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bdfrczy/又一位明星自杀身亡。
美国知名演员布凡达,11月2日跳楼自杀。
享年34岁。
虽然至今仍不知死亡的具体原因。
但多个媒体猜测,其自杀原因为:
抑郁症。
又是抑郁症!
我曾写过两篇关于抑郁症的。
一篇是《这年头,抑郁算什么》。
另一篇《越微笑,越抑郁》。
目的是想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以及切身感悟和点滴经验,
帮到那些在抑郁症中生不如死的人们。
文章中也提到抑郁症几乎成了娱乐圈的常客。
多位明星抑郁、焦虑、失眠、自杀。。。。。。
这些消极沉重的字眼醒目的登上内容平台的头条,
让人触目惊心,难以直视。
这些明明是为快乐而来的明星们,
自身也拥有世人所羡慕的人气、地位和金钱。
普通人会觉得,
这种生活是他们一生追求,
却难以企及的目标。
如此光鲜亮丽的背后,
究竟经历着什么,
让他们甚至连死都不怕?
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明星因抑郁自杀的统计数字。
上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抑郁症自杀的韩国艺人达21名,其中11人在去世时还不满30岁
上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内地及港台地区因抑郁症自杀的艺人名单
上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欧美地区因抑郁自杀的艺人名单(国内媒体有所报道)
尤其韩国自杀明星中,30岁以下人群竟然占到了一半!
我们称之为花一样盛开的年纪。。。。。
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怒放依然敌不过那个叫抑郁的不速之客。
可见,抑郁症的可怕,
远远高于人们的认知。
不了解抑郁症真相的朋友,
他们往往会很生气,
很难认同抑郁症者的痛苦,
认为他们是”无病呻吟“、”太脆弱“、”无聊至极“等等。
在此,我一并回应所有有缘看到我文章的朋友。
我将再一次告诉各位,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抑郁,
不是焦虑,
不是情绪化。
其表现也不再是情绪失控、紧张、压力山大、焦虑等等。
而是如同我们知道的”生病“一样。
你不会问一个癌症或者白血病的人,
说你为什么生病?
你为什么这样那样?
抑郁症也是同样如此。
它的表现不再是单一的情绪化问题。
可能已经严重到身体、生理的病变。
失眠、疼痛、呆滞、无力。。。。
对这群人而言,
几乎有盼死的心情。
也就不奇怪很多抑郁症者选择自杀了。
因为,他们的生活,
真的就是,生,不,如,死。
哥哥张国荣,
那个拥有万千粉丝的一代巨星,
成了抑郁症自杀的典型案例。
从他的案例,
我们更能理解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们。
哥哥自杀,往事不能不提
年4月1日,
他自文化酒店24楼纵身一跃,
结束了自己辉煌瑰丽的一生,
也为人间带来了至今难于痊愈的创痛。
文化界人士形容他的离世是一桩“国家事件”,
“人们对他的悼念,
不仅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怀念,
也是对被摧毁的艺术品的无限遗憾追思。”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对他到底为何选择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离开人世的猜测,
就没有停止过。
导演梦碎、情变、人戏不分、无法接受自己老去、
心理脆弱、撞邪、中蛊,等等说法层出不穷,
很多电视台在自己的追思节目中都进行了分析,
还有个别不负责任的电视台道听途说,
把一些偏颇的观点以及将他的荧幕形象加以牵强附会的梳理,
结论无非就是他性格忧郁,
不够坚强,
遇到困难无法开解,以至于走上绝路。
人们觉得,既然演过那么多悲剧角色,
还演得那么好,怎么会一点都不会干扰呢。
再加上他幼年坎坷的经历,缺少爱的成长环境,
日常的较为情绪化,
那必然会朝着一个悲剧人物的方向去发展。
人走后,不能为自己辩护,
往往野史横行,众说纷纭,
那不是爱他的人愿意看到的。
前几天还有友感慨:
“这么好的人,怎么就不愿意活了呢?”
不,不是他不愿意活,
他只是病了。
就这么简单。
他性格中固然有忧郁、敏感、任性的一面,
不过这都只是底色的一种,
事实上,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
具有强大的意志。
音乐人许愿心中始终记着最好的张国荣是一个潇洒的张国荣,
“什么姣、妖、型、寸、怨男、反叛,
统统都不是,
要记住,
他本来就是一个很潇洒的人。”
这种潇洒不是不认真,
而是“他的潇洒有着大哥的风范。”
日本歌妓演员板东五三郎说他是一个细心而可靠的人,
“和他一起说话,
可以感觉到他对生活的坚强姿态。
当然在工作上他也是一个有着坚强信念的人。”
自杀并非他自己的意愿,
只是带来死亡的一种手段。
因为抑郁症是能要人命的病,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年在国内超过万抑郁症患者中,
有10%-15%会选择自杀,
总的自杀人数达到近万人,
还有万人自杀未遂。
抑郁症所带来的死亡,
和癌症患者最终被癌细胞掏空一样,
都是病情恶化的结果。
那时候我们对抑郁症知之甚少,
连他自己也是。
在他人到中年的时候,
其实很多当年看不开的都已经看开,
他正处在生命最洒脱随意的阶段,
有很多钱,
有想做的事,
有爱自己的人,
那么完美,
完美到恨不得叫人停下时间,
再不往前走。
日本朋友回忆他们的交往,
在谈到人生有很多悲伤事和困难事的时候,
他看着餐桌上的鲜花,说:
“但是我想我们的人生中有上帝给我们赠送鲜花
所以我们必须感谢人生。
把这些看作幸福之事,
就可以渡过任何痛苦事和悲伤事……。”
这是他一贯的态度,
也是护佑他在凶险的娱乐圈一路闯荡过来的武器。
他的病来势汹汹,
是脑子中的化学激素分泌不平衡造成的,
完全无关什么性格的忧郁或者外界的打击,
他正好好的安排着自己的导演梦,
突然,“砰”的一声,就像弦断了,
钟摆突然停摆,
他人生的所有活力和斗志都没有了。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
生与死只有一线之隔,
他们每天都在死亡线上徘徊。
为何会得病,
也很难找到确切的原因,
就像癌症患者可以因为在得病后倒推出一些致病的因素,
却不能从开始就完全杜绝防范。
这是今天人们的认识,
但当时却远远没有这样的科学氛围。
他的经理人陈淑芬说,
“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会有这个病,
因为他什么都有,
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怎么这样的一个人会有抑郁症呢?
别人都不会相信的,怎么可能呢?”
别人不信,他也不信。
他坚强了半生,是彻底的完美主义者,
不能允许自己脆弱、姑息、懈怠的人,怎么可能接受自己失掉最宝贵的“活力”。
他不服输,努力去做事,
开始的时候连医生都不愿意看,
开了药也不吃,直到病情迅速发展,
他失掉了他最为看重的自制力,
“病发时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手啊,脚啊,都没有办法控制……”
那时有人见过他和唐先生去吃饭,
他替唐先生夹菜,手不停抖,
夹起来掉下,再夹又掉,又夹……
他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将病痛示人。
2年,在录制《Crossover》专辑的时候,
他已经是病情深重,情绪低落,嗓音沙哑,
但他对外只宣称是胃液倒流,竭力掩饰,
连与他合作的陈小宝都以为他是小病,
疏忽了关照他。
年,两个人最后一次通话,
陈小宝已经完全听不出他的声音来,
聊了几分钟后,依然将信将疑,
以为是有人假扮张国荣来戏弄自己。
他向陈小宝承诺,自己欠他的唱片,无论如何都要完成。
最痛苦的时候,
他疼到好似所有的筋和肉都要从骨头上分离,
他夜不能寐,
很多天都睡不了一个好觉。
有一次朋友去他家里,
只见到唐先生一个人,还以为他不在,
不一会楼上的房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嘶嚎,
还传来有巨大的撞击房门的声音,
朋友吓坏了,从唐先生痛苦的表情中才知道,
他是发病了,所以将自己锁在房间里,
否则,他会伤到自己,也会伤到他所爱的人。
那段时间,有人爆出听到他家里有摔东西的声音,
大概情变的消息就这么传出去了,
其实他只是不能控制自己了。
那时候他被折腾得非常惨,
嗓子肿得和红苹果差不多,
完全倒声,
别说唱歌,严重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出来。
偶尔好一点,
他还要做一些答应别人做的事情,
最后一张专辑断断续续录了很久,
2年10月参加登喜路新店剪彩,
他只微笑,不说话。
年3月8日,他参加百事巨星演唱会,
人生最后一次容光焕发的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是好强的人,
他不喜欢被人乱讲,特别特别想要好起来,
他重新将自己戒了好几年的烟捡了起来,抽得很凶,
可还是对抗不了疾病的痛苦。
朋友林建明说他患的是抑郁加狂躁症,
“一时情绪高涨到顶点,
一时又会降落到谷底,很辛苦,不受控制,
自己也不知何时病发,是抑郁症中最惨的一类。”
苏施黄理解他的病就好像在爬山,
“以为越过一个山峰就回家了,
结果又见到另外一个山峰,
直到筋疲力尽,有病是煎熬,
都不知哪一天会好,他们每一天都好吃力。”
安慰有时候也是压力,开解也是压力,
他去世后肥姐沈殿霞说他经常去她那里聊天,
她劝他想想自己什么都有了,不要有太多压力,
但这种简单的“你只要开朗点就没事了”的意识,
对抑郁症患者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谴责,
“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绝望,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或轻视。”
只是病了,心理和生理的病都是一回事,
那是无比艰难的对抗。
有时会赢,有时会输。
为何选择跳楼,
是因为那样最彻底、最狠毒、最不能翻转头。
之前在2年他曾经吃安眠药自杀过,
却又被救起,他大概是不愿意再浪费亲人的伤心。
最后一刻,他一定是不怕的,虽然他恐高。
站在高高的24层之上,
是他钟爱的香港夜景,
他贪婪的看着万家灯火,
那里有他孤独的幼年,
勤奋的少年和璀璨而持久的艺术青春,
他一定想把这一切都好好的记在眼中,
这样等他思念人间的时候,
也一定能够找到归路。
迎着呼啸的风,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他却满心安宁。
他给他敬爱的陈太打
“你在前门等我5分钟,然后我就会来了。”
那是人生最后一次残忍的相见。
永别,在生与死的两端。
《生命力》杂志这样写:
“抑郁症可以侵袭任何人,
张国荣也没有幸免的特权。
他积极地勇于面对病症,
却仍不幸未能根治,
更在病发之时跳楼身亡。
若病人因病逝世也要被批评,
未免太荒谬了吧?
谁都有不喜欢张国荣的权利,
却请不要用他的逝世方式来诬蔑他。”
福克纳在得知海明威自杀后,说:
“我不喜欢一个走捷径回家的人。”
我们也不喜欢。
我们拿到的,
都是单程车票,
应该一起坐到终点,
谁也不应该中途下车,
除非命运点了你的名字。
但是,
如果在人间还有别的路可走,
他又怎么会选择从捷径回家呢。
他这一辈子都是从不投机取巧的人,
他都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做事,
不是他想走捷径回家,
而是这是让他的灵魂得到安宁之路。
至少那一刻他以为是。
他是因病去世。
世人应该记住,
不要在他的死亡上添加不负责任的猜测。
为何一个人以何种方式辞世是件重要的事情,
因为死亡固然是终局,
但比终局更长久的是人的声誉,
他们存在过的真相。
这不仅是对他的安慰,
更关乎我们以何种方式来回报他赋予世界的美。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抑郁障碍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
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抑郁障碍症状会反复发作、慢性化,可造成自杀。
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
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显示,
到了年,
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自杀未遂的患者,
特别容易再次自杀。
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保证致命的方法,
如开枪自杀。
而且,
要特别当心“隐形抑郁症”(微笑抑郁症)。
有可能早上还开开心心地有说有笑,
下午就忽然接到噩耗。
这种患者自杀前没有一点儿异常表现,
亲属常因其突然自杀而感到费解。
患上“隐形抑郁症”的人,
外表看来若无其事,
笑脸迎人,
不向人述说内心事,
但是常诉身体肌肉痛、头痛、背痛、胃痛、四肢无力和睡不好等,
他们正是设法以肉身的痛苦来代替精神的痛苦,
希望借此博取家人及医生的同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