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抚顺6岁被虐女童的事件弓
发热议,看到女童身上的伤痕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不禁怒火中烧,老虎钳拨牙、开水洗澡、钢针扎腿,该母亲和男友的恶行再一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将虎毒不食子”的论调全盘推翻。
儿童因为年龄、身体状况、心智等方面的限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儿童理所当然地成为家庭中的保护对象,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监护人以种种理由对儿童的身心施加虐待。家庭虐童行为一般是指父母或监护人故意地并非偶然地对16岁以下儿童施以或允许,施以躯体和情感伤害,或忽视必需监护的行为。一般可分为躯体虐待和忽视。前者包括造成了可见的躯体或情感损伤、严重的毁容、躯体器官的功能损害或丧失,甚至致死。性虐待亦属躯体虐待。后者是指忽视孩子的食品、衣物、住所、教育、医疗保健、个人卫生等。
这种特殊的虐待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隐蔽性强:由于家庭虐童行为的施虐人是儿童的监护人,受虐人是儿童,所以一般发生在家庭内部环境中,不容易被外界及时发现和制止。此外,孩子视父母为依靠,通常遵从父母的意愿,所以很少会向外界主动提及被虐待的事实。这样,家庭虐童行为很容易被掩盖而使施虐的监护人逃避惩罚,继续施虐。
社会纵容度高:在中国家长制度下,孩子素来被父母视为自己的私产,父母对于“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任意处置,只要动机是为孩子好,是合理的行为。打骂孩子天经地义,“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年广州市妇联发布《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调查报告》显示,高达六成的受访者仍然认为家长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仅37.5%的受访者认为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打孩子属于家庭暴力行为。
惩罚力度小:在中国,未成年人监护一直被认为是“家事”而非“国事”,对于家庭内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伤害事件,法律--直体现着“和为贵”的初衷。年5月,广东省河源市某小学一名男生惨遭继母暴打,在被打得遍体鳞伤后幸及时被其老师发现并报警。最后的结果是“警方责成居委会批评教育好涉事家长”。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监护人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家庭虐童行为,会产生的危害如下:(1)亲子关系淡薄,家庭氛围诡异家庭虐童行为,使亲情受到严重考验。家庭成员之间将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吵闹不断并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各家庭成员的社会型人格。(2)儿童身体受到摧残,对儿童采取的人身暴力,很有可能不断升级,轻则造成皮外伤,重则残疾或死亡,此类案例屡见不鲜。对儿童照顾的疏忽,也可能威胁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影响其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年山西阳曲县发生的打死女儿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曹某常常因为女儿不好好写作业,打女儿的手背,拍她的屁股。但是由于管教效果不佳,曹某就逐渐升级为脚踢、拉着女儿的头撞墙.直至悲剧发生。(3)儿童心灵受到摧残,对儿童的身体伤害,会进一步伤害到儿童的心灵,扭曲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容易使儿童形成敏感多疑、自卑内向、懦弱恐惧和极端偏执的性格,严重的可能会得抑郁症、狂躁症等精神类疾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和报复社会的行为。对儿童的冷暴力,也会对其的心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