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m/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伟大如拿破仑、邪恶如希特勒,都有过童年不幸的阴影。结果是,我们可以看到希特勒发动“二战”让人类罹遭灾难的疯狂,也可以感受拿破仑“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快乐过”的孤独寂寞。
科学研究证明,不幸的童年往往会带给人多重人格,焦虑症、狂躁症、无安全感将伴随一生。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汹涌的方式出现。”如何带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如何让孩子在成长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天下父母最在乎最关心的话题。
奥斯卡经典影片《总有骄阳》正好讲述一个少年的温馨成长故事。缅因州的少年荷马在孤儿院长大,没有见过龙虾、没有见过大海、没有见识过真正意义上的女人。有一天他走出了孤儿院,来到苹果园当采摘工人、海边捉龙虾,领略粗鲁坦率的百姓生活、目睹暴力打斗和父女乱伦、经历了一场侬情我意的爱情。许许多多的事、形形色色的人,让他欢喜让他忧。直到像父母一样关爱他的黎治医生去世,荷马才意识到,他心中牵挂、永远放不下的,仍然是生养他的圣云诗孤儿院;让黎治医生的大爱在孤儿院薪火相传,是他荷马的责任。
影片的结尾,在舒缓、怀旧的音乐声中,重回圣云诗孤儿院的荷马,在寝室给孩子们读完故事,然后道别关门:“晚安!你们这群缅因州的王子、新英格兰的国王!”。熟悉的语言、习惯的动作、温馨的氛围,让人仿佛回到黎治医生尚在的美好时光,荷马和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真挚的笑容。对缅因州圣云诗孤儿院和去世的黎治医生来说,荷马的归来,能让孩子们延续美好的童年,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抉择体现真爱
有些世界,我们没有去看过;有些过程,我们没有去经历;有些道理,我们无法向孩子解释。有人说,不推开那一扇门,怎么会认识那一群人?有时候一个偶然的遇见,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黎治医生创办的孤儿院,收留的全部是意外怀孕的弃婴,可在黎治医生悉心照料打理下,孩子们一个个生活得健康快乐、生机勃勃。荷马小时候送出去两次都被退回来,黎治医生所以格外疼爱他,教他医术,告诉人生道理,希望荷马能继承他的衣钵。随着年龄渐渐长大,荷马内心不愿意按照黎治医生预设的人生道路走下去。
孩子是父母永远的软肋,每一个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缅因州的王子、新英格兰的国王”。面对儿女总想出外闯一闯的冲动,父母的抉择往往陷于两难境地。黎治医生和护士不是孤儿院孩子们的父母,但胜似父母。他们明白父母之爱的真谛,是听从孩子们的内心选择。孩子愿意行遍千山万水,直面真实鲜活的社会,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父母只能顺其自然。
是啊,最合适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永远不是以爱的名义相互折磨,而是彼此关心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
黎治医生就是荷马的“阳光”。即便他知道荷马“在外面的世界他是个小孩子,离开圣云诗去哪都不知道”,他也没有阻止他离去。即便他不赶快推荐合适人选、资助孤儿院的基金会派来不合适接替他的医生;即便他从荷马书信中判断“我们已经把他失落在滚滚红尘中”,他也没有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法去召回荷马。
人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成长壮大。外面的世界充满新鲜、充满诱惑,也充满改变人生的机会,年青人青春期躁动渴望远走他乡,选择无可厚非。正如《天堂电影院》那句话:“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心中装着“诗和远方”,抛弃对未知的恐惧和舒适的留恋,勇敢地走出去,待到阅尽霜华归来,内心仍是温存如初。那个时候,我还是我,但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我!
没有任何父母的一句话,能让人大彻大悟。真正能够让人如梦初醒、看透人性的,只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年青人在红尘俗世走着走着,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而且勇敢选择了担当的时候,他或她也就成熟了!
就如电影中的荷马和甘蒂,相恋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巨大的人生变故到来以后,他们各自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荷马决定回孤儿院,接过以前黎治医生希望他继承而他当时不想的衣钵;甘蒂决定尽妻子义务照顾好为国出征而高位截瘫的丈夫。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活着难道只是为了自己?剧中人物的行为,恰切诠释了什么是人最高级的快乐。当芸芸众生还在追求低级快乐、为自己的些许困难而愤愤不平的时候,黎治医生、荷马、甘蒂却活在一种高级快乐的层面,那是一种超脱、高尚的生活,那是一种信仰、是付出、是奉献、是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
爱如阳光、普照大地
一直在思考这部电影翻译过来的两个名称,《总有骄阳》和《苹果酒屋的规则》。一个侧重如阳光普照大地的爱,一个侧重人类社会需要遵守的规则。人的本性是自私、贪婪、愚昧的,需要规则来加以约束,那是由外及内的公共秩序,是需要强制的;而爱是自发的,是发自内心的力量;而人间大爱,就是像黎治医生那样,慈父慈母般无条件关爱每一个孤儿。这种爱,是不分身份、种族、贵贱的无差别的爱,是基督耶稣的博爱,是中国墨家的兼爱,是佛教阿弥陀佛的平和正大光明。
“一个人最好的样子,一定是被爱出来的。”,这句话放到恋人身上,放到天下有情人身上,放到圣云诗孤儿院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何尝不是这样?
爱因斯坦深谙自然与社会,他曾多次呼吁,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物种得以存活,如果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个世界,和每一个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写道:独善其身,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我们,是要把我们当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年春晚那首《爱的奉献》有句歌词曾经在神州大地不胫而走:“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的,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慈光普照关爱人类的上帝、菩萨、圣人,那我们可不可以做照亮人前行的火把,或者至少成为温暖亲人、友人、爱人的阳光?
这样的话,不管成长带给我们什么,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欢笑也好,伤心也好......我们都要坚信,总有骄阳在等着我们。我们都要记得,在爱的阳光下面,我们是“缅因州的王子、新英格兰的国王”,是唯一的、最好的。