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二十多岁的那个一个十年泽维尔多兰
TUhjnbcbe - 2024/8/15 6:36:00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泽维尔·多兰(xavierdolan),年3月20日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制片等,电影风格偏文艺,多兰真正作为导演的长片电影至今为止只有6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加拿大电影导演,但年纪上的“劣势”却丝毫不减他在电影上的才气。看过他电影的人都说风格近似王家卫。的确,夸张明艳的色彩,缓慢的镜头配上一支流行乐,这很王家卫。再过近似也有不同,或许是因为他的年少,在影片中多了些少年的执意与个性,多了自我的表达,多兰的电影不会像王家卫的电影一样在城市中寻找处世之地。

《我杀了我妈妈》

年,才刚20岁的多兰自编自导自演了第一部电影《我杀了我妈妈》,该片上映后,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摘得三项大奖,让初出茅庐的泽维尔·多兰一时名声大噪。

《我杀了我妈妈》

影片讲述了母子之间相爱又相恨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青春时期与家人的相处模式,就像电影中的自述一样,“我很爱她,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总会以吵架结尾”。那时候的泽维尔·多兰也只是一个跟我们年龄一般大的少年,面对爱情的、面对亲情,两方的矛盾让他难以用理智去处理。《我杀了我妈妈》就是多兰的自传,里面包含了很多他自己的“荒唐”元素,快慢镜头的随意转换,狂躁刺耳的音乐,甚至还有不能被称之为影视语言的单张图片的成叠放映。但他又把这最难以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了,以他自己的方式,不存在所谓的视听规则带给他的桎梏。影片中的那一段当于贝尔(主人公名字)发现母亲打算继续让他待在寄宿学校时,他发疯似地扔着房间里的物品,母亲穿着修女服饰留下两行血泪面无表情的“照片”一闪而过,这大概是当时于贝尔脑海中的母亲,无助又可怜,于是在下一秒,于贝尔开始整理被自己扔乱的房间。这一整场都没有一句台词,但却能让人看懂此刻母子俩的关系与优劣对比,母亲显然处于弱势。年少的于贝尔质问母亲:“如果这一秒我死了,你会怎样?”母亲在于贝尔转身后自答:“那么下一秒我也会死。”这大概就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了吧,她可以骂你但却不能没有你,影片的最后,母亲在童年生活的木屋边找到于贝尔,这是母亲的妥协,好似父母终将会老去,他们只能向逐渐长大的孩子低头,留给双方最美好的,都是儿时的记忆。

《幻想之爱》

《双面劳伦斯》

10年12年分别出了《幻想之爱》和《双面劳伦斯》,这是两部多兰对自己爱情的辨别,前者很中规中矩地讲了爱情与友情的价值与权衡,当然还是很具有多兰风格。

《汤姆的农场旅行》

年的时候,一部《汤姆的农场旅行》可以看出多兰开始有些收敛,他不会再在电影中肆无忌惮地融入自己的个性元素,而是将自己风格中的精髓融入电影的叙事中。《汤姆的农场旅行》中那种似藏非藏的情欲带来的快感,是多兰抛开青春元素对人性的解剖——潜意识里的错置导致对暴力的无限容忍。

《妈咪》

平均每年就能出一部电影的多兰在年时拿出了《妈咪》,同样也是探讨母子关系,这一次,是站在母亲的角度,像是多兰对《我杀了我妈妈》中任性的自己的一丝歉意。《妈咪》中,恋母到近乎偏狂,这份炽热的情感被赋予在一个多动症狂躁症儿子身上再合适不过,尽管背景设置在一个乌托邦的世界里,但是所有发生的一切却很现实,药物治疗下的病态社会,又像极了《发条橙》。一比一的正方形画幅在感官上并不是很舒服,这或许就是那个乌托邦社会带给人的不适感,除此之外,多兰仿佛在告诉你,他成长了,但却没有抛弃那个“肆意妄为”的少年。

《只是世界尽头》

年一部《只是世界尽头》后至今再也没有新作出现(下一部导演作品在明年),《只是世界尽头》探讨的是生死,一个男人在面临死亡时最后与家人的诀别,最后孤身离去,虽然家是永远的栖息之地,但主人公会选择看过家的温馨后独自一人面对死亡,这无法分享只会将痛苦带给家人,他更愿意将美好留在自己的心底而非每个人的痛苦。多兰像是通过这部作品,特意为自己的20多岁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从青春到死亡,多兰的这十年里记录了青春该有的个性与少不了的偏执,下一部作品上映时,多兰已到三十,三十而立,他自己也说,该反映中年一代的看法了,此后十年,或许会见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泽维尔·多兰。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多岁的那个一个十年泽维尔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