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岭南文化特色首先要体现在人身上
突然发现,在广州生活已近15年,虽然对两岸的景观很熟悉,我居然从来没有乘观光船夜游过珠江。不过,我并不为此感到遗憾,毕竟我不是来去匆匆的观光客,要补上这一课,易如反掌。况且,我敢打*,不用夜游,广州人随时随地闭目梦游珠江得出的关于广州的印象,也要比多数浮光掠影的游客强。比如,我以为,自白鹅潭起,从西向东,经沙面、长堤、海珠桥、二沙岛到海心沙,与其说是沿珠江顺流而下的一条旅游线路,不如说是一条时间之轴,从西关到天河,渐次向我们展示了老广州风情和当代广州新貌。提及广州旧貌新颜和岭南特色,缘由是8月21日,广州市市委书记朱小丹在荔湾区**民主生活会上寄语,荔湾应建成广佛同城先行区,并特别强调,荔湾区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应该充分利用独具风情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一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擦亮“西关文化”品牌,成为岭南文化展示区(见昨日《羊城晚报》)。众所周知,西关风情正是老广州和岭南文化特色的代表,仅仅从街面上而言,骑楼、趟栊门、西关大屋、青石板路、中西合璧的洋楼,都是西关风情的表征符号。另外,无论衣食住行,要领略老广州的魅力,西关现在仍是不二的选择。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就很有说明意义:毗邻荔湾的佛山南海区,就以中山九路作为当地房地产的卖点大做广告——— 在我看来,这是广佛同城的先声。遗憾的是,在这条时间河流最近30年一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古老而独特的风情日渐凋零。味道醇厚的西关风情、老广州风貌正在离我们远去,而广州新貌则面目模糊。当然,这不是广州一个城市的问题,国内许多城市也一样,千城一面,雷同到了雷人的地步。具体到荔湾区,要成为岭南文化展示区,可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更严重一点,或许还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任务难以完成?因为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本应是有生命力的活的展示,文化特色首先要体现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的身上,然后延及到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能生生不息,活色生香。而前不久荔湾区以骑楼为特色的恩宁路改造工程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要害恐怕就在于,虽然方案保护了许多文物和有历史的建筑,但能承载和延续岭南文化特色最生动的因素——— 当地的居民,恐将永远地迁离。这样的展示,只能是将鲜活的文化特色制成橱窗之中的标本。岭南文化特色,即使景观俨然丝丝入扣,只要没有人,没有生活,就没有生命力,无法原汁原味,只能算一种商业包装。 □令狐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