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画中的医学密码,你造吗 [复制链接]

1#

文/唐闻佳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医学应该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医学不仅是用技术解决人肉体痛苦,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抚,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钢如是说。

23年前,一名年轻的中国医生,静静地驻足在罗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前,那神秘的微笑浮现在眼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似乎有不同的含义,时而顺畅温柔,时而略含哀伤,时而讥嘲揶揄。“这神秘的微笑从何而来?”医生陷入了沉思,希望从画作的蛛丝马迹中破解名画中的密码。

这位医生,就是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钢教授。一幅幅静态的画面,在他的面前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他如获至宝,畅游于法国、意大利的博物馆、教堂,阅尽了无数西方艺术杰作。在解读名画的过程中,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他的心,由此开启了他对“名画中的医学”的探究。

《维特鲁威人》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年前后创作的世界著名素描。这幅由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形和“火”字形的姿态,并同时被分别嵌入到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当中。这幅画非常神秘,外圆内方,揭示了人体的*金分割比例,还隐藏着自然界的神秘数据,是人与自然的非常奇妙的综合。

“医学应该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医学不仅是用技术解决人肉体痛苦,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抚,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钢说,“在当今,医学人文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医学无论多先进,也无力彻底改变人类的生老病死,如何在有限的诊治中,让患者不再受心灵的折磨?人文在医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名画中的医学史

回想起很多年前在法国的学习经历,*钢仍清楚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艺术杰作之时,内心的那种深深震撼。在欧洲艺术发源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随处可见,而其中的艺术珍品更是数不胜数。年轻的*钢学习之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泡博物馆。

给他强烈共振和启蒙的一幅画,就是罗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构图上的*金分割,使半身肖像非常和谐,色彩明暗渐进,丰富而有层次。最为迷人的是,这迷人的微笑。人物眼角、嘴角的模糊处理,给人以神秘的感觉。”*钢回忆说。

结束在法国两年的学习后,*钢又到意大利学习两年,有更多机会游历意大利各地的博物馆。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博物馆之都”,走几步就有博物馆,露天的雕塑、建筑随处可见,*钢在这里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的传世之作,被画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震撼。欧洲的夏季,人们都停止了工作,享受悠闲假期。当大家躺在沙滩晒太阳时,*钢畅游于威尼斯、比萨、米兰,饱览各大博物馆的艺术珍品。

“睁开眼睛看画,闭上眼睛思画。领悟画作的内涵,想象画中惊心动魄的场景,这是非常强烈的心灵撞击,与内心的共振,令人难忘的记忆。”作为一个医生,*钢看画的视角与众不同,除了观察画面的色彩、构图、主题,他更注重画作中隐藏的医学真相。

在研读名画的过程中,一条西方医学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他说,“西方艺术表现的是完整的人类生活,医学的变迁、疾病诊治的故事都融入其中。教堂里的很多画是圣经故事、神灵故事,其中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疾病之间的一系列表现形式,从中能看到一部活生生的医学发展动态史。”

*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伦勃朗的《拉普教授的解剖课》,这幅画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外科实践与解剖学习的细节,*钢的讲座由此衍生出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解剖学。年,维萨里公布《人体构造》一书,真正翻开了人体解剖学的第一页。如今看维萨里的解剖图,与当代解剖学有着惊人的相似。在维萨里之前,达·芬奇就做了较为系统的人体解剖学研究,他的解剖透视名画《维特鲁威人》是例证之一。*钢说,“这幅画非常神秘,外圆内方,揭示了人体的*金分割比例,还隐藏着自然界的神秘数据,是人与自然的非常奇妙的综合。有人说,达·芬奇之所以熟悉人体结构,得益于他曾解剖了不下30具尸体,由此对人体每块骨骼、肌肉的位置了如指掌。”

名画中的医学史,由解剖学自然延伸到外科学。伊金斯的杰作《大诊所》是一幅19世纪70年代美国外科的快照,展示了当时著名的外科教授格罗斯将要进行的骨髓炎手术。从画面上看,患者正在接受麻醉,但外科医师们穿的是日常便服,没有手术专用服、没有口罩、没有手套,未消*的器械随意暴露和使用,周围有很多人像看戏一样坐在旁边。这就是当时的外科手术环境。

十年后,伊金斯创作的另一幅画《阿格纽的临床教学》,则反映了外科学的变化,此时已有了手术衣,并有了消*准备和简单的隔离。

“外科学有几大进步:李斯特消*术的发明,让外科真正从野蛮的放血时代进入到抗感染时代;麻醉剂的出现,让外科手术变得可行;此后,抗菌素诞生,外科手术真正进入一个平稳的状态。直到今天,外科成为最令人崇拜的学科。”

*钢说,“医学史是非常壮观动人的历史,任何一个学科,了解过去的发展脉络非常重要,历史与现实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了解历史能更好地理解现实,推动未来。这也是我开设名画中的医学讲座的动因之一。”

名画中的疾病

名画中不仅蕴含着一部波澜壮阔的医学史,还能显现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特征。*钢用他独到的“医学眼”,发现了很多隐藏于画面背后的疾病。

比如一组匈牙利民俗画《秋收的喜悦》,在这组图画中,人们享受着秋收后的果实,开心地蹦蹦跳跳。不过,医生并不这样看,“这不是高兴,而是精神狂躁症!”*钢分析,这幅民俗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画面上,麦子被堆在狭窄、潮湿的空间里,很容易霉变,诱发*曲霉素。如果把这些霉变的麦子磨成粉,烤成面包,*素就会变成麦角碱。这是一种高度动脉血管收缩剂和中枢神经兴奋剂,由此解释了画中人蹦跳的场面。而长期服用,动脉血管会收缩,尤其是小腿部分容易坏死,最后只能截肢——画面上,有些人是断腿的。这就是麦角碱中*,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非常流行。

后来,人们从发霉的大麦中提取了麦角碱,现在孕妇生孩子时如果不顺利,滴点麦角碱,就能帮助子宫收缩加快——它成了一种药。一组民俗画,可以看出疾病的发展过程、保健防病知识、新药发明历程等。如此授课,让医学变得有趣。

印象派巨匠凡·高的画作以明亮的色彩、粗犷的笔触著称于世。在*钢的“医学眼”看来,凡·高采用单色调、大面积*色的画作《向日葵》,很可能是受到精神病类药物的影响。

*钢解释说,“凡·高一生穷困潦倒,一直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他和好朋友高更一起在法国南部小镇作画,但是高更最终离他而去,让凡·高陷入疯狂,甚至做出了割下耳朵的疯狂举动,最后在精神病院治疗。早期的精神类药物容易引发‘视*症’,让患者只对*色有反应,这就有了*色的向日葵,而向日葵追求阳光和热烈的执著,也是凡·高内心深处的写照。此外,精神类药物还让患者有晕圈症,就是看什么都有一个光圈,这也解释了凡·高笔下《星空》圆圈形笔触所构成的奇幻美景。”

名画中的人文精神

西方艺术杰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打动观者*钢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关于医学与人文的思考。

*钢最喜欢的一幅画作是英国画家路克·菲尔德斯的代表作《穆勒医生》,这幅画讲述了画家本人因为孩子患病而经历的痛苦场面,在一夜的抢救之后,孩子母亲已经筋疲力尽趴在桌上睡着,而医生却坐在床边,思考着下一步的抢救方案。“这幅画凝聚了医患之间彼此高度的信任、性命相托、健康所系的关系。20年后,随着医学经验的丰富,再看这幅画,与内心共鸣产生强烈的震撼。”

展示医师敬业精神的名画有许多,杨·斯特恩的油画《生病的夫人》,表现了当时医师出诊的画面,病妇无力地斜靠在坐椅上,身着黑衣、戴黑帽的医生刚踏入患者家中就匆匆诊治,其匆忙与急切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插画家诺曼·罗克威尔的插画作品《家庭医生》,则表现了和蔼可亲的医生,为了拉近距离,消除女孩的紧张和隔阂,竟先给女孩的布娃娃听起诊来,画面满是温馨。

*钢说,“画面简单却震撼人心,医患之间不是简单的契约关系,而是充满人性的挚爱和亲人般的温暖。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对整个医疗体系非常重要,他们是医保费用的‘守门人’,但是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保障、家庭医生制度还不完善,医院人满为患,这幅画作中全科医生的正面形象,令人感动,发人深思。”

在这一幅幅耳熟能详的画作中,医者仁心的精神如同一缕清泉,润物细无声。他在讲座中说,“医学不仅有着科学的严谨,更因为与人休戚相关而带上了艺术的灵性与变通,所以与其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医学是一门基于科学的艺术。医学必须有艺术的熏陶、博爱培养、人道主义,才能承担起人类健康维护和心灵抚慰的重任。这些年来,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技术,依赖大型机器,而流失了人文关怀,造成了医患关系的彻底疏远,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如果医患之间能有更多沟通、交流、理解,误解就会减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