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2005年,中央企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夯实基础,生产经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企业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2005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312.9亿元,增长19.8%;实现利润6276.5亿元,增长27.9%;实现净利润3361.6亿元,增长34.5%;净资产收益率9.7%,提高1.2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19755亿元,增长20.8%,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末,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0.6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净资产4.65万亿元,增长18.1%。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据1-12月企业生产快报统计:2家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累计生产原煤22582.8万吨,同比增长25.4%;煤炭销售量27034.7万吨,增长16%。7家发电企业(长江三峡公司、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完成发电量10564.9亿千瓦时,增长20.5%。2家电企业(国家电公司、南方电公司)完成售电量18141亿千瓦时,增长13.4%。3家石油石化企业(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油公司)国内外原油产量合计19711.1万吨,增长4.1%;天然气产量合计528.8亿立方米,增长20.5%;原油加工量合计26420.5万吨,增长6.5%;成品油产量合计16430.7万吨,增长6.7%;成品油销售量18389.3万吨,增长10.1%;五大化工产品产量2733万吨,增长7.7%。3家航空运输企业(中国航空集团、东方航空集团、南方航空集团)完成运输周转量210.3亿吨公里,增长10.8%。其中,完成客运周转量141.9亿吨公里,增长12.1%。3家水运企业(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长江航运集团)完成运输周转量21702.3亿吨海里,增长15.2%。4家汽车企业(中国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航空二集团、兵器装备集团)生产汽车270.8万辆,增长10.5%。其中轿车产量134.5万辆,增长30.1%;轿车销售量133.9万辆,增长28.7%。4家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累计钢产量5140.2万吨,增长7%;钢材产量4814.6万吨,增长4.9%。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5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53.8亿元,增长21.1%。一批对结构调整优化有重大意义的重点项目相继投产。中国石化集团扬子-巴斯夫一体化石油基地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新增乙烯能力60万吨;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成为我国目前单线产能最大乙烯生产装置。中国石油集团长庆、大港、华北和克拉玛依500万吨炼油改造项目全面展开;吉林、兰州、大庆乙烯改造工程全面开工。中国海油公司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多个LNG项目启动;海洋原油勘探取得新进展,渤海湾新发现预计石油地质储量约2亿立方米,天然气约15亿立方米;南海东部海域陆丰13-2油田成功投产,该油田的测试产能可高达3万桶/天。国家电公司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填补了我国输变电线路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空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中央企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企业在国内钢材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努力增加高附加值、高效益品种产量,取得积极效果。宝钢集团公司十五规划的宽厚板轧机及配套连铸、1800冷轧带钢、不锈钢及碳钢热轧板卷、梅钢公司热轧薄板技术改造全部完成,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家电用钢、不锈钢、船舶和管线用钢、石油和电力行业专用无缝管、新型建筑等钢铁精品基地。汽车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快、需求增长减缓、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加快新型车的投放,扩大适销对路车型的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开发了一批高技术产品,大大提升了装备制造能力。哈电设备集团60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显著增加;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进入产品制造阶段。东方电气集团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成功投入运营,已开始承接大批量订单;正在研制的60万千瓦大型空冷机组和正在制造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将使企业的火电产品结构从60万千瓦等级跃上100万千瓦新台阶。中国一重集团完成了一次合浇700吨钢水能力的技术改造,新建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全面提高和扩大大型锻件的品种、品质和大型化的范围,形成年产22万吨钢水、10万吨锻件、3万吨铸件、各类重型机器产品15万吨的生产能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中央企业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快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步伐。目前,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国家级的研发机构,拥有各类技术创新机构476个,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人员达27.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17家中央科技型企业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7项;申请专利745项,授权专利361项,其中,发明专利各569项和23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4个;制定国际标准33个,国家标准215个,行业标准230个。哈电设备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在三峡工程建设中,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在同国外一流发电设备制造厂商竞标中,成功获得了三峡右岸部分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合同。鞍山钢铁集团成功研制出可满足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所需的蜗壳用钢板。武汉钢铁集团低温取向硅钢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韧性低温压力容器钢通过国家评审,成为国内唯一参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用钢。航天科技集团注重自主创新和关键环节的系统集成创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突破了许多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关。"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返回,成为2005年"我国最具影响、最具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活动",确立了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