们应该共同避免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彬高考全国统一录取未必就是正义sbnmm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